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日本的早期神话与传说,也是口头传诵的文学。直至公元7世纪后半叶,才有文字记载。统治者为了记载所谓“王道历史”,产生对于文字的需求。随后出现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有所不同,《古事记》主要记载统治阶级“王道历史”,《日本书纪》则模仿中国正统史书的体裁。当然,二者皆涉及此前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与传说,也明显地体现出“王权”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但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日本文学亦文史不分。进一步说,日本的文字源自中国,如今的日语文字正是由古代汉语演化而来。
《古事记》作者不详,完成于和铜五年(公元712年),是日本最早的神话传说,共分上、中、下三卷,卷首有优美的汉文序。此外, 《古事记》的作品结构,乃以神统、皇室谱系为经,神话、传说、歌谣物语为纬,经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上卷由天地开辟时出现的天御中主神写至草葺不合尊;中卷由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下卷则由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进而言之,上卷主要描述开天辟地后国土初建,以及皇家祖先作为“天神替身”降临于世的经过。中卷以后的皇家,却有“人化”特征。由仁德天皇开始的下卷,则陈述了传统“天神御子”天皇观的变化。仁德天皇被称作“圣帝”,乃因受到中国儒家圣天子思想的浸润。作者当时显然对中国文化的传入予以很大关注。因为中卷结尾的应神天皇首先将儒教引进日本,而下卷开篇即仁德天皇。另外,下卷的结尾写至推古天皇,也有作者的用意包含其中。因为至推古朝,统治思想又发生了变化。由这一朝代开始,佛教成为日本国家权力的中心,尤其是其后圣德太子执政期间,致力于佛教兴隆,且以佛教精神匡正当时的思想弊端。结果,在平稳实现国家的革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简而言之,《古事记》的中卷结尾和下卷结尾皆处于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一是引进儒教,一是弘扬佛教。
从结构上看,上卷最具立体感,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上卷的主题是描述“建国之经由”。那些神话、神统和歌谣,皆受到以皇室为中心的国家精神制约,完美地展现出崇高雄大的国家形象。可见作者的目的兼具政治性与宗教性。但作品的结构与表现方式却体现出强烈的文学意愿。具体地说,所谓“建国经由”的主题,主要由下述内容所构成:即伊诺、伊奘冉男女二神结婚后生成大八岛国 (丰苇原的瑞穗国);成立以皇祖天照大神为主宰的天上国家(高天原);天上国家移位于大八岛国即天孙(天神御子)降临导致国家主权的确立。局部看来,故事情节、歌谣皆与主题构成有机的联系。因而,《古事记》上卷最具艺术性。
相反,中下两卷虽然亦具统一性,结构上却呈平面化特征。各代天皇皆以谱系为纽带,却体现出不同的物语内容或歌谣,且依皇位继承的顺序而排列。上卷中体现的国家精神,中卷里仍时时涌动。不过中卷着重表现的是当时朝廷以及朝廷中达官显贵、强大氏族的政治观或国家观。只因同时描述了天皇或皇族的生活,才具备了文学作品的意味。例如,关于神武天皇的一段描写,显然是神话式的,某种意义上可称作上卷神话的延续。这一段,嵌入许多战斗歌谣,天皇的英雄行为亦被大大美化。同时,一连串的歌谣表现天皇择后,以及这种活动中显现的丰富的人性特征。其次,崇神朝时神人分离。天皇下令,凡人必须统统祭神,违令者,遣皇族诛之此期内政、国家进一步完善,皇家统治有了更大发展。再往后,景行朝威势更大,国家的统一事业迅速推进。此时最为重要的英雄人物,便是日本武尊。这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形象,忠君报国,转战南北,在苦难与忧愁中徒然地客死异乡。
总之,中卷着重述说天皇国家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在并列式的情节结构中刻划了富于血肉的人物形象。
下卷的结构形式与中卷相近,但描述的却是围绕皇位频频发生的叛乱事件。就是说,神武朝以后天皇皇位几度濒临危机,但每次都平安度过而保证了皇统的绵延。在雄略记一节关于志几大县主和一言主大神的情节中,十分具体地强调天皇的权威与尊严。最后一节显宗记“御陵之土”中,则述说天皇的神圣不可侵犯。
很显然, 《古事记》尽管富于神话、宗教色彩,实际上却与历史的现实紧密相连。故事中的人物在上卷中是被“神化”的;中卷则神、人难辨;唯有下卷中的人物,由神解放为人。亦即写出富于人性的天皇与皇族,有恋爱,有嫉妒,有争斗,也有谋略,且每一段故事都是透明而明朗的,完美、朴素地展示出道德彼岸的人性善或人类爱。但是,若从神话这一文学类型着眼,还是上卷的艺术性较高。因为虽然神话像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不可能完全脱离历史与现实,但毕竟有别于史诗。应当将实在抽象为相对虚空的神的世界。
由于当时汉字传入日本尚为时不久,《古事记》音读、训读混合使用,乃使文章十分难懂。下为《古事记》中一段摘译:
