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六】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3-24
3332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六】


        我 这样来评价张雁群的散文 , 并不是说他的作品缺少对农村生活的深 度反映。从这部散文集看, 《一角钱的故事》《母亲的回忆》《怀念父亲》等篇,通过作者的亲历和感悟, 以及乡村生活中特有的细节,  把特殊时代乡村农民生活的艰辛、痛苦,表现得刻骨铭心。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有过作者类似的童年经历的读者 , 读着这些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

    张雁群虽然以写乡土题材的散文为特色,但引起我情感之弦共鸣的, 不仅是浓郁的乡村味道 , 还有从他作品中洋溢出的那种让人感动的真挚情怀。作者无论是写乡村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人文地理 . 还是记童年的生活  ,叙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都有一种不吐不快的真情流露。有的作品很难分清作者是在叙事还是在抒发真情。像《生日怀想》《 同学会,想说爱你不容易》《读完一本书》等作品 ,  都可说是情到真处写出的美文 。张雁群至今依然衷情于乡村生活 ,  甚至骨 头缝里都还流着泥土的味道。山野的那些鸟儿飞到城里的树上 , 那怕是听到乌鸦的叫声,竟然觉得是乡下的老乡来了,  感到分外亲切。没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真切体验 ,  是写不出这样让人感动和惊喜的真文章的。

    读张雁群的《 淡然一笑 》,作者对乡村题材的衷情和从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情,和某些都市作家写乡村题材相比较,张雁群对乡村的依恋 , 在于高村是他的衣胞之地 . 乡村是他的生命之根。那儿埋有他父母的遗骨,  有他儿时的伙伴 ,   有他的亲戚乡邻。他不像有些都市作家关注乡村仅仅是因都市生活所累,是去寻找一方闲适安逸的乐土 , 或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  对乡村的弱势者送去一些怜悯。 张雁群和乡村是一种与生具来、血肉相连、无法割舍的情结。因此 ,  乡村题材到了他的笔下 , 就会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也就格外亲切自然 ,   甚至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法言说的幸福感。那怕是写一些山花小草野果 , 也能让人感到作者、乡下人与它们和谐依承,难以割舍的情缘。只有和乡村有着血肉 般连系的作家 ,  才能写出这样亲切自然、充满深情的文字。

    张雁群 的《淡然一笑》把我带进了一个用乡村题材和作者情泪构建的散文村庄。在这里,我品尝到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追求过的真文字散文的味道。当然张雁群的散文也非完美无缺。我们在品读他这些作品时 , 就单篇而言,都可称为优秀之作。但作为集子看,似乎在 题 材、构思、写作手法上,也时有 雷同之感。这说明在散文的世界里 , 还有更加广阔的艺术天空等待着张雁群的前行和突破 。我想 ,  这也是关注张雁群散文创作的人们的希望。

    望张雁群先生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努力写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