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三十九】
这封信还真管用,《河南日报》招待所的几位阿姨不但免了我的住宿费,还给我粮票,并把别人送的戏票也转给了我,让我到省城的大戏院看大戏。我也发挥我的专长,给每个宿舍的意见薄上都题写了表扬服务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打油诗,还以读者和听众来信的形式,给报社和省电台投表扬稿,有一篇还被采用,一位即将退休的服务员还因此受到表扬并晋升一级工资,从此对我的服务态度也更加热情了。
一天夜里,李长华老师带着灵宝县的张志玉老师到我房间来看我,李老师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1978年初冬第一次到郑州送稿,在街头露宿时深夜被警察当坏人抓住的事,他向张志玉老师介绍了我的情况后,两人都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这天晚上我们一直交谈到12点多。临别时,李长华老师交待:“我们报社对生活困难的农民通讯员有个规定,就是免收住宿费,你以后再来送稿可直接找我写个介绍信,交到招待所就可以了。”
后来李长华老师真的又给我写过好几次介绍信。时间长了,我也和招待所的所长和员工们都混熟了,只要我往登记室一站,她们马上就笑着说:“农民通讯员回来了,先住下再说。”有时连介绍信也不要了。汝州籍著名作家徐慎一次见了我,也开玩笑说:“人家郭进拴老捣蛋,住报社招待所不用掏钱!”其实这完全是李长华老师的功劳。
长华老师的家就住在《河南日报》招待所西隔壁的报社家属院。那一栋老式楼房的一间狭窄的小客厅里,经常聚集着全省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无论熟识的还是陌生的,无论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他都热情接待,从无厌倦。我也去过他家多次,有时畅谈到深夜。朋友们有事相求于他,他总是笑眯眯的,手指间夹支烟,用浓重的南阳口音说,“中,中,中!”一连几个“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在长华老师的热心帮扶下,我的写作积极性更加高涨。我给他投寄的稿子,他是每篇必读,读后复信,语重心长,对点错的标点符号,写错的字,也一一指出来,给予纠正,并鼓励我细心再细心,认真再认真,丝毫没有看不起我这个深山沟里的农民作者。我每次到报社和他家里,他都停下手头的工作,给我倒水让座,问寒问暖。当我像一位疲惫的旅行者,一位傻乎乎的山民一样坐在这位心好面善的大编辑面前时,我感到无比的温馨和温暖。他还赠送给了我成摞成摞的文学书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