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文学探索和“先锋小说”

在80年代中、后期,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不像80年代初那样呈现粘着状态,作家、读者对文学成为政治意图和观念裁体的方式,也不再持普遍的赞赏、呼应的态度。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纯文学的边缘化趋势也日益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群体、流派之外

在自称或被称的文学群体、流派涌动更迭的80年代,汪曾祺是为数不很多的潮流之外的作家之一。他按照自己的文学理想写作,表现他熟悉的、经过他的情感、心智所沉淀的记忆。这种独立姿态的确立,为他比较丰厚的艺术储备所支持。他虽然被一些批评家当作寻根作家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市井、乡土小说

在80年代,小说创作的农业题材、工业题材等概念逐渐被废弃不用,这既表现了小说观念、也显示了小说创作的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从提出文学寻根的时候才发生,而是80年代初反思小说退潮时就已开始。替代这些运用了三十年的、体现了一个时期文学风尚的概念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作为一种文学主张,文学寻根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小说某些艺术特征的形成或凸显,又不能说都是这一主张的直接效果;一些作家的类似创作倾向,也不见得都有十分明确的理论支持。 对于风俗、地域文化的兴趣,是这期间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学的“寻根”

在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出现了另外一些潮流。它们或者是小说家的自觉发动,或者是批评家对于一种创作倾向的归纳。比较重要的有发生于中期的文学寻根和80年代末的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等。 在1983年到1984年间,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新诗其他主要诗人

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陆诗歌的分布形态较前一阶段显得复杂。社会发展的商品化趋向,使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见狭窄和窘迫。虽然诗歌社团(或诗歌群体及自印诗歌刊物)仍然大量活跃在民间,但其分布范围和主要的运作方式,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注:80年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新诗潮的“新生代”

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实际上已经过去。当时的诗歌界,复出的诗人的大多数,写作上已出现停滞的现象,他们普遍难以顺利解决(或没有意识到)诗艺上的矛盾。而朦胧诗(或今天诗派)作为一个群体,也已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注:如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五人诗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朦胧诗”及其论争

70年代末开始,一批青年诗人的出现,是当时诗界的重要现象。由于文革十年的特殊状况,作家的构成出现了某一年龄组空白的现象。因此,文革后一段时间,青年诗人(青年作家)的称谓,常涵盖自二十到四十几岁的年龄段。(注:出生于4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一些诗人,如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归来者”的诗(二)

复出诗人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仍能保持创作活力,在艺术上又有新的拓展的有牛汉、郑敏、蔡其矫、昌耀等。 牛汉(注:牛汉(1923-),山西定襄人。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50年代初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80年代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归来者”的诗(一)

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这里称为归来(或复出)的诗人的,主要有这样几部分: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文革”后的诗界

文革后,许多诗人都自觉负有诗歌重建的责任。但是,比起文学的其它样式来,诗面临更多的问题。不仅当代诗的理论和写作需要检讨,而且也要面对新诗从诞生起就存在的难题。持有各种尺度的各种人对新诗的对立的评价,自新诗诞生起就绵延不断。因此,诗歌危机这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历史反思中的“知青小说”

在80年代,知青文学(或知青小说),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批评界对它的使用,涵义上并不一律。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历史创伤的记忆

当代历史记忆的主要书写者,是在50年代受到打击(胡风事件和反右派运动等)、有过二十余年苦难生活经历的一批作家,如王蒙、张贤亮、李国文、从维熙、方之、陆文夫、高晓声、张弦等。虽然批评家一般不用伤痕、反思等概念谈论诗歌等样式的创作,但牛汉、曾卓、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80年代小说潮流的生成和特征

文学(尤其是小说)对文革的叙述,一开始表现得有些杂乱。有的侧重个人的经验,在思想意向上也存在多面性。这种情况,在有根深蒂固的统一的方向意识的文学界看来,是不成熟、而且是危险的;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叙事艺术,规范都是必要的。而政治权力对否定文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小说潮流的几个概念

对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当时文学界曾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这些概念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它们的出现,既表现了当代批评家热衷于文学潮流的类型概括的传统,也反映了当时创作的实际状况。因而在用来描述这一时期的创作上相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加载失败

总体风格和作家姿态

在80年代,尽管文学自觉曾是激动人心的口号,不过,即使是最强调艺术至上的作家,也有着相当强烈的民族关切和历史责任的承担,面临着具体境遇中的历史的提问。这种责任承担,使有关历史清算和(群体的和个人的)历史记忆的书写,几乎是80年代作家或有意,或无
中国文学史 2011.02.24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