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下面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例,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案例,谈谈如何做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完整的学科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三大部分:
①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②怎么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教学艺术);③为什么这样教——基于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
完整的“教学预设”总是包括以下基本环节环节:
课前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评价量规设计——过程设计(导引——观察、体验、解析示范——归纳——巩固迁移)——评价反馈
其中,“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是核心环节。对这些核心环节加以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但日常教案写作的实际问题是,“目标设计”常常形式化,笼统模糊,难以科学量化评估其教学的效度(即有效性程度);对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也常常是贴标签式的罗列,缺乏外显的形态设计。而“过程设计”又只是机械地预设课件程序,导致“课堂跟着课件走”,教师死守预设,逐一展开程式化教学。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科教学中“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基本规范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是指教学行为所追求达到的终极愿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而“教学目标”是指实施教学行为后,在学养、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预期实现的变化幅度或影响程度,是可以也必须衡量的学科教学效度的具体标杆(或指标)。“目标”的表述尽量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培养、学会”等模糊用语;“目标”的内容尽量不使用愿景性的语言,而要用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
课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若把“学习因果分析的说理方法”做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表述上,可以这样描述:
①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因果分析的句子。②能以课文为例,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因果关系的基本要求(对应分析;互相推导。)⑧能写出用因果分析表达观点的句子。
2、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六个维度
①范围:目标必须符合学科知识能力系列的规定以及单元目标意图。②连续:结果必须互相关联,反映同样的价值倾向。③适合:目标必须适合该年级水平的学生。④有效:目标必须反映和说明我们对它们的定义。⑤弹性;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的。⑥具体:目标不能模棱两可,而要用词准确。
3、语文目标定位的根据
①学生需求(即学情分析)——关注目标的“适合”、“弹性”纬度,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层次学生,需求是不同的。②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即知识系列与序列分析)——关注目标的“范围”、“连续”、“具体”纬度。③课文的功能(即教材分析)——关注目标的“有效”纬度。语文课文主要有德化、审美、益智、文化、研究、语言思维与训练等基本功能。例如,教学《合欢树》一课,就应该是以体悟“至真至诚至情”的德化为主,不应无动于衷的做支离破碎、寻章摘句的段落分析。
[目标设计课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文《老王》。教学目标有三个:
第一,体悟不幸者的善良;以善良体察善良(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两个外显行为的练习,来保障落实这一目标并能量化:
①能概括出老王的善良及杨绛的善良之处。(基本目标要求)②能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较高目标要求。这一设计比前一个目标要求更高,且很高明,既在过程体验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教育,也落实了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目标)
第二、体会杨绛朴素中见深刻的语言(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以“前任、强笑、镶嵌”为例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三组比较练习让学生比较体验。
第三,字词积累的教学目标(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练习:会读会写“愧怍(zuo)”等词语。
这样的目标设计具体、清晰、有效、适合、有弹性。
上海实验版高一下学期教材也选了《老王》做课文,高一教学该如何确定《老王》目标设计?可以这样设计三维目标:
(1)思想内容(情感目标)的解读定位——
对《老王》文本内涵展开讨论,多元理解、把握深刻的意蕴(如:关爱生命,关注弱者;平等思想与人道精神;两个不幸者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与互勉等。)
(2)学科知识能力目标——
①语言风格的体验(平淡朴素,含而不露)②选材立意的感悟(透过生活琐事写人情、人性,展示平凡人生及其生活况味)③能以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一节为例,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3)过程方法目标——研究性合作学习
①学会结合背景资料,研究体悟文本中特定时代的行为心理。②能用批注法精读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语段。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1、教学过程预设的关注点
①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最优化。②各环节的教学方法、策略设计。③问题情景设计。“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智慧用在问题上。”问题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过程的关键核心环节。④可能障碍的应变预案设计
2、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①导入课题②体验发现③迁移巩固④评价反馈