当天地浑沌,山海未成形;日月也还未照临大地的时代,有男神伊邪那岐、女神伊邪那美二神和天之御中主神等,奉令造成国土。二神拿了神赐的天治矛,立在天浮桥上,用矛揽下界,从矛尖滴落下来的水,凝固成形,就成了自凝岛,此岛为二神生殖的灵地。二神住居岛上,努力于国土的成长。先生水侄子,神把他放在苇船里,任他飘流;次生淡岛,也不列入子女内。后生14个大八岛国与35柱神祗。伊邪那美产最后一个神时 (此神为火神,名火之迦具土神),下身为火烧,遂死。伊邪那岐失了爱妻,哀痛之余,不觉大怒,拔了十拳剑,斩了火神,从火神的血里又生出许多神来。……(转引谢六逸译作)
在日本的文学史论中,将日本神话思维的特征归纳如下:1.对神的国度强烈憧憬,却无意想象神国中的特定景象;2.叙述中最为关切的,是由神国走向人的世界,亦即神的后代转变为人;3.然而作为叙述对象,人化的神或已经变成人的神的后代,却仍被当作神之一类。说来说去,日本的神话虽然具有一般神话的共通特点,却也具有日本式的世俗化特征,当然这里的世俗化不同于日后的平民化,其意义在于由神国降落凡界。例如西乡信纲将日本式的神话想象归结到祭式之中,认为始祖神话的特征是神人通婚。神话一般都涉及神秘的自然,而 《古事记》之类的日本神话中,据说连表示自然的语汇都没有,日本神话不回答自然是什么这样的哲学问题,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创出自然中的人类空间与时间。自然紧紧地围绕着人类中心。日本神话中所展示的不是自然观,而是人类观或文化世界观。也就是说,在日本神话中,自然仅仅是人类空间·文化性时间创成·定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立要素。
《日本书纪》完成于奈良时代(公元720年)。其后的《续日本纪》中这样评述道:“先是一品舍人亲王奉敕修日本纪,至是成功,奏上纪三十卷系图一卷”。《日本书纪》的称谓,仿效了中国史书的编后体如《汉纪》、 《后汉纪》等,内容是关于日本国天皇的纪录(帝纪)。日本编修历史最早可溯至公元620年推古朝,有厩户皇子、苏我马子奉敕命撰写的《天皇记》、 《国记)等(烧失)。
《日本书纪》主要记述开天辟地的神代至持统天皇年间的历史。前面部分内容与此前完成的《古事记》,时代上有所重复,但23卷“舒明纪”以后则是新内容。各卷的叙述中心,皆皇室系谱及皇族活动。前半部有很多神话故事或传说,后半部的主要特征则是对外关系之类的历史事件记述。总之, 《日本书纪》的文学价值不如《古事记》。但毕竟也有很大比重的神话描写。例如写到天地初开、国土生成、诸神诞生,又转入以素佈鸣尊为中心的出云神话,写到天孙降临及神武天皇出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竟有多处引用中国古籍《汉书》、《艺文类聚》、《淮南子》中的语句,以为润饰。如开篇一句“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浑沌如鸡子……”,则是唐代欧阳询的名句。可见当时的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之大。14卷“雄略纪”到21卷的“崇峻纪”,这种特征更加明显。除前述《汉书》、《艺文类聚》,还引用《后汉书》、《三国志》、《梁书》、《隋书》、《文选》之中的语句,甚至引用汉译佛典《金光明最胜王经》,以为润色。另外,17卷“继体纪”详细记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19卷“钦明纪”则记述佛教传入日本。
从总体上看, 《日本书纪》的文体是传说式陈述体,比较重视史料。但卷三十“持统纪”具有散文化特征。应当说,《日本书纪》首先是一部史书。创作过程中显然参考了诸多资料或记录,而且模仿 《汉书》的注释体裁,书中插入许多资料说明或训诂注释。从各卷文体差异上看,这部史书非一人所撰,因为既有和文体亦有汉文体,还有和汉混用的文体。因而,《日本书纪》没有《古事记》那种文体上的统一性。但它毕竟是拥有诸多珍贵资料的史书名作,且因受到中国史书文史不分的影响,加上重要的神话部分,《日本书纪》堪称日本最早的文学名著之一。
《日本书纪》又是日本纪传体史书的嚆矢。进入平安朝后(公元784~1192年),相继出现了另外5部有名的纪体史书,即《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和《三代实录》,与《日本书纪》一并,合称“六国史”。
《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共同特征是致力于阐述“王化的历史”,进而构建起体现王权的意识形态。但是二者的作用又有所不同。不妨说,《古事记》的“王化”是纯粹观念性的;而《日本书纪》却是一部正史。《古事记》为《日本书纪》提供了观念基础。《日本书纪》却偏离了前者的观念轨迹,而更加注重政治性的官僚律令制度。关于日本早期的神话时代,二者态度迥异。《古事记》描绘出一个应当复归的原型世界——神化的圣性;而《日本书纪》却大地淡化了神的世界,将叙述的重点移至神武天皇以后。 《日本书纪》已将神化对象化为历史,它所依循的原理,不再是基于祭式的神话,而是儒教这种具有更高组织化特征的世俗思想。儒教在日本促成了大陆式官僚国家体制的生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古代日本地方地志的《风土记》(公元713年)。 《风土记》记载古老传说、旧事佚闻,涉及各地的产物、地名、风俗等。《风土记》包含多部,但渐次逸失,现存只有常陆、出云、播磨、丰后、肥前五部,其中又唯有《出云风土记》尚属完本。《风土记》的文学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大量采录不同于权威系统的地方民间神话与传说。作品中,处处可以窥见日本古代农村的生活气息。《风土记》尽管从文化上讲,与《古事记》、 《日本书纪》有所重合,但根本上是不同的,例如《风土记》竟然不知道 “记·纪”文学中天照大神的存在。此外,《风土记》各篇的编篡方式、文体与结构皆不相同。
上一篇第二节 川端康成
下一篇日本文学简史——古代2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