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目前正是高等学校的招生季节,教育公平的话题又成为了一个热点。各种正面负面的新闻纷至沓来,有的说教育部增加了在中西部的招生计划,有的指出北大在京的实际录取人数不减反增,扩招率达44%。笔者在此无意对教育公平是进是退做出具体的评估,而是想指出相关讨论中隐藏的一个逻辑,那就是更多地从考生权益来教育公平问题,要求赋予各地考生以平等的录取机会。这种考虑当然没错,但相对受忽视的是,教育公平不但涉及到“考生权益”,更攸关“国家利益”。只有把后一种视角补充进去,才会对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实事求是地说,从个体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教育公平问题,可能正在日渐失去其现实意义。我们原来一直说,知识改变命运,上大学能够改变许多穷孩子一辈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但在教育成本日益高昂、就业竞争日益残酷的大环境下,如果纯从利益角度进行考虑,上大学很可能并不是一个穷孩子的最佳选择。以笔者所在的中部地区城市为例,一个大学生工资水平,可能还抵不上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工(如木工、油漆工之类)的收入程度。前者大概每个月只有一千多,而后者的日薪能够达到100元左右,虽然不一定天天有事做,但综合算下来其月收入很可能还是比大学生高。
所谓“国家利益”,是指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保障不发达地区、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孩子有平等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但是一种基于权益的个体需要,更是一种基于发展的国家利益。这种国家利益是多方面的,已远远超出教育与人才培养之外,笔者尤其关注其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方面。这是因为,教育公平是一个目前中国阶层流动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把这个机会之门也关闭或是大大的缩小,本来就已经十分分裂与僵化的社会结构将变成更加脆弱与不稳定。只有这种阶层流动的渠道基本通畅,广大下层民众才会有梦想与建设国家的动力,反之,则往往产生怨恨与反对政府的破坏力。
有必要注意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虽然兴衰更替,但各王朝只要初步稳定下来,长命者多达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可相对照的是,苏联仅仅存在了74年),其中的奥妙之一就在于通过科举制度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到上流阶层的希望。虽然最终能够通过这个机会之门的并不多,但其相对公平与示范效应仍使得多数下层民众对这种制度、对当时的王朝抱有期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古代中国人的“中国梦”。而到了一个王朝的末期,受到最大的打击往往就是失意士子与农民暴动结合在一起来,形成一个杀伤力巨大甚至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
所以,保障穷孩子上大学的平等机会既是个体权益的需要,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只有由此构建合理的阶层流动渠道,国家才能持久发展、长治久安。从现实的角度的看,国家的需要可能更加重于个人的需要。因为前面提到,对穷孩子来说,上大学的收益值,至少是比较短期的收益值大大降低了(而对于急缺钱用的穷人孩子来说,往往是现实的短期利益考虑而不是比较渺茫的长远利益考虑决定了他的选择)。如果他意识到花巨资读了大学还不如一个农民工赚的钱多,即使保证他有公平的机会上大学,他可能还是会选择放弃。
如果仅仅是从保障个体权益的角度考虑,国家到此似乎已经“仁至义尽”,既然你自己选择了放弃,那还能怪谁呢!但如果从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考虑出发,国家的作为就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国家既然需要穷孩子上大学,就不能眼看着穷孩子远离于大学校门之外。但现在不是专制时代,政府不能把穷孩子绑来上大学。而且,即使上了大学,如果就业还是注定只能处于底层,无法与富孩子、官孩子平等竞争,还是没有达到促进阶层流动的目的。因此,国家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就是要改变制度、创造条件使穷孩子觉得上大学有利可图、有改变自己社会地位与发展前景的希望。
要达此目的,国家除了保证高等教育的录取公平、降低上大学的成本之外,至关重要的一点还包括做到保证就业公平。众所周知的是,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甚至包括考公务员在内,最重要的还不是能力,而是关系。而关系正是根据社会阶层结构来分布的,所以,做官的往往有“官二代”,有钱的往往有“富二代”,而穷人的孩子则往往沦为“穷二代”。不打破这种就业方面的不合理现象,不能实现就业公平,前面的录取公平的实际效果仍然等于零。
鉴于此问题的严重性与重要性,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建立跨部门的促进公平就业委员会。目前对于就业中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在实践中很不好处理。因为关系化运作不但是潜在的,而且很难与违法犯罪明确地联系起来,受害者即使发现,也往往上告无门。找劳动局吧,目前劳动部门似乎既缺乏这方面的明确职能,也缺乏足够的权威与强硬的执行能力。找法院吧,打官司不但成本高昂又很难找到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跨部门的促进公平就业委员会来处理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它不必走法院那样高成本与长过程的程序,又拥有劳动局所不拥有的权威。违反对象如果是国家机关,则可直接取消或改变其录取结果。如果是企业单位,则可以处以罚款。明显触犯法律者,则可直接移送司法机关。最重要的是,它为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救济场所,也提供了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希望与信心。
上一篇寒门难出贵子并非豪门之福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