前两项属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范畴,后两项属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范畴。前者对后者有着决定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上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着重谈谈导课设计与“体验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3、导入课题的方式选择
导课的基本原则: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以求在最短时间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转移到课堂来,自然贴切引出后续新课题。
下面列举几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前导语设计:
解题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下)《夜走灵官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小说《夜走灵官峡》(板书),题目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时间、处所。作者特别用“走”,而不用“奔、闯、到、过”之类的动词,这涉及到灵官峡的地理特点。请浏览全篇,弄清楚灵官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作者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枣核》
有一位老人,“在没有地图”的人生旅途执著地寻梦,84岁还写了《年轮》的生命宣言。他的名字叫萧乾,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个性的作家、记者、翻译家。他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即使受到不公命运,也不改一颗中国心。1957年错划右派,蒙冤22年才平反。1980年70岁时应邀访美,写下散文集《美国点滴》。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篇——《枣核》。
故事导入式。课例:沪版高一(上)第二单元“家庭亲情”
当今世界首富的光环,已经从比尔·盖茨转移到墨西哥电讯大王埃卢身上了。世人更多关注到他财富人生的一面,羡慕每天220万美金流入他的腰包,却很少关注他注重亲情的一面。他常感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他妻子的病逝,更改变了他只顾工作的习惯——每到周六,不论多忙,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他必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享受亲情。“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真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下面,我们就走进表现“家庭亲情”的第二单元。
问题导入式。课例:《诗经·卫风·氓》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涵丰富,不仅具有语言艺术价值、社会德化功能,还因其现实主义传统而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请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用发现的眼光审视《诗经·卫风·氓》,你看到两三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哪些历史风情?
情景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散步》
1994年9月3日,央视《综艺大观》节目为中年人开办了一台专题晚会,展现了中年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你们的爸爸妈妈此时正步入这个年龄层,你们是否走进过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过他们的艰辛、重负与情怀呢?今天我们借助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所描写的生活细节,感受一家三代之间的理解、尊重与浓浓亲情。
温放知新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请大家背诵《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段。
不错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那是春的消息;知了鸣唱,荷花玉立,那是夏的歌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那是秋的名片;雪花飞舞,银装素裹,那是冬的盛装。这些景物出现,传递了季节更替的消息,成了报告大自然变化的语言(板书)。他们的学名叫“物候现象”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
开门见山式(最常见的导人课题方式。课例略。)
4、课题体验的展开方式
所谓“教无定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凡是合适的(适合课文类型、学生层次、教师特长的),就是最好的。大体来说有下列几种方式:
①逐层推进式。这是教师常见的教学展开方式——题解、作者、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布置练习。其优点是简约、流畅、自然,但易陷入按部就班程式化。
②中心开花式。抓住文中堪称“文眼”的或对前后文起关联作用的关键词句,设计问题情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学《三棵树》,可抓文中“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一句设问:“这意味着在获得两棵树前,‘我’与外部世界是有‘裂痕’的,那么文章哪些地方写了这些裂痕?两棵树用什么来‘弥合’这些裂痕的?”由此展开全文的研读)
③结尾反观式。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补充交代式的文章结尾处,往往可以观照全文的。如:《老王》结尾难点句“这是一个多吃多占者对不幸者的愧怍”就可作为全文突破口来展开全文研读;《陈焕生上城》的结尾写道:陈焕生上了一趟城,身份显著提高,他变得很神气,做事也更有劲了。据此设问:“陈焕生这趟进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于从城里回来后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变化以及他自身的思想变化,你是喜还是忧?”由此而展开全文研读。
④沙龙式。即开放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碰撞交流,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解读出不同内涵,感悟文本深厚意蕴,让每个学习个体都有收获。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多元化主题类型文本的研究性学习。
课例:对《项链》的主题立意做开放性的理解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解读:
A,小人物的可贵;十年青春代价换取“诚信”;坚守平民的自尊人格。B,命运给人开的一个玩笑。C ,爱慕虚荣者的教训。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