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浅析唐代前期我国西北城镇的发展及其特点——以甘宁青为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12-31
17285
 
  唐代前期,在封建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西北地区的城镇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上明显增多
 
  唐以前旧有的城镇能够统计到的有100个左右,而唐代新置城镇(包括军镇、州县城、驿城和关城等)达98个,增加近一倍之多。根据《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及卷4《地理志一》等,如下表所示:
 
  军镇
 
  州城
 
  县城
 
  驿城
 
  关城
 
  镇西军、天成军、振武军、安人军、威戎军、河源军、白水军、天威军、临洮军、莫门军、神策军、宁边军、威胜军、金天军、武宁军、曜武军、赤水军、大斗军、白亭军、豆卢军、健康军、宁寇军、玉门军、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新昌军、静戎军;绥和守捉、合川守捉、乌城守捉、张掖守捉、百帐守捉、豹文山守捉、蓼泉守捉、威远守捉等。
 
  临州、洮州、叠州、瓜州、肃州、文州
 
  凤林县、鄯城县、长乐县、佑川县、神乌县、嘉麟县、安平县、合水县、华池县、同川县、延庆县、方渠县、怀安县、乌兰县
 
  分水驿、秦州驿、武阶驿、金城临河驿、凉州馆、乌氏驿、巩笔驿、玉关驿、沙州州城驿、清泉驿、横涧驿、长亭驿、甘草驿、阶亭驿、东泉驿、其头驿、悬泉驿、鱼泉驿、无穷驿、空谷驿、黄谷驿[1]、莫离驿、那录驿、众龙驿、婆驿、列驿、悉诺罗驿、鹘莽驿、野马驿、阁川驿、不烂驿、录济驿、农歌驿、卒歌驿、勃令驿等。
 
  驿藏关、制胜关、石峡关、六盘关、会宁关、可蓝关、凤林关等。
 
  36个
 
  6个
 
  14个
 
  35个
 
  7个
 
  共计98个
 
  二、规模上明显扩大
 
  唐代前期,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人口日增,城镇规模扩大。西北地区经济在安史乱前曾兴盛一时,天宝时期有“自安远门(长安西域门)西尽唐境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2]之说,这为当时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城镇得到了扩建和改建。如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不停绝。”[3]从开元到天宝,凉州人口增长了2.6倍[4],规模“七里十万家”。同时,凉州城内的其他新建筑不断出现,如孔庙、社稷坛[5]等。在居民区坊里也出现了店铺[6],城内还有夜市场所[7]。又如(安史之乱前)沙洲城,据P.2862号背面和P.2626号背面《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什牒》记载:
 
  合郡城墙四面周回叁阡陆伯
 
  □□肆拾伍尺羊马城伍尺□。[8]
 
  “沙洲城(周长)不少于4338米的规模”[9],城内有羊马城,也有孔庙、社稷坛等建筑。
 
  其他城镇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城镇规模的扩大反映着唐王朝在城镇建筑方面的恢弘气势,正如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记:“预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为唐旧闯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弥陋。”无疑,唐代是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西北城镇的发展也正是这一发展的缩影。
 
  三.布局上趋于严整。唐代城镇在建筑布局上多仿照都城长安式样,以官署所在地为中心[10],道路宽阔,规模宏大。州县城一般是以牙城(衙城)为中心,子城(坊)、罗城(市)逐层次第的布局结构。牙城是地方官吏的衙署所在地。牙城外是子城,子城中设有诸多居民的住宅小区“坊”。“最外面是罗城,罗城往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商业活动大多在牙城、子城之外进行。”[11]
 
  “子城罗成之设,昉于南北朝……或可追溯于两晋。至唐代则州军治所设子城,已为常见。”[12]沙州城就设有子城和罗城,《资治通鉴》记:武德六年(625年)六月“瓜州总管贺若怀广按部至沙州,值州人张护、李通反,怀广以数百人保子城。”《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P.2005号)也记有沙州的子城。[13]同时《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P.2005)和S.1438号《吐蕃占领时期沙州守官某请求出家壮等稿四十多件》中都记有沙州的罗城。[14]沙州城还修有四城门,在P.4017号《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中记有东门,P.3070号中记有南门,P.2877号中记有北门,北图殷字号中记有西门。[15]沙州城内还设有坊,敦煌文书就记载有诸多坊名如阶亭坊、秦刀坊[16]、释教坊[17]、永宁坊[18]、大贤坊[19]、取国坊[20]、修文坊[21]、定难坊[22]、儒风坊[23]、临地坊[24]、政教坊[25]、兴善坊[26]、乘安坊[27]等。
 
