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王的盛宴》,直接的感受是,陆川是个有思想、有抱负、有情怀、有野心的新锐导演;《王的盛宴》是一部有个性追求、有艺术品位、有思想锋芒、有叙事张力、有视觉震撼、有现实意义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从每个镜头到每句台词,都充满了陆川作为一个新锐导演的个性追求,或者说辐射着陆川作为一个新锐导演的梦想与野心,再或者用陆川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这是一部良心之作”。
《王的盛宴》有很多的看点。在我看来,最值得看的看点,是陆川将镜头对准统治者刘邦的灵魂,试图通过统治者刘邦的灵魂来诉说历史的真相,而不是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去演绎统治者刘邦的灵魂。这么干,无疑增加了电影叙事的难度,且有很大的风险,但却摆脱了传统古典剧打斗戏说的低俗套路,让《王的盛宴》比同类电影更为高级,因而也就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品位。在中国大陆,能拍电影的导演有很多;但能拍出有品位的电影的导演却太少。
其次,是《王的盛宴》所要表达的历史观。不言而喻,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极言之,任何历史都是个人史。即是说,谁写的历史,就是谁的历史;谁有权写历史,谁就有权主宰历史。于是历史常常带有极强的遮蔽性,尤其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里,其遮蔽性尤为严重甚至相当残酷,且绵延不断无人改变。而陆川试图通过电影《王的盛宴》告诉人们:什么是历史?历史即权力;历史就是统治者紧锁在皇宫的密码,就是统治者深藏在袖口的利剑;后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应是卑微地接受,而该是大胆地质疑!因此陆川拍《王的盛宴》,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想干一件事情:撕掉遮蔽历史真相的那块破布,还原隐藏在历史黑暗深处的真相——陆川自己偷偷看到的那点真相。
的确,《王的盛宴》其实就是人吃人的盛宴。别的这个宴那个宴早就草草散伙,灰飞烟灭,唯独王的盛宴从古至今越办越火,经久不散;且赴宴者总是前仆后继,趋之若鹜。但前仆后继、趋之若鹜的赴宴者们似乎总是忘了,今天的吃客,明天可能就是被吃者;今天是王的盛宴,没准哪天就变成了“最后的晚餐”。
当然,作为一部带有探索意义的电影,《王的盛宴》也无可避免地给我们留下了某些遗憾。比如,导演主观意识过浓,有理性压倒感性、思想大于艺术之嫌;历史跨度太长,故事枝蔓略细,时空交错过多,对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有审美疲劳之感;尤其是刘邦与韩信这条主线本应成为最为突出的主线,却因两个小时的电影承载了太长太长的历史,反而缩短了这条在我看来最有价值、最令人玩味的主线,使得刘邦与韩信间应有的矛盾冲突未能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与震撼人心的独特细节展开,导致刘邦韩信多有振聋发聩的独白,少见心惊肉跳的“表演”。然而尽管如此,《王的盛宴》在国产片中依然是上乘之作。只是,《王的盛宴》只属于精英,不伺候大众。
陆川的电影,局部都相当精彩,甚至令人惊叹;但通观全剧,又觉多少有些遗憾。《南京南京》如此,《王的盛宴》亦然。何以如此?我认为有导演的电影理念问题,有导演选择的叙述策略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剧本问题。具体点说,是电影故事的结构问题,是怎么讲好电影故事的问题。
好在陆川对电影一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态度:既诚实而又勇于担当。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非常重要,也很难得。何况,陆川的电影之路还很长。因此对于刚进不惑之年的陆川来说,如何做到举重若轻、删繁就简、思行合一、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真正创造出既属于自己、又属于电影、还属于大众的电影故事,可能是目前横在脚下的一道坎。而这道坎不仅于陆川,于所有的中国导演恐怕都是终生的挑战,只是挑战的程度不同而已。但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陆川能迈过这道坎。下次陆川奉献给大家的,我想一定不再是寒冬里的《王的盛宴》,而是春光下的大众美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王的盛宴》看点何在,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