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三十六】
我和鹏彦先生相识相知,是在1987年8月的一次全市文学创作座谈会上,当时我刚刚加入中国作协河南分会,第一次从汝州到平顶山开会。中午吃饭时,我与海老师同座一桌,因为他是回民,席间光喝酒不吃肉,我对他印象很深。1990年5月,任流潮老师领我到海老师家登门拜访,海老师赠我1册他在黄河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魔谷》,并亲笔给我签了字。这本书我连读几遍,至今仍放在我的案头。去年10月的一天,他打电话说是他的邻居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内容很不错,让我过去看看给推荐一家出版社出版。我给海老师带了几本我出版的小册子让老人斧正,还带去了几期市文联主办的《文艺界》,老人对《文艺界》爱不释手,反复说道:“这《文艺界》是咱文联办的,印得这么漂亮?好啊,这是咱文艺界自己的阵地,要坚持办下去,要办好!”当他听说办《文艺界》经费困难时,自报奋勇说等病好了,和我一道到叶县让他的一位朋友出资赞助。那次我们谈了很久很久,除了谈邻居的长篇小说外,老人还拿出了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玛纳斯之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的长篇诗稿让我看。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个阿訇。他很小就喜欢听父亲讲“库尔孜”(布道)中穿插的神话故事,如今还铭记在心。父亲当“海礼拜”(学生)时,曾在新疆、甘肃住学11年,对那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玛纳斯”的故事就是父亲在那里得到的。后来,在动乱的年代里,只有黑夜才属于他们,父亲向他叙述了这部长诗的故事……我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相约等他身体好了,一同带上诗稿赴北京面见我认识的作家出版社社长,尽快出版这部英雄史诗,并且我也电话和北京方面取得了联系,他们对这部长诗也很感兴趣,我也一直等着海老师病愈的消息。谁知我等来的竟是老人不幸病故的噩耗。
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在他去世的前几天终于看到了这部散发着油墨香、印制精良的《玛纳斯之歌》,老人高兴得手捧诗集一连放声大唱了两天两夜,家人以为老人了却了一桩心愿,定能延年长寿,谁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