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文学与“市场经济”

对中国当代作家来说,在文学的外部环境问题上,他们长时期以来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处理。政治和文学的紧密关系,和处理上的紧张状态,制约、规定着作家的写作内容与表达方式。这种特殊的关系,既给一些人带来(并不完全是文学上的)荣耀,也给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80年代作家的分化与重组

文革后,许多作家有第二次解放的感觉,普遍认为自己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艺术生命的春天的时机已经到来。基于这一估计,当时有中国作家盛况空前的五世同堂的大团圆式描述(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盛况空前的五世同堂,是对当时文艺界的普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开放时期的外来影响

在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外文化采取的是有高度选择性的方针。文革期间,则实行一种自我封闭的文化政策,并根据现实政治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某些部分,采取奇特的实用主义的阐释策略。(注:文革中对待鲁迅的著作,对待《水浒》、《红楼梦》等名著,以及开展的评法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1976年底文革宣告结束(注: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这次会议的文件,把文革结束后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文艺界也很快把文革后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如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天安门诗歌

1976年1月,50年代以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的周恩来逝世,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更加激化。二三月间,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发生了有大批民众参与的大规模政治抗议行动。这一浪潮,在4月初的天安门广场发展到高潮。4月初的几天里,到广场追悼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手抄本小说

文革间秘密的文学世界,除诗以外,还有在读者中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其中,张扬的长篇《第二次握手》拥有大量的读者。文革结束后披露的情况称(注:参见《湖南日报》1979年1月26日报道:《推倒四人帮对一本好小说的诬蔑不实之词为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及作者张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白洋淀诗群”

诗的秘密写作的另一群,是当时的革命浪潮中的知青。在北京、河北、福建、贵州等地,都有这样的诗歌写作活动,有的且形成某种群落的性质。他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写诗,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处境有关。这是红卫兵运动的落潮期,其诱因和动机,来自对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穆旦最后的诗

在文革期间,除了公开发展的文学作品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文学。它们不同程度具有异端因素,写作和发表都处于秘密、半秘密的状态中。作品常见的存在方式,是以手抄本形式在读者中流传。也有的以手稿形式保存,当时没有以任何形式发表(后面这种情况,严格说并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革中的小说创作

文革开始的几年中,原来的文化机构、包括文艺报刊和出版社都受到了批判和清洗,因此,除了样板戏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诗以外,文学创作处于停滞的状态。从1972年开始,当时的文艺权力机构试图扭转这种凋弊的局面,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注:1971年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公开的诗界

由于文革期间特殊的社会政治状况,这个时间的文学,实际上分裂为不同的部分。一个部分,是公开(公开的文学活动,和作品在公开出版物上刊发)的,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另一部分,则是隐在的,秘密的,分散的。后者是当时文学的异质力量,但又最富于生命力,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样板”创造的难题

文革期间的文学激进派在十多年里所进行的创造样板的实验,尽管宣称取得了伟大胜利,实际上不断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对中外文化遗产及遗产的主要传承者(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员)的批判,使他们创造经典的样板作品的计划受到严重打击:任何值得重视的艺术创造,都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浩然等的小说

文革期间,确立为样板的主要是京剧、舞剧等艺术形式,而文学各样式(诗、小说)在提供可作为无产阶级文艺典范之作上,却似乎遇到了困难。比起戏剧等来,小说、诗等创作更具个人性,也不存在某种成熟的可依凭的模式,接受上也与观赏戏剧的集体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的创作,在文革期间,被描述为是与旧文艺决裂的产物,强调它们开创文艺新纪元的意义。但在事实上,这些作品与激进派所批判的文艺之间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从题材来源和艺术经验上说,除个别外(如《海港》),大多数剧目在被纳入样板制作过程时,都已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创造“样板”的实验

对文学经典的大规模颠覆、批判,出现了一个几乎是无经典的文学时期(毛泽东诗词,和被笼统提及的鲁迅作品是少数的例外),而这又与文化激进派创造他们的经典,即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的紧张努力,联系在一起。这期间,使用了样板这一富于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革文学”的特征

文革期间的文学,存在着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另一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对于后者,有的研究者使用了地下文学的概念。公开出版的文学创作,基本上遵循着文学激进派所确立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和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学的存在方式

文学创作、文学问题与政治问题、政治活动之间的界限,在文革期间已难以分清。这种状况的出现,早已存在于文学为政治服务、成为斗争武器的规定中。在文革中,政治观念、意图更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即政治的直接美学化。胡风、周扬等文学思想的政治性真实性艺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1962年秋天,毛泽东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从次年开始,在思想文化界开展了持续多年的范围广泛(涉及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学艺术等)的批判运动(注:主要批判对象是:杨献珍(当时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哲学上的合二而一论,孙冶方的经济学理论,翦伯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