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加载失败

苏童: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

苏童: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连线了苏童。(以下为实录) 新浪读书:您对莫言获奖,有什么看法? 苏童: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 新浪读书:那您最喜欢莫言的那部作品? 苏童:我个人比较喜欢他中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当然他近期的作品《檀香刑》《蛙》也是写的非常好、非常专业的作品。 新浪读书:此刻莫言获奖,可谓了结国人多年的诺贝尔奖情结,您觉得他打动诺贝尔奖评委的特质在哪里?你觉得诺奖强调的更多是政治性还是文学性? 苏童:莫言的这次获奖,当然是中国作家的成功,也更是文学、文本以及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诺贝尔奖的评委都是专家,以前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带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这样,这次莫言就是以他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新浪读书:你觉得此次诺奖的获得,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是?会不会有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莫言获诺奖因写作风格大胆著称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莫言的五部经典作品盘点

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中国作家莫言能否获奖的争论,早已热火朝天。在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莫言和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据法新社的报道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在二者中产生。虽然关于莫言能否最终得奖众说纷纭,大家的热情居高不下。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无论莫言是否最终获奖,毫无疑问,他都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都值得被阅读,被了解,被铭记。本期策划将带您领略莫言的十部经典著作。 【莫言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呆呆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新课改的误区之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一个认识误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并不是新课程标准的东西,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只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况且自主学习从教转为学这些观念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两码事,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只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三主体系,现在钱梦龙老师已经否定了自己的三主体系,他多年前对教育前沿的探索走入了死胡同,就否定了自己的东西,坚持闭关研修。而后面的人还在大肆宣扬三主体系,把三主体系当成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 为什么钱梦龙老师会否定自己30年前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思想体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现的是教师为主的思想,学生主体并非说明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并非学习主人。主人才有权力,才有地位,才会有真正的自主。主体没有主权,主体只是被指挥的活动载体。就像皮影戏中皮影是表演主体,是舞台上的演员,但皮影是被人主导着。坚持教师主导,把学生当成主体而不是主人,还是没有把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语文教材“守正出新” 以培训促教师成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学者写中小学教材的传统,这些学者关心语文教育,让孩子从小就领略到最好的文字。日前,在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举行的课题成果发布暨语文课改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深有感触地说。而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教授的话更是一语道出了北大这所综合性大学关注语文教育的原因,母语教育关系重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建设。 一切教育研究都始于调查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程改革在讨论中不断推进,不少学校的探索已经为语文新课程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局面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样教等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共识。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亟待总结,问题亟待正视,研究亟待深入。正是基于此,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成立7年来,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优势,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通过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召开专项研讨会、参与国家级教师培训、发布课题等,在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找到文化自信幸福感就有了

于丹 十八大代表,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我觉得,怎么样能在品质提升上,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是一个普通中国人最大的期待。 昨日,十八大北京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间隙,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就文化建设等热点问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幸福热 文化建设需制度化保障 新京报:十八大就要开幕了,请问你对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期待? 于丹:这次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大会,很期待在文化建设方面有制度上的保障。自从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在文化规模上扩大了,但是否有规则有秩序有理性地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保障。我很希望文化通过引进和走出去,多元碰撞,呈现一个化合反应,而不是物理上面的累积。我希望文化建设文而化之,在化字上下工夫,不是简单地展现文明成功,而是应该研究文如何化育人的行为。 最近几个月,有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讨论幸福。其实幸福和文化关系密切,只有化入内心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十八大邮票火爆预售 代表传阅莫言书籍

昨天立冬,我一早裹了大衣前往北京代表团驻地。与渐冷的天气反差明显,驻地迎来了火爆的一天,北京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表们整装上阵,记者们也纷至沓来。 火爆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打眼望去最火红的一片当属大堂的书摊,各式红色书籍摆满摊位,卖得很不错呢!服务员脸上也被连片的红色映得嫣红。 在红色书摊的一隅,《蛙》《十三步》《檀香刑》在几位代表手中传阅。 我来两本学习下,咱们国家的首位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热点 2012.11.09
加载失败

