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的春天”始于制度机会均等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目前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8月4日南方周末)。 严格而言,上述报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望名校兴叹,如此世相绝非始于今年,2009年1月,温家宝便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达了对大学中农村学生比重下降的忧虑;然而,报道确又戳到了社会诸多症候的最痛之处,以致引发无数人心生感慨。一方面是大学连年扩招后,更多寒门学子承高等教育大众化泽润得以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则是中低收入家庭孩子更多流向二本以下的非重点高校,同时,学历越高,城乡之间差距越大:城市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和323倍。 面对名校寒门少的现实,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