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二十八】
文明华夏五千年,美德传承孝为先。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孔庆莲做到的不仅仅是孝,还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她和家人把照顾母亲当成子女的神圣职责,当成自己生活中的极大乐趣。孔庆莲为感谢娘亲给自己尽孝的机会,几年来她把伺候母亲的点点滴滴、琐碎小事如实地详细记录下来,已达16万字,并结集命名为《反哺日记》。书中既记述娘说的小曲、笑话,也记述了一些求医用药、吃喝拉撒睡等情况。正如她在序言中写的那样:“现在母亲虽然如风前灯、瓦上霜,但她没什么大病,生命力依然旺盛,所以我母亲的日子仍然是幸福的。”她还写道,正是由于自己能够静下心来陪伴母亲,才让自己过够了书瘾,心中很是满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的亲戚、邻里、同学、朋友为她写了不少诗文。有同学写诗称赞:“一段至孝慰大德,留得佳话交口传。”另位同学称她:“心怀慈悲照日月,可比南海观世音。”她的老领导称赞她说:“得斯孝女,高堂老母谢天恩。”而知道实情的老同事则这样评价她:“侍母病榻之前,腥臊唠叨不嫌。”“昼捧汤水涔珠泪,夜侍衾褥更漏残,千载圣门传佳话,不信今时无古贤。”鲁山二高原副校长王培中看过她的《反哺日记》后感叹说:“可以称新的《孝经》,可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教科书。”
日记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反哺日记》就是孔老师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在母情病床面前,孔老师有欢笑也有泪水,母亲的健康是孔老师的愿望,母亲的快乐是孔老师的欢乐源泉,母亲的微笑是孔老师劳累身躯的慰籍。我想,孔老师所经历的那些往事,都将成为过去,孔老师却利用日记这个载体,把它深深地珍藏起来,再去演绎人生的点滴,然后再珍藏为记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孔老师在她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母亲经常念叨的童谣、民谣、顺口溜,这些都是当地曾经流行或者老人独创的经典作品,颇具欣赏和保存价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