莫言作品被挑出常识错误 坦然回应:读者提得对

10月29日,莫言参加山东高密的红高粱文化节,期间他正低头翻看手机 10月29日,莫言参加山东高密的红高粱文化节,期间他正低头翻看手机 天山童姥误为童佬;将岳母的母亲称为老岳母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就此事采访了《咬文嚼字》副主编黄安靖,他透露,这是《咬文嚼字》2010年为莫言作品挑出的差错。我们明年挑茅奖得主,而莫言在其中,这次我们准备联系作家们,获得许可。 《咬文嚼字》从莫言的作品中挑出五处历史常识和文字错误: 古时女性道万福不打躬 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写孙眉娘见知县时描述道:起身后又打一躬。 有读者指出,孙眉娘打躬,这不合当时妇女的礼节习俗。打躬,指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这是旧时男子使用的礼节。古时女子向人敬礼应该是万福。清朝时女性见了知县可以跪拜,也可以道个万福,但不该打躬。 童姥误为童佬 在《生死疲劳》中,一段是:金庸的《天龙八
文学热点 2012.11.08
加载失败

莫言作品入教材不妨先“听证”

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把莫言的作品推介给中学生,本是件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事情。但舆论的意见却并不那么中听,在新闻跟帖里,担心者有之:难道让我的孩子看《丰乳肥臀》;讽刺者有之:教材编写者太趋炎附势了;挖苦者有之:教育部门的都是文盲,不懂作品的好坏,要外国人来告诉他们面对这样的观点,教材编写者也大可不必感到不解:在公众对莫言作品知之甚少、价值观取向多元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论调并不意外。 事实上,每一次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动,都会引起一阵热议。比如针对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大撤退、朱自清《背影》被删,等等,均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热潮,其中有理性建议,更有非理性的捕风捉影、讽刺谩骂。原因何在?除了公众的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之外,关键还在于,公众的意见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莫言作品适不适合入选教材,那些能入选哪些不能入选,相关编审机构并未听取公众意见,就自行拍板了,学生和家长只有被动
文学热点 2012.11.03
加载失败

连小学生都跨入了“苹果时代”?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无锡锡山区安镇实验小学要求学生集体购买 iPad2 。该网友认为买iPad2太奢侈,担心孩子沉迷于其中的游戏。对此,该校校长说,他们是数字化教育先进学校,前不久的确给1到3年级共1117名学生发放了告家长书,征求家长是否愿意购买iPad2作为教学辅助用具的意见,结果有387名家长同意。(《现代快报》7月3日) iPad2( 苹果 平板电脑)从娃娃武装起面对这样的新闻,恐怕最高兴的还是苹果公司的销售人员及中国区负责人,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数家长来说,脸上只能挂满困惑、错愕甚至充满疑虑: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无必要装备这样高档的电子产品,孩子们会不会产生攀比心理并过早陷入奢侈品文化的包围? 据报道,南京、常州、上海等地的多所学校已将iPad2引入校园。一台iPad2动辄三四千元,这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iPad2的市场定位不可能与钢笔、文具盒、圆规等文具同日而语,即便在美国,它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拥有。然而,在我们这里,却
文学热点 2012.11.02
加载失败

万圣节简介

万圣节 Halloween 万圣节简介 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不过这一天的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
教学探索 2012.11.01
加载失败

记叙文写作的“欲盖弥彰”

记叙文写作的欲盖弥彰 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指出,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在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如夏丐尊在《文章讲话》中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悦耳,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朱自清也曾说过: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我们欣喜地发现,在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新标准里有这么一句话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虽然语焉不详,却掷地有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下面的这句话应该成为中学写作教学的共识:写作不是作者一个人的事,而是作者与
教学探索 2012.10.31
加载失败

“选修”八探

选修八探 一、为什么要上选修课? 1.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2.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二、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从教学目标上来看,两者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特点是基础性和均衡性。而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特点是多样性和拓展性。教学目标上而言,两者刚好可以相互衔接。这就决定我们在教学目标定位时有差异。必修课以基础知识的落实为第一要务,选修课则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广泛探究的能力为目的。例如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中都有小说文本教学,必修五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小说单元,其教学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目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能力及探究能力。 2.从教学内容上
文学热点 2012.10.31
加载失败

莫言成备考关键词

不管你现在认不认识莫言,但我相信明年中高考你可能就会记住他,这是记者最近在武汉部分中学校园里听到的一句话。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与他的作品最近成了部分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备考的热点。 武汉九成中学生不识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遍布各大媒体,这也成为武汉校园的一大热点。不过连日来,记者在部分中学随机抽查发现,超过9成的中学生此前并不认识莫言,也不知道他有哪些代表作。 不久前,语文出版社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此后,武汉市教科院有关专家也表示,将在修编的《高中语文读本》中,将莫言的作品收入其中,具体篇目尚在挑选中。 一些中学生还集体研读莫言的作品,分析其写作思路、语言风格等。不少中学通过晨会等形式,将莫言以不同方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们从莫言的奋斗历程中受到启发,鼓励他们多读书。 莫言小说成学生备考热点 不只是在阅读上,莫言也成了初高中毕业班的备考热点。记者随机
文学热点 2012.10.30
加载失败

