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零一】
郭进拴:姹紫嫣红满园春
4月的鹰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春光更艳,春色更浓,到处是欢乐的海洋。27台一流水准的精品力作戏剧盛宴,着实让鹰城人民过足过够了戏瘾。
笔者有幸欣赏了京剧《丝路花雨》、《杜鹃山》、《郑和下西洋》、《六月雪》、《李清照》,评剧《寄印传奇》,秦腔《柳河湾的新娘》,眉户《迟开的玫瑰》,豫剧《李清照》,晋剧《傅山进京》等10台参赛剧目,那曲折动人的剧情,精湛绝美的表演,使我每场都掉了眼泪,一连哭了十几场。现简评如下:
先说作为东道主的平顶山市豫剧团楚淑珍主演的新编历史故事剧《李清照》。豫剧《李清照》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坎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纯情才女李清照与酷爱金石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父亲与弟弟获罪流放,公爹被贬黜后暴亡,李清照夫妻离京城到青州避难。几年后,金人入侵,赵明诚被南宋朝廷封为建康太守,瞒着李清照偷结新欢。后青州沦陷,李清照携带金石赴建康寻夫。赵明诚患病身亡,李清照转投临安。路上李清照粉碎张飞卿骗金石献金人的阴谋,为抗金献身的洪酀题写《乌江》一诗。暮年的李清照与弟弟分别50年后重逢,又欣闻汴京收复,仿佛重回天真无忧的少女时代,欢乐地弹唱起“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弹唱中幸福地溘然离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豫剧《李清照》分别用李清照少女、中年、晚年时期的几个片段,再现了她坎坷凄苦的人生。通过对她的清愁、家愁、国愁的情节展示,表现了她的凄婉情怀和爱国热情,塑了一位才高情深、品性高洁、富有气节的古代女性形象。全剧情节曲折感人,语言优美抒情,展现出了一代才女的柔情、才情、衷情。剧中多处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的诗词,在准确塑造人物的同时,使全剧具备了较高的美学价值。
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曲折坎坷、忧郁悲戚的一生在矿工俱乐中的舞台上重现。《李清照》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自始至终掌声如雷。楚淑珍把李清照演活了!
楚淑珍,曾在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三八红旗手。现为平顶山市九届人大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书画院画师、永城市豫剧团名誉团长。
楚淑珍曾演过40多部大型古代戏和现代戏。她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委婉缠绵,刻画人物细腻传神、不温不火,具有较高的内在和外化表演功力,在近30年的舞台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艺界》曾在2007年总第11期2、3版以《清水出芙蓉 雅韵唱心声》为题,报道了楚淑珍的艺术人生,她作为本文的主人公,被评为全国第七届世纪大采风“中华世纪十大杰出人物”,她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花费数万元请一流编剧写剧本,请一流作曲家谱曲,终于向观众献上了一台高标独立的精品力作——《李清照》。她这种献身艺术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搞艺术的同行们学习。
《迟开的玫瑰》是由发生在西安城内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故事发生的20世纪80年代初西部某大城市的深巷小院。当年仅19岁的乔雪梅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面对瘫痪的父亲和3个未成年的弟妹,她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挑起赡养老父、抚育弟妹的重担,直至老父含笑而终。弟妹事业有成,她才与默默爱她的工人许师傅成婚,并通过自己执著的努力取得了大学文凭,创办了老年公寓,为身边的下岗工人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市会议中心,人们始终沉浸在感伤的气氛中,每到动情处,全场观众就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掌声。演出结束后,不少人眼中都含着泪水。这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
唱腔是戏曲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迟开的玫瑰》的领衔主演李梅于此可以说是得天之赋。但是唱腔的意义,不只在于润色、婉转、高低,而在于依据此情此景、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所表现的声效塑造能力。李梅正是自觉意识到声效塑造意义的优秀演员。如第一场,她用发场位置的前移,略带气声的拖腔,犹如燕语莺啼,表现出少女乔雪梅对事业前途的憧憬。第三场乔雪梅为了养妹放弃自己成人大学学业,并鼓励她时,李梅则运用了脑腔共鸣和发声位置的后移,传达出随着年龄增长,主人公心理的成熟和宽厚仁爱的胸怀。第四场,在冲动之下,打了弟弟一巴掌后,乔雪梅的那段唱腔更是以鼻、脑、胸腔共鸣的激情吟唱,表现出或哽咽不能语,或高亢跌宕,悲伤不能抑止的情绪。以高抛低迴,层层递进,既遵循剧种板路,又大胆突破板路的演唱,将人物的情感推向极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引起观众深刻而热烈的心灵共鸣。以情带声,是李梅一贯的艺术追求,而她对声腔塑造技巧的老练驾驭,游刃有余,既说明了她非凡的声腔功底,又使广大观众从她的演唱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
尤其是我在采访中得知李梅这次是自费前来参赛的,更使我感动不已。如果我是评委,光凭她这种精神,就应该评她为“二度梅”获得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