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12-31
18453
  【莫高窟】
 
  莫高窟(Dunhuang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世界遗产委员会
 
  【诗词名句】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士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书·西域传》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莫高窟两关遗迹
 
  敦煌莫高窟以及藏经洞出土文物,以其绵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古代欧亚文明互动、中国与西域、中原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石窟是多种文明在此汇流的结晶。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1000多年间持续不断的营造,至今仍保存735个石窟,包括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敦煌莫高窟以及1900年在莫高窟发现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其绵长的历史、丰厚的资源、巨量的信息、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珍贵的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采用多种形制;动人的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置于窟内显著的位置;灿烂的壁画布满全窟,表现了丰富细致的内容和复杂宏大的场面,三者互相呼应,交相辉映,体现着古代艺术家的智慧。
 
  洞窟建筑形制主要有三种:一、禅窟,供僧人坐禅修行所用;二、中心柱窟,洞窟建有连地接顶的方柱,四面开龛造像,象征佛塔,供修行者入窟绕塔观像;三、殿堂窟,通常平面为方形,在石窟正面开一大龛,用于礼拜和观瞻。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洞窟,如大像窟和涅槃窟(又叫卧佛洞)等。在古代石窟建成的时候,通常在窟外建立木构的窟檐。据唐代文献记载,当时莫高窟“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蔚为壮观。至今还存有5座唐宋时代的木构窟檐。
 
  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是洞窟内的主体内容。不同时代的彩塑,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与艺术技法,十六国、北朝的彩塑先后出现过外来的犍陀罗风格、印度马图拉风格和中原风格。隋唐时期,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造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比例准确、衣饰华丽、造型健美、神态逼真、个性鲜明的完美艺术形象,成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经久传世的不朽之作。唐代还以石胎泥塑的办法,分别塑造了高达35.5米和26米的大佛像,以及长达15.8米的巨型卧佛。表现出大唐文化的恢弘气象。
 
  千年连续不断绘就的、数量巨大的莫高窟佛教壁画,是一部反映佛教及佛教思想和信仰演变发展历程的、形象的佛教史
 
  敦煌壁画的内容主要有七类:一、尊像画,包括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弟子、天王、罗汉等等。二、佛教故事画,包括表现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佛前世为菩萨时,为教化众生而忍辱、施舍、牺牲的“本生”故事;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后说法、教化的“因缘故事”。三、佛教史迹故事,描绘佛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历史或传说故事。四、传统神怪画,主要描绘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怪形象,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风神、雷神、电神、雨神等。五、经变画,表现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及其主要内容的大幅绘画。六、供养人画像,是洞窟内绘画出资建窟造像的供养者形象。七、装饰图案画,用于装饰洞窟建筑、佛龛、彩塑和分隔不同壁画的图案。千年连续不断绘就的、数量巨大的莫高窟佛教壁画,是一部反映佛教及佛教思想和信仰演变发展历程的、形象的佛教史。
 
  敦煌壁画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还表现了各时代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如农业(如耕种、收获等)、手工业(如酿酒、打铁、制陶等)、商业(如商旅来往、商店买卖)、军事(如战争、演兵、军事装备)、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学校、寺庙、百戏体育(如杂技、游泳、相扑、射箭、赛马)、衣冠服饰、民俗风情、婚丧嫁娶等等,堪称中古社会的形象历史,墙壁上的博物馆。
 
  敦煌莫高窟以汉地文化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吸纳了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有表现中原儒家忠孝思想和神仙信仰的壁画;有传自希腊的日神、月神以及古希腊的建筑形象。从艺术风格来说,有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风格、北印度的犍陀罗风格、印度本土的马图拉风格、笈多王朝风格以及波罗王朝风格。从壁画的人物、装饰、服装、器具等方面,又可以考察古代波斯文化、古龟兹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印度佛教和佛教艺术开始走向衰落,而以敦煌为代表的中国佛教艺术在接受外来佛教艺术之后,以中国传统思想和艺术手法对佛教艺术加以改造和创新,使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佛教艺术的一个中心,并从中国向周边传播,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各地。日本六到八世纪的佛教建筑、雕塑、壁画艺术,可以从敦煌艺术中找到相似的例证,表明其源流关系。
 
  藏经洞文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引起世界对敦煌莫高窟的广泛关注。以藏经洞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
 
  中国传世的绘画作品大多是五代宋以后的,唐代和唐以前的作品十分罕见,而从六朝到唐代正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辉煌的重要阶段,敦煌壁画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早期绘画的丰富资料。六朝以来绘画界推崇的顾、陆、张、吴四大家的绘画风格,都可以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其踪迹。敦煌北魏西魏时代壁画中“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特色,正是顾恺之、陆探微一派的风格。敦煌北周时代,出现了明显带有“凹凸法”晕染、人物面部较短、体形健壮的绘画,正是张僧繇一派“面短而艳”的风格。唐代前期壁画中大量的人物画衣服飘举,笔法豪放,正是吴道子一派的“吴带当风”的特色。
 
  敦煌唐代壁画的青绿山水画,为我们了解李思训一派山水画的原貌提供了真实的依据。盛唐以后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到周昉一派的仕女画风。总之敦煌壁画代表了中国四至十四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方面。六朝到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成为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接触文化艺术的主要场所,中国画家们最重要的作品都画在寺院壁画中。在长安、洛阳等地的隋唐寺院湮没不再的今天,敦煌隋唐壁画就成了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绘画的珍贵资料。
 
  1900年,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侧发现了复壁中的藏经洞(第17窟),出土了5万多件古代文书和艺术品,这些文物,涉及到公元四至十一世纪初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语言文字、民族、民俗、科技等等领域。藏经洞文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引起世界对敦煌莫高窟的广泛关注。以藏经洞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在二十世纪的国际人文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汾阳地秧歌与“秦王破阵乐”

下一篇浅析唐代前期我国西北城镇的发展及其特点——以甘宁青为例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