闲话学校教育

算起来,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到今天已有一些年头,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没有机会到外面考查学习,对课程改革的辉煌成果了解得不是很多,但从电视报道,网络等媒体和自身的实践来看,课程改革确实带来了一些变化,但行走得十分艰难,学校教育似乎陷入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中,有左右为难之感。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笔者谈谈自己的拙见,望同仁的赐教。 解放学校领导团队,防止无休止的折腾 我在中心小学当了12年的教导主任,当我从领导团队中退出来反观我们学校领导团队的时候,我发现,今天的学校领导团队依然在重复着我以前的所有经历,而且越来越复杂。每学期从开学到期末都在忙于分工合作弄资料来应对这样检查,那样评估,创这样,创那样 凡此种种,层出不穷,应接不暇。每个周一的例会无一例外的是学习各级文件,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然后是给教师们开出上交资料的清单,而且动不动就写心得,动不动就写反思,弄得教师们头晕脑胀,哭笑不得。 这些
教学探索 2012.10.30
加载失败

应试教育错在哪儿?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应试教育误人子弟,这是我们社会的另一条共识。要纠正应试教育的错误,首先须认清应试教育错在何处,这是我们喊出正确的教育改革口号的前提。然而,应试教育到底错在哪儿?难道考满分的还不如考鸭蛋的?对此我们必须做出解释。 应试教育首先错就错在教学目标上了,这大概是其最易被觉察的错误。学校的知识教学,其根本目的是要使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进而形成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和价值观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而不只是记住表述这些知识、原理和价值观的符号和字句。用我在《泛教育论》一书中提出的交往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模型来解释,作为一完整教育过程的教学,应当是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师运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等等各种工具,以他认为他的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正确地表达他希望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原理和价值观等,接着他的学生们要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对教师的语言文字、图形
文学热点 2012.10.30
加载失败

莫言作品入教材引热议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语文出版社称,该社正在考虑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列入其正在选编的高中优秀短篇小说读本篇目中,供学生选修课进行课外阅读。一时间,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有人质疑,莫言作品一获得诺贝尔奖就被选入教材,这样的教材未免太轻率了。有人担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就适合中学生学习吗? 获奖前已为备
文学热点 2012.10.25
加载失败

钱理群:“告别教育”

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2012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寻找来自线老师的声音座谈会上,老教师钱理群表达了告别 教育的意图。 1960年大学毕业后,钱理群被分配到贵州,先后任教于安顺卫生学校和地区师范学校;1981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再由大学转教中学,并持续关注中学与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纠缠十年,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任教五十年,2012年9月9日,在位中学教师的追思会上,钱理群最终发出告别宣言。 节节败退 钱教授,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2004年4月末的个下午,钱理群站在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二三十名中学生。 2002年6月27日在北大的最后节课上,即将退休的钱理群告诉那些眼含热洎送别他的大学生们,他在刚参加工作时有两个目标,是去南师大附中教书,是去北大教书。前者是他的母校,他要去那里完成未
文学热点 2012.10.23
加载失败

莫言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都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两家出版社都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语文教材未来不应回避的题材,尽管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言是一种考验,但是在语文教材编写者眼中,中国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该社已经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表示,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也表示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但是,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
文学热点 2012.10.23
加载失败

我看莫言获诺贝尔奖

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毕竟,诺贝尔奖,我们期盼多年的奖项,首先被文学家得到了。而我,也是中国人,学的也是文学专业,这就如同赵秀才初隽秀才时,阿Q自称姓赵,觉得很荣耀一般,我当然要觉得可喜可贺了。 不过很惭愧的是,除了在大学时候(26年前)看过他的《红高粱》,其余的代表作如什么《檀香刑》《丰乳肥臀》等,根本就没读过连书都没找来过,呵呵。 这就像莫言获奖后,有中国作家评价说,他的作品不是很传统的中国,很乡土化,而乡土化的作家,如贾平凹、陈忠实等展现的才是中国,才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些作家,他们的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西方人看不懂,因此,他们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人说,莫言的获奖,翻译者功不可没。 实情或许确实如此。比如当年我看《红高粱》,感觉他的表达,很有些模糊。虽然语言有震撼力,但真没读懂什么。对《红高粱》的记忆和理解,其实来自张艺谋的电影。所以后
文学热点 2012.10.23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