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电影何时成了小众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4-12-22
17932

 
  写下这个题目,有人可能觉得奇怪,电影当然是大众艺术。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电影“观众”这个概念的内涵越来越小,电影的受众市场越来越窄,以至于成为“90后”的代名词。这就很有一番议论的必要了。
  中国电影博物馆研究部课题组曾做过两次调研:一次是以《私人订制》为例:在257位观众的随机抽样中,20-29岁的观众占比达79.1%,30-39岁的观众占比达17.2%,合计达到观众人数的96.3%;另一次是以柏林金熊奖的得奖影片《白日焰火》为例:在212位观众的随机抽样中,20-29岁的观众占比达59.2%,30-39岁的观众占比达28.8%,合计达到观众人数的88%。
  虽然两片的观众有细微的差别,但毫无疑问,眼下观众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需要我们反思的正是,电影本身是一种“草根”艺术,它生来就是面向最广大的大众的。有人说,只要不聋不瞎,人人生来就会看电影。因而,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电影的观众面更宽,传播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年电影观众曾达到创纪录的300亿人次———这意味着当时中国10亿人,人均观影次数近30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眼下电影观众的大量流失,而且剩下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呢?进一步说,电影是怎样从“大众艺术”变成“小众艺术”的呢?
  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辉煌历史,那是和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高度泛化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但如今电影商业化的浪潮终究势不可挡,彻底冲决了中国电影数十年苦心经营并构筑起来的所有设防。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谈论“娱乐性”、“商业化”多少还有些忌讳,有所保留,那么时至今日,圈内圈外几乎一致认为:电影既然是一种工业,是一种商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成为它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单挑娱乐性、直奔商业化就无所顾忌和心安理得了。而电影的商业化,票房第一,票价高企,既培育了消费主义的青年一代,也远离了中老年观众群体的精神视野。
  艺术最终还要靠作品来说话。中国电影现今的生产能力,大概是每年700部左右(不包括电影频道的产品)。在逐利的导向下,电影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类和特色却没有同比增长。当下国产电影的亮点都来自一些表现青年人爱情、友情、理想、追求、青春、创业的所谓“轻电影”。这些影片题材轻松,创作者年轻,类型也与动作、警匪、黑帮、灾难、科幻等“重类型”不同,通常是爱情+喜剧+X元素的所谓“轻类型”、“小妞电影”、“伙伴电影”等等。看得出,因为消费的主体是青年,创作者有意识地在往他们的“喜好”上“贴”,而表现其他生活形态的作品,特别是表现人类基本的、普世的感情生活,以及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影片,则难得一见。
  为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计,为中国电影再次“赢得”观众,我们到底需要做一些什么呢?
  我们对观众的构成进行分析,就是要发现当下电影观众在结构性上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掘电影市场的潜力,端正电影的创作取向,持续提升电影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目前看,我们对开发青年观众的电影市场给予了重视,但是对于中老年观众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到位;我们在一些具有短期市场效益的类型片的开拓上投入了精力,但是对于电影整体创造力的开拓,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电影,不只为现实的观众而拍,还为潜在的观众而拍;不但为青年观众而拍,也为所有的观众而拍。作为单部影片,可以有特定的观众群,但作为电影整体,这样的全局意识断不可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据人民娱乐网刚发布的数据,至2014上半年,全国银幕已超过2万块,这意味着每天放映场次超过10万场,对观众数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如此看来,怎样在尊重市场、细分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宽电影的内容层面和观众的覆盖面,真是一个摆在工业化时代中国电影面前亟待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也许,借鉴一下韩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对我们不无益处。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韩国电影经历了几乎与我们一样的困境:观众人数急速下滑,剩下主体观众只有25岁以下的青年人。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电影振兴委员会,通过培育本土电影,拓宽影像内容,提高创作质量,最终赢得了包括中年观众在内的各种观众群的欢迎。近年的韩国电影市场持续处在总体向好、平稳上升的态势。这里用得上文化学者朱大可的一段评述:中国制片人也许会解释说,中国存在着一个被哈韩族和哈日族所垄断的电影市场,这个数量庞大的观众群逼迫着导演改弦易辙,以谦卑的姿态,迎合他们的浅薄趣味。“而这恰恰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剧———他们丧失了培养观众趣味的能力和自信。中国青少年观众的心灵结构是开放的,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作品,你就能重塑他们的口味,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电影何时成了小众艺术?,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重删文学史:命题的依据与方法的可能

下一篇国产电影:“稳得住”才能“走出去”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