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教育部要求各地确保中职招生830万目标如期完成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0-11-25
9570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有关部门获悉,全国今年中职招生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巩固招生规模,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

  据各省区市教育部门目前初步统计的数字看,广东、云南、宁夏、甘肃、湖南、北京、河南、福建、上海、广西、江西、河北、浙江、贵州、海南、陕西、青海、山西等18个省区市已完成今年分省份中职招生任务,但仍有不少省区市没有完成。为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实现今年招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困难不少,各地必须研究采取新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

   实现中职招生830万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职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学历与证书教育,适龄学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面向成年人开展的择业技能教育,增强他们就业、择业、创业的能力;三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增强人们享用改革发展成果的能力。这个定位,明确要求中职教育必须服务高素质产业大军的培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中职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中职学校招生产生了明显效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中,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是4500万人,2020年是4700万人,其中中职在校生规模2015年是2250万人,2020年是2350万人。也就是说,中职在校生规模在未来10年内还要在目前的2195万人的基础上增加155万人。

  教育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总体要求是,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分类指导各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各地必须在积极做好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同时,努力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能否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关系到国家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战略是否能顺利实现的大事。

  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推进中职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前提是需要找到当前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问题的原因。从当前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中职招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研究。

  一是初中毕业生普遍减少,各地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实际人数与预计毕业生统计数据有一定差距,加上普通高中先招生、中职后招生,不少省市留给中职的生源难以满足招生任务要求,给中职招生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二是一些地方高中阶段招生统筹力度不够,一些省(区、市)普通高中招生超过计划,导致中职生源减少,没有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升学渠道不畅,就业待遇不高,对学生和家长吸引力不足,造成招生困难。四是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扩大规模难度大。由于受到东部地区学费、交通费、生活费相对较高,近年来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加等因素影响,一些中西部地区生源富余、职教资源不足的省(区、市)往东部送生的积极性减弱,东西部合作办学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五是资助和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还不能满足需求。中职学校招收青年农民接受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比重迅速提高,但现行资助和免学费政策只覆盖全日制学生,不覆盖非全日制接受职业教育的城乡劳动者,使职业学校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影响招生任务的完成。

  造成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原因,有客观因素,更有深层次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等原因。在实践中,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还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资助政策的覆盖面还需要拓宽。中职招生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锁定在初中应届毕业生,现在,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有学习技能需求的人,任何希望通过学习技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人,都可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潜在的招生对象。

  此外,中职招生制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衔接,中职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提升技能的通道没有完全打通,直接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对现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作出统筹调整是推进中职招生工作的关键举措。另外,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也相对落后。比如招生局限于本地范围,省内地区之间、东西部省份之间的招生存在经费障碍;招生方式过分依赖指标摊派等行政性手段,正面宣传引导激励相对不够等。

  加大工作措施与力度保证中职招生规模

  对于目前还没有完成招生任务的地方,必须再认识、再动员、再部署,继续面向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抓紧做好补录工作,努力招收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西部内蒙古、新疆、四川、西藏等初中毕业生人数较多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的省区,多招收一个学生,就意味着多一个在职业学校成长成才的学生,就多一个技能型劳动者,少一个没有就业技能的体力型劳动者,就多增加一个弱势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更要积极做好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的招生工作。

  各地要继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力度,提出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招生工作督导检查力度。广西通过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签订《职业教育攻坚责任书》,将中职招生和送生任务分解到各地市,列入完成职业教育攻坚的刚性验收指标,并作为对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成立了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省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工作,成立督查组,加大对招生工作的督查力度。

  要努力拓宽生源,积极招收城乡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青壮年农民,他们有较强的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涉农专业的积极性。城市有1亿多进城农民工,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边工作边接受中职教育的愿望和一定的教育支付能力,应该使他们成为职业教育招生的重要生源。同时,深化中职招生、教学制度改革,拓宽招生面向,采取送教下乡等方式,组织青年农民和农村基层后备干部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要总结推广河北省职业学校招收10万青年农民学习涉农专业、山西省组织5万青年农民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并由政府提供经费、海南等地招收青年农民接受中职学历教育等经验,开拓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的崭新天地,努力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

  必须把招收进城农民工等从业人员作为改革招生制度,扩大东部和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不少地方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北京、上海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进城农民工等从业人员举办成人中等职业教育班,北京今年招生约1万人,上海招生0.6万人,分别占两市今年中职招生数的20%和11%。浙江省2008年开始组织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争取全省每年有10万城乡成年居民通过“双证制”教育培训,提高一个学历层次。杭州市大力推进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先后发放教育培训消费券1.45亿元,共有18.25万人参加培训,其中8.71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4.67万人参加了文化课培训,参加文化课考核达16.5万人次。

  针对职业教育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西部地区生源相对富余而职业学校资源和就业岗位不足,东部地区职业学校资源、就业岗位相对富余而生源不足的现状,要深入开展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实施合作办学。加大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职业教育转移扶贫力度,加强东西部对口支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带动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省际、市际、县际、校际合作关系。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已经启动建设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要积极承担面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招生的任务。

   近3年来,宁夏每年实际向东部地区输送中等职业学生1.5万人以上,占宁夏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15%以上。山东省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开展合作办学工作,2009年共招收其他省区的学生8.3万人。上海市今年录取跨省市招生学生0.98万人,占招生总数18%。北京市面向中西部及周边地区开展合作办学招生约1万人,占中职招生数的20%。贵州、云南今年向东中部中等职业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分别达到5万人和2万多人,既超额完成了本省招生任务,也支持东部地区扩大了招生规模。

  针对资助和免学费政策的现状,要加大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的资金扶持。要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努力扩大免学费覆盖范围。总结推广四川实施藏区学生“9+3”免费职业教育的经验,重庆对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的经验,山西青年农民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费由政府“埋单”的做法,浙江对城乡劳动者接受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由地方财政给予资助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地方政府对城乡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要研究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和免学费如何覆盖接受灵活学制职业学历教育的城乡劳动者,推动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政策措施。

  总之,对中职招生工作要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再部署,以确保完成今年中职招生830万的任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郑州市幼儿园统一教材还有多远

下一篇《汉拉大词典》首发式在拉隆重举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