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零七】
《歧路灯》以清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为时代背景,反映了盛世背后隐藏的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是我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一部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18世纪普通人生活的百科全书”。李绿园在小说中劝诫世人:教子要严,严师要正,交友要慎。书中谭孝移的临终遗言,“用心读书,亲近正人”这八个字,则是小说的主旨,堪称封建时代教育子弟的指路明灯。
清乾嘉学者吕中一评李绿园是“以左丘、司马之笔,写布帛菽粟之文章”;近代小说史家蒋瑞藻称《歧路灯》“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朱自清先生认为:“《歧路灯》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栾星先生在校本序中说“它是历史存在,大幅度反映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记录了中下层社会芸芸众生的思想状态与生活状态”。《歧路灯》大量负载着河南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河南、创新河南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发展文化事业不可多得的借鉴
研讨会期间,我慕名探访了李绿园故居。在曹镇乡政府,我见到了乡政府秘书李红亮,他是李绿园的第9代后人。在李红亮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李绿园的家乡宋寨村。宋寨村是一个紧临白龟山水库,环境清幽的村庄,仅村内和附近就有李绿园的后人100多口。在李红亮家屋后不远处,就是李绿园的书屋。
如今的书屋院内草木丛生,原有的5间房屋只剩下一间还没有完全坍塌。一块大石头倒在杂草中,李红亮告诉笔者,这是一块拴马石,是家里人从原来的大门口搬到这里来的。李红亮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上高中时,李家人还在这里居住。后来在西边两间居住的亲戚搬了出去,这两间房便慢慢塌了。不久,自己家也搬了出去。2002年,爷爷李春林搬出之后,剩下的房子也在风雨中坍塌了。
李红亮和其父亲告诉笔者,李绿园次子李蘧送父亲回乡后为了让老人家安度晚年,就在如今书房的地方购得一处田地,构建别墅,并在别墅内建藏书楼一座。清末同治年间,李绿园的藏书楼在战火中被焚。三万卷书籍被毁过半,李绿园后人将剩余书籍转移到书斋内。抗日战争时期,家人担心书籍被日本人抢掠,李春林和父亲将书掩埋在地下,造成了部分书籍的腐蚀。“文革”时期,藏书的损毁程度更加严重,李春林的父亲只偷偷保存下来很少一些书籍。上世纪80年代初,《歧路灯》公开出版后,李春林将剩余的藏书捐献给了国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