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二百零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12-18
1910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二百零一】


唱响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最强音——评郭方向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
白水













       振兴乡村,强农、惠农、富农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旋律,践行这个主旋律,听从新时代的召唤,走入基层,走向农村,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书写农民关切,展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变奏,放歌新时代,为新乡村运动的伟大成就喝彩,是时代赋予报告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鲁山脱贫大决战》显示了郭方向新的文学创作追求。这部作品同他此前的作品在叙述表达方面有所变化,虽然也真实地描绘到不少地方、人物的感人事迹,但更多是通过实际论证的形象叙述,强调集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和理想实现方式,并给以充分的信念坚守和推广。这种个性分明的真实表达,同现今大量更多依附于事实、只满足作简单客观认证表达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有很多区别的。作品中对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胜利的关系,对集体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可能性的观察判断见解,对很多干部存在“爱富嫌贫”意识倾向危害性的发现,对于贫富失衡在人的权利、地位、尊严、精神、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各种影响,以及因不公平造成的危险恶果,对“知识”的立场和胸怀态度的分辨警惕眼光等等,都具有深刻独到的犀利特点,令人沉思和震撼。在这部作品中,郭方向将自己思想强悍的创作风格充分表现和发扬,使之成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旗帜,超越了日常的文学藩属和形态。
郭方向创作出版的8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著《鲁山脱贫大决战》勇于承担报告文学的这种历史使命,扎根农村,心系农业,情在农民,欢农民之欢,乐农民之乐,谱写了一部生动、激昂的乡村振兴文学变奏曲。作品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拢田拢山,流转土地,依靠集体资源集约化经营,科学发展,成功提升集体资源的价值,激活村庄的发展潜力,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改善饮水、如厕、出行、防灾等基础设施,美化村风村貌,开掘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游品牌,使鲁山县恢复自身历史符号和文化品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形象、如实、生动地塑造了鲁山县领导高瞻远瞩、全心为民、敢想敢干、妙用智慧破解发展困局的优秀的形象,讴歌了鲁山县党员干部锐意创新、勇立潮头,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肝胆涂地的工作智慧和实干精神。

  唐代文学家李翱说过这样一句话,“义虽深,理虽当,辞不工者不成文。”所以,报告文学创作也是需要重视文辞问题的。《鲁山脱贫大决战》延续了郭方向一贯以来在文辞上叙事从容,构思机巧,文字凝练,语言传神,不事模拟,涣然自得,叙述精淬,风格旖旎的特点。例如
鲁山那动人的美景,清醇的湖水,又有这许多绝物,有多少名人高士,墨客骚人,欣欣然景慕而至,依依然尽兴而归,纷纷为她描容作画,吟诗题字。到此开怀畅游,痛饮湖泉,品赏美景,乐而忘忧,乃是一种享受,也是平生一件快事。

朋友,来吧,绿树有情,沙河有意,让我们在鲁山这座天然的大公园里,在奇树幽林中,听一听鸳鸣鸽叫,看一看鹭唱鹤咬,品一品湖水弹琴,再探一探栈桥长廊的雄奇险峻和大自然的无底奥秘吧!
乡情是乡愁里的最
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乡愁是母亲家门外那颗百岁的老榆树,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高大浑圆的树冠像一把大大的遮阳伞,挺立在路边,炎热的中午,附近的人们都去纳凉,我是在老榆树下听着大人们讲故事长大的。每到春季老榆树上结满了翠绿的榆钱,吃一口水嫩嫩,甜滋滋,回味无穷。老榆树那深深扎进泥土的根须啊,也牵绊着我思乡的梦绵延不绝。

  乡愁是母亲滚落在腮边思儿的泪滴,夜夜濡湿我思乡的愁绪。

  乡愁是母亲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曾经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这双手用劳动为我换取读书的学费,这双手在我生病时为我端水送药,这双手在我夜里失眠时轻抚我的脸颊和发丝,直到我安然入睡,想念母亲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那双牵引我成长的粗糙的手,母亲的手心里啊,托着我浓浓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故乡的那栋老屋,那里留下我年少时的欢声笑语,一转身一回首,一个若有所思的凝眸。我如花的年华,还有绽放在年华里的青春梦想也都失落在了老屋,如今这些只能在我的记忆里寻找。老屋是我温馨的回忆,是我梦里的惆怅,是我故园的思恋。老屋承载了我多少团圆的期盼,是我午夜梦回的召唤。

  乡愁是鲁山那条名叫沙河的河,它蜿蜒着在尧山下婉转迂回,清清凉凉的河水啊日夜奔流不息,漂泊着鲁山人思乡的愁绪夜夜梦回故里。

  乡愁是鲁山的月,依然皎洁,在每一个月缺月圆的日子牵引鲁山人的视线,凝望家乡的方向,心中不知不觉的低吟浅唱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感伤。

  乡愁是故乡的人,依然朴实,那豪情的酒啊,一杯又一杯,渲染着淳朴的热情,那倒进杯子里的乡愁啊,被我一饮而尽,以为从此后乡愁就碎了,谁想到它却顺着血液游走,深入到我的血管,我的骨髓,躲进我的心房,夜夜在我梦里缠绕。

  乡愁是故乡的一星一月、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乡愁是母亲翘首的期盼,乡愁是我深夜的无眠,乡愁是母亲鬓边的华发,乡愁是我时时的想念,乡愁是亲人的牵挂,乡愁是我心底渴望的团圆。

  乡愁是我揉碎了的心事,乡愁是我举起的寂寥,乡愁是我时刻的等待,乡愁是我梦里的吟哦,乡愁是我徘徊的忧伤,乡愁是我埋藏在心底的无奈。

  乡愁是一首歌,乡愁是一句诗,乡愁是一阕词,乡愁是我奔走的疲惫,乡愁是我满目的沧桑,乡愁是我缠缠绕绕无法忘却的思念。

  浓浓淡淡的乡愁,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成了我无时不在呼吸。

  这解不开的乡愁啊,是雕刻在我心头的一道深深的痕,永远挥之不去!

