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三十五】
郭进拴|送别海鹏彦先生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2007年6月8日傍晚,我突然接到同事小徐打来的电话,通知我于9日上午到苗侯清真寺参加市文联离休老干部海鹏彦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我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是啊!像老海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死呢?
我不愿意接受这令人痛心的事实!
我知道今年12月份才是先生的73岁生日,您怎么走得这么急?连这一天也等不到?我悲伤,我惊骇,我恸哭,我控诉死神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草菅人命,它是否酒喝多了,看到“七十三”三个字,就醉眼朦胧地大笔一挥,在生死薄上抹去了鹏彦先生的名字?
6月9日上午,我和市文联的各位领导以及办公室、创研室、组联部、《文艺界》编辑部、书画院、《三月》编辑部的同事一道来到了苗侯清真寺,和我们敬爱的老领导、老同事、老作家、老诗人、鹰城才子海鹏彦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市文联党组书记程贵平同志在告别仪式上介绍了海鹏彦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代表市文联全体同仁对海鹏彦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市文联副主席岳书敏、姚剑宝出席了告别仪式。在瞻仰遗容时,市文联组联部主任魏蕊萍、办公室打字员牛兰芳等同志泪如泉涌,悲痛万分,真是一曲衷肠凄风悲,满腔血泪寒天哀啊!
海鹏彦先生1934年12月出生于叶县南关,回族,笔名海风、海陵、海枫、新生。1948年考上中原大学,同年11月为支援淮海战役,在安徽亳州参军。他性情豪爽,常常端着酒碗,边痛饮、边写诗。他一生坎坷,历尽种种困厄、磨难、颠踬、冷眼。21岁那年,正是人生青春焕发、才思横溢的黄金年华,可他却被错划为“胡风分子”,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调平顶山市任文联筹备组副组长,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1985年任市文联调研员,从事专业创作。这期间,他的创作激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魔谷》、《迷雾》,中、短篇小说《荣誉》、《夜》、《入党》等15篇,长诗《平顶山煤矿纪事》、《猎歌》、《英雄的赞歌》、《我的父亲》、《黄河,拼搏的歌》、《沪江上的夜歌》、《乌江组诗》、《进军大西南诗萃》等500余首。出版了诗集《矿山的春天》,发表电影剧本两部,小说《十万斤石灰》曾入选职工教材,《矿山组曲》获“万鹤台”一等奖,1994年离休。他的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才词典》、《鹰城文艺家名录》和《河南作家词典》等。这正是:诗卷我曾看劫后文章多苦语,儒林天不负阶前兰桂有奇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