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孔子“出国”这五年

作者:陈振凯     来源:原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     时间:2011-02-17
9709

      他已2560岁。
  在全球华人的语境里,山东曲阜的孔家,是一个特殊的家族。孔家族谱,上可溯至轩辕皇帝。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而今孔家已至第83代。

  9月24日,曲阜孔庙。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宣告《孔子世家谱》修毕。孔家修谱,这是第五次,在册后裔人数增加到约200万人。

  无论作为人物抑或符号,孔子的命运之河,都曾曲折回环、跌宕起伏。起落间,时代更替,国家变迁。而今,伴随中国崛起,由他代言的中华文化正日益为世人关注。尤其最近5年来,以他命名的孔子学院正迅速走向海外,在教授汉语的同时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孔子“出国”五年了

  2004年11月21日,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事实上,最早达成协议共建孔子学院,是在当年6月的美国。5年之后的今天,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有280余所孔子学院。平均不到7天,即增加一所。

  与赶留学潮的中国学生不同,孔子此番“周游列国”带着教授汉语、普及中华文化,并使之加速与世界沟通的使命。“现在全世界有4000万人学中文”,许琳介绍,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汉语热”已成不争事实。在美国,汉语已成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中国不是最早推广自己母语和文化的国家。世界范围内,英国有文化协会,法国有语文学院且其总统亲自抓对外法语教学,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有俄语中心,如是等等,这些机构都由英、法、德等国政府自己单独在海外设立。基于这种文化推广模式,孔子学院采用合作方式,一般由一所中国高校和一所外国高校共同向汉办申请,双方各出一名院长,由汉办派中文教师,提供教材,资金则由汉办和国外“合资”,国外提供场地和建筑。

  “刚开始还担心冷锅冷灶,事实上,孔子学院的课程供不应求,要求办孔子学院的越来越多。”许琳说,在不少地方,孔子学院成了“中国城”,除学汉语外,当地人会来咨询到中国旅游的事,遇到电器上的“中国式英语”也会来请教。而中国学生团体的文艺演出、教授的讲座,更是极受欢迎。日前,在英国举办的养生、中医等展览,连续两个多月依旧热闹非凡。“啥季节该喝什么茶,各种茶分别有啥好处,红枣是干啥用的等养生话题备受关注。”许琳说。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是中国实施和平外交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美国《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

  “超市”需要高质量“产品”

  在英语国家,Confucius这个单词,不仅表示“智慧”,还是“孔子”的意思,可见“在他们看来,孔子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如何能把孔子学院办好,也是考验智慧的事情。

  刚开始时,国家编的汉语培训教材主要是针对来华人员。而在非汉语环境下,要求教师教好汉语,就要改变方式,不能采取固有的方式。“刚来的前两个月,好多老师被为难得流泪了。”许琳说,后来逐渐地改变教法、更新教材,方式越来越多样灵活,课堂不再闷了。以前教学时,听说读写一块上,现在是先让听说,写时可以用拼音,或用计算机打字。

  “此外,还应多采用动画等方式。”许琳介绍,目前不少孔子学院采取远程教学的方法,使用网络教学,或者类似电视会议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便是一个例子。

  当然,孔子学院不是完美的。许琳把它们比喻为“超市”,她说这些超市亟须高质量的“产品”。“很难想象,塞万提斯学院里没有《堂吉诃德》的权威译文。”在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里,自然该有《论语》的当地语译文版本。

  对于《论语》的现有翻译,大多是50年前的版本,约有不到9种语言,大都不够权威。许琳说,目前国内懂《论语》的专家并不一定懂英语,而懂英语的不一定懂《论语》,这就很难译出“较为权威”的版本。而除英语外,还要译成其他语种,“总不能让法国人也看英语版本吧。”据悉,目前《春秋》和《诗经》等相对翻译得较好。

  “看电影是学习语言的极佳方法,也能潜移默化地传达价值观。”然而,目前我国带英文字幕的电影数量偏少,尤其是像“陈佩斯的小品”那样的“既有生活性又很好看的作品”更是缺乏。

  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发现国外的需求。“国外嗷嗷地叫呢,非常渴望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华文化及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学等。”许琳说,语言老师只能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却了解不多。孔子学院的重要“产品”——讲座,中国的历史、当代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则需要专门人才来讲。“外交家吴建民等多次到孔子学院讲课。”

  日前,许琳获聘国务院参事。最近她在考虑,怎样把孔子学院工作与参事工作结合起来。

  “孔子学院是个很好的平台。参事、馆员里汇聚了大量知名专家、大家,我想利用孔子学院作为桥梁,把他们推向国外。这样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孔子学院的层次和水准。”

  孔子已成最热“明星”

  孔子“出国”这5年,他的精神一直没离故土。与海外“汉语热”呼应,中国近年“国学热”。

  近日,蒙学读物《弟子规》走进了北京市不少小学课堂。这只是国学热的一场小景。穿汉服、行古礼、背儒经,越来越多的形式渴望上演一场逼真的国学普及盛况。此外,“天价国学班”光明正大地开班了,一些名校也开始成立或恢复设置国学研究院。

  媒体方面,《百家讲坛》上,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雅俗共赏的讲解,唤起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除电视台,还有纸媒、网媒的参与和推动,《光明日报》专门开设国学版,百度网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

  当然,国学热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孔子——《百家讲坛》上,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07年,《于丹〈论语〉心得》获新浪图书风云榜2006年度图书非虚构类第一名。

  时至2009年,一部名为《孔子》的电影未播先热。导演胡玫、主演周润发等强大阵容,及专业化强势宣传,吸引了无数眼球。9月2日杀青后,《孔子》还走起神秘路线,却又于日前,高调公布19款海报。这部定位为“中国史诗大片”的电影,据说不仅展示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旷世情怀,更将展现孔子作为“人”的一面。

  历数近年文化热点,不难发现,孔子已成“明星”。孔子学院全球开花,祭孔大典隆重非凡,一部《论语》捧红学者于丹,电影《孔子》赚足了噱头……连北京奥运开幕式,也出现了三千孔门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明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孔子应还会亮相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陈振凯,来源:原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来源地址:)

上一篇看《纽约客》记者眼中的当今中国

下一篇海外苏东坡热爱者的殷切愿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