那个曾经愚昧落后的原生态的鲁山,殷殷回望之后,经过鲁山父老的精心创作,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获得了新生。原生态故乡的人物、故事和景致已被彻底打碎,鲁山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方式,揉进众多的其他文化元素,包括民族的、城市的、社会的、国家的甚至是世界异域他乡的,并大量融入了鲁山父老个体对人性及社会的主观深刻感悟和理性思辨,最终演绎变幻为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浪漫或现实的精巧故事。

鲁山由肮脏变得洁净,由愚昧变得智慧,由丑陋变得美丽,由狭小变得宽广。从而,鲁山经过华丽的转身,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鲁山风情大画卷,如此的美丽鲜亮,光彩照人,如此的感天动地,流芳千古。我忽然感觉到鲁山原来一直这样美丽着,而且还会有更加辉煌美丽的明天,我对鲁山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
这些描绘或五彩斑斓,绮縠纷披;或宫征靡曼,意境缠绵;或青云出岫,袅然有致;或素壁丹青,神味隽永。既有力呈现了鲁山县新农村建设的傲人业绩,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内涵,实谓作者高超才性之体现。

  据说施耐庵作《水浒》,曾邀友人画三十六人悬于家中,每日观画琢磨其音貌声口,故其笔下之诸人,皆有其声口,皆有其性情。当然,施氏笔下诸人,皆虚构,而作者笔下诸人,均有本事,但其经营,也个性俱鲜活,音貌多生动,足见郭方向在琢磨上所下的功夫。例如,作品中人物语言都与他们的个性与身份相熨帖,接地气,表述精准,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语言驾驭能力上的高超水平,也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文学性。此外,作品多巧用名言名句来点睛化题,提升主旨,足见作者阅读之广,学识之深。同时,作者对鲁山县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常熟悉的了解和洞见,并且将其中的精髓之论有机结合在作品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总之,这部作品立意高远,文字洗练,叙述平实,描绘精准,意境幽远,如诗如画,可谓近年来郭方向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部精品力作。
鲁山县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作家深入生活的主基地。作家在这片贫困的土地上感受着人民生活的贫困,思考着“三农”问题的严峻性;也在这片贫困的土地上感受着人民“摆脱贫困”,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奋斗精神。2018年郭方向走进了鲁山县,这个曾经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为农民们高兴,也为自己高兴。困扰他多年的“三农”问题的思考,在鲁山县找到了答案。他认为,能让鲁山县脱贫,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们重新组织起来,改变了以往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的生产状态和生产格局。这一改变,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空间。于是,他急切以这个发现为思想之魂,写出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这部作品洋洋80万言,社会影响却空前。

  《鲁山脱贫大决战》一书分为上、下两卷,全景式、多维度展示乡村振兴对乡村面貌、人们思想带来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概括了5句话、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要产业兴旺。没有产业,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鲁山脱贫大决战》一书通过对鲁山人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等的记录,让人看到,鲁山人抓住了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步骤。在《大美鲁山》等篇章中,郭方向通过对鲁山人好情操、新风尚的记录,让人看到,鲁山人在乡村振兴中,做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

  杜绝空泛地阐释大道理,运用老百姓的现身说法,让人从中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意义、作用、变化、影响,这是《鲁山脱贫大决战》一书留给人的又一印象。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真实的故事,胜过几千字的报告。因此,作者无数次深入鲁山县,建立了60多个采访点,先后对1130多名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养殖能手、运输能人、回乡创业人员、劳动模范、文教工作者、退休老人等进行了面对面谈话。通过他们的亲口讲述、亲身体会,既会让人觉得,乡村振兴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可效仿的;也会让人知道,美好家园是等不来的,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

  《鲁山脱贫大决战》,篇篇所呈现的内容不尽相同,塑造的人物性格也千差万别,这说明作者为创作这部作品,是下了“绣花”功夫的。

  报告文学既要有文学的要素,但又必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郭方向成年累月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因此,他最清楚老百姓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看什么样的书。基于这一点,在自己的创作中,他总是坚持受众第一,不搞花架子,不故弄玄虚,文风朴实,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而且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样的特点,在《鲁山脱贫大决战》一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首先,在每一章节的标题上,都能印证这个特点。在《鲁山脱贫大决战》中,这样浓郁生活气息与洋溢文学色彩相映衬的篇章,满书皆是,随处可以信手拈来。

  掩卷而思,我们能看到,一幅绚丽多姿的新农村图画,正在鲁山大地徐徐铺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一百一十】

下一篇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二百零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