  凉州城亦设有子城,《资治通鉴》卷91记:武德六年(625年)四月“甲寅,凉州胡睦伽陀引突厥袭都督府,入子城,长史刘君杰击破之。”[28]
 
  军镇城也多有子城、罗城设置,如甘州宁寇军城[29]等。
 
  其他的州县城与沙州、凉州和瓜州等在布局上大体相同,一般都是牙城、子城(坊)、罗城(市)式结构。
 
  由于唐朝前期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的极端重要性,城镇在其发展中便带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1.新增城镇以军镇、驿城为主。在唐代98个新置城镇中军镇城36个,驿城35个,州城、县城和关城27个,其中军镇城和驿城约占新增城镇总数70%。军镇主要设在边界线附近少数民族经常入侵的地区,以加强国防。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军镇又成为中原与西北各少数民族乃至中外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连接点,此外还负有“迎送使命”、“接转文书”、“接受贡赐”、“转致请求”、“宣达朝旨”、“上报蕃情”等外交职能[30]。驿城主要设置于丝绸之路上。唐代丝绸之路既是西北各州连通长安的重要驿道,也是中外交往的一条主要国际交通线。驿城的兴起和发展恰似这条生命交通线上一眼眼活的源泉!
 
  2.城镇在结构上较多体现了军事防御的性质。西北城镇由于边患严重(吐蕃的严重威胁和突厥等的不断侵扰),多筑有瓮城、马面、角楼、护城河等军事防御设施。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叠、洮等边州城市(《大唐六典》卷3记)[31]皆“唐王朝的西北边城”,都带有浓厚的军事性质。如沙州筑有瓮城(P.2629号《年代不明(964?)归义军衙内酒破历》)和护城河(P.2005号《沙洲都督府图经残卷》)。凉州的嘉麟县城筑有马面和瓮城。[32]肃州在唐初没有防御工事,结果被寇贼所乘,王方翼就任肃州刺史后,开始“大筑雉堞,严备橹械。”[33]“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精明”[34],“引多乐水环城为壕”。[35]《武经总要前集》卷12记载:城“作四门,二开二闭。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上施钓桥,壕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瓮城,敌团、城角也有战棚,棚楼之有白露屋,城门重门插版凿扇,城之外四面有弩台,自敌棚至城门,常设兵守,以观侯敌人。”西北城镇这种军事防御性结构反映着当时西北地区在国防上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从唐朝前期我国西北城镇的发展及其特点可知,一方面其发展是以唐王朝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它又起到促进和维护唐王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中外交往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作用。浓厚的军事性质与交通上的战略重要性乃是其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
 
 
 
 
  [1]以上驿城参考扬希义唐莉芸《唐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间的馆驿》[J],《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2]《资治通鉴》卷216[M]。
 
  [3]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M]。
 
  [4]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M],1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5]程存洁《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M],209页,中华书局,2002年。
 
  [6]齐陈骏主编《西北通史》[M],51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同上。
 
  [8]《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C],469页。
 
  [9]程存洁在《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M],212页,中华书局,2002年。
 
  [10]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M],152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M],152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郭湖生《中华古都——中国古代城市史论文集》[A]12《子城制度》[C],空间出版社,台北,1997年。
 
  [13]《罗雪堂先生》三编六册[M],2008和2045页,文华出版公司印行,1970年。
 
  [14]《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M],320页。
 
  [15]《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411——414页。
 
  [16]《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417——418页。
 
  [17]《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M],97页。
 
  [18]《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5页。
 
  [19]姜亮夫《莫高窟年表》[M],4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0]《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5页。
 
  [21]《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9页;第1辑385页。
 
  [22]《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M],184页;姜亮夫《莫高窟年表》598页。
 
  [23]《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270页;第2辑,305页。
 
  [24]《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14页。
 
  [25]《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15页。
 
  [26]《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M],184页。
 
  [27]《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383页。
 
  [28]《资治通鉴》卷191[M]。
 
  [29]王北辰《甘肃河西古城骆驼城考——古丝绸之路沿线地理变迁研究之三》[J],《西北史地》1991年2期。
 
  [30]黎虎著《汉唐外交制度》[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1]广池千九郎校注,内田智雄补订《大唐六典》卷3[M],三秦出版社,1991年。
 
  [32]李并成《唐代凉州(武都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J],《敦煌研究》1990年1期。
 
  [33]《文苑英华》卷913张说《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M];《全唐文》卷228[M]。
 
  [34]《新唐书》卷111《王方翼传》[M]。
 
  [35]《旧唐书》卷185上《良吏上·王方翼传》[M]。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浅析唐代前期我国西北城镇的发展及其特,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

下一篇秦腔《大树西迁》与西部文化阐释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