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大国崛起必须面对的考题:穷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作者:程欢欢     来源:红网     时间:2013-02-27
12709

前天,舍友问我愿不愿意做份工作,给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改作业。做做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爽快地答应了。到了工作地方我大吃一惊,一栋破旧的小楼里住着全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进门他们就叫着:“老师老师,你看看我的作业,你看看我的作业。”交流中得知他们都来自农村,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是做小生意,实在是忙,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加上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家长们就把孩子们送到城里来,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就在这里住,找个老师帮他们改改作业,是这些“全托儿童”最迫切的愿望。与负责人交流后得知,这样的孩子在这个小城市里有很多。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小撒探会》有一期节目讲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公式,主人公是一位农村妇女,叫朱冬梅,她和她的丈夫结婚一个月,丈夫就外出打工,就这样她开始了14年的独居生活,她自己支撑起这个家,农活、老人、孩子全靠她自己。她有个名字叫“留守妇女”。

无论是“全托儿童”还是“留守妇女”,都向我们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这些底层人们的生存之艰,他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穷困的现状,希望通过奋斗让生活更美好。而最大的希望都寄托在教育身上,可我担心的是就算底层的孩子们真的走出来了,考上大学,就会有一个好前程么?

今日的大学正面临着种种问题,就像鱼竿的故事一样:有个古老的寓言说,拿着竹竿要出城,横也出不去,竖也出不去,因为象牙塔跟社会是有一个鸿沟的。出城就有几种姿态,一种姿态是学着先辈人干,比如怒斥这个社会的不公,他们拿这个竹竿当工具去挖这个城墙,结果墙砖砸下来,他们头破血流,这是一种失败的姿态。另一种姿态就是我出不去城,就把竹竿掰断吧,屈辱的出城,把所学完全荒废掉,做了这个社会的小丑,包括这个学校的罪人。还有一种是干脆不出城了,我回学校去,做自己的查拉图斯拉特,考研,不断地把自己就业的时间往后延期,最后读成了“灭绝师太”。

这还不算,有的人干脆就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就如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所说,农村孩子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的工作。这是实话,可就因为父辈们不愿让孩子的孩子再做“全托儿童”,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再做“留守妇女”,农村人才省吃俭用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的。

谁都知道,八亿的农村人口富不起来中国就不会真正崛起,中国要发展,底层人们的成长渠道问题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穷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作者:程欢欢,来源:红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让穷孩子上大学是一种国家利益

下一篇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