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旖丽的景 真正的人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29
12555

                             

                              ——景物描写 
 
     优美、旖丽的景物描写,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大特点。这是 《古都》与  《雪国》等作品的相同之处。二者所不同的是,与积极乐观的人物性格相适 应,《古都》中的自然景物大都是明朗的、清新的、生机盎然的,而《雪国》 中的景物描写则有些朦胧与迷茫。川端康成在叙述悲哀而又动人的故事时, 着意描绘了古都的风物人情。作者似出色的导游,四秀的景物与主人公的命 运紧密相联,人物感情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继承了《源氏物语》以来的日本 美学传统。春天的花,秋月里的红叶,仲夏的篝火,冬夜的白雪,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只园节的移车,伐竹节的长刀,马鞍寺火节的灯光,也都使人心 旷神怡。醍醐寺的塔、泰平阁的桥、清水寺的亭台楼阁,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古都》中无论是春光下抽芽吐绿的老枫树,还是夏日里五颜六色的彩虹; 无论是秋季庄重墨绿的松林,还是冬天轻盈洁白的雪花,都具有极强的生命 力。带给人的则是一种振奋,一份对生活的挚爱。 
     这些景物是美的,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讴歌这些景物的美丽。在 川端康成笔下,一年四季的景物,都是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的。作品以景托 人,衬照出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大自然所固有的质朴的本色美在这里成了 人物形象的底色。 
     评论家对川端康成的作品褒贬不一,但对他的文笔及景物描写却一致称 道:“忠实地涉足日本古典文学,清楚地显示了真诚支持并维持具有日本民 族性和传统表现方式的倾向”,这符合川端康成作品的艺术特点。 
     川端康成继承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对自然、特别是对四 季敏感、细腻、丰富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并努力使人物感情与自然美达到天 衣无缝般的契合,统一,使小说获得了纤细入微的诗意与魅力。达到了主客 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总之,《古都》体现了川端康成艺术上的另一种风格。《雪国》所代表 的是相信主观感觉的绝对真实性的倾向,而《古都》则代表了尊重现实的客 观必然性的倾向,前者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各种手法与审美观 念,后者则更多地继承了东方古典艺术的传统手法和审美意识。 
     川端康成在他的《写完〈古都〉之后》中曾这样写道:“对我来说,《古 都》竟如此奇妙的作品,这是前所未有的。我有个坏毛病,就是预先不构思 小说的情节。象这次那样意料不到的奇妙的事,是从未有过的。需要在报连 载百回,本来打算写点令人喜欢的恋爱故事,可没想到竟完全出乎意料,写 成孪生姐妹的故事了,这是撰写之前始料未及的。连我自己也觉得确实不可 思议了。” 
     川端康成接着写道: 
 
         而且,恋爱、争执、纠缠、龃龉都没有发生,便顺利地完成了 一百多回。我丝毫没有要与其他作家近来的小说标新立异、或离经 叛道,却自然而然地发展成这个样子。 
         最近我只是写了三部长篇(也许应该说是中篇)。……三篇之  中,新闻小说的《古都》成为最优雅的作品。这也是很奇怪的。它 没有一个恋爱的场面、淫荡的场面,或者纠纷的场面。 
 
     至此,我们已不难看出《古都》与《雪国》、《千鹤》等作品的巨大差 异。川端康成本人在《古都》后记中曾这样解释道:“自己是在大量服用安 眠药之后,精神恍惚的状态下写出了这部小说的,它是个出乎意料的 ‘异常 的产物’。” 
     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苦痛中挣扎都不悲观绝望,不甘低头。他们热 爱生活,追求幸福,表现出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川端康成《给 父母的信》 (1932)中曾这样说过:“我喜欢这种少女,她同亲人分离,在 不幸的环境中长大,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幸,并且战胜了这种不幸,走过来 了。”他所指的是象《古都》中的苗子那样的少女。由此,我们可见川端康 成对 《古都》喜爱之深。 
     在展示人物命运的同时,川端康成详尽地展示了古老京都的自然景物、 名胜古迹、四时行事、风土人情,记载了众多节日的盛况,透过北山的棚林、 灶神的花瓶、伐竹会上的海螺号,祗园节彩车上的童男童女,鞍马山的“大 字”篝火等等。这些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形象化了的日本的“传统美”, 
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这种美的珍爱。即使其中包含明显的复古希翼,蕴藏着从 封建立场出发的对现实的吝定态度,但在客观上,这些千古相传的节令与习 俗,却正是广大人民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反映。 
     在《古都》中,找不到《雪国》中那种飘渺朦胧的虚幻感,《山之音》 中那种黝暗、恐怖的隐秘感,更没有《千鹤》、《睡美人》中以丑为美的自 然主义描写,艺术上是相当明朗的。 
      《古都》在读者心中,犹如一幅清淡明映的水墨画,平中寓奇、淡中显 浓、浅中寄深,将偶然与必然、主观与客观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确实表 现了日本文学、乃至东方文学的传统审美风貌与“高超的技巧”。 
     在《古都》中,川端康成丢下了惯用的“把人和社会意识分开,致使现 实与个性支离破碎,然后以理智、感觉加以苦心构思”的,与现实主义背道 而驰的创作方法,使《古都》的人物呈现出其它作品中所罕见的活力。 
     也许是在《雪国》等作品中,人们看到了过多的悲剧,听到了过多哀泣, 感受到过多的阴冷、虚幻气氛,因而,《古都》所表露出来的对现实乐观向 上的态度,对人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便尤如一缕含翠欲滴的新绿,在川端康 成文学的园地里,分外鲜亮耀眼。它不仅表现在纯朴真挚的人情的传达上, 而且也蕴含在主要人物的性格之中。 
     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诚如思想家和批评家的评论,无论在思想上,还 是艺术上,其创作倾向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复杂性。“歌德有时非常伟大, 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 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托尔斯泰是一位“创造了世界文学中 第一流作品”的“天才的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个发狂地笃信基督的地主”, 一个“驯良的、温存的”不抵抗主义者。 
     就川端康成而言,他的创作,也是阴暗与明朗同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创作倾向也是极其复杂的。既有消极、颓废、虚无、神秘、灰暗、色情的一 面,又有积极、明朗、清新的一面。有时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而后者却常常因其淡泊而为论坛所忽视。事实上,这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在创 作中是难解难分地纠合在一起的,川端康成能够立足于世,其中的积极倾向 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古老的志野瓷

下一篇镜中的印象 流萤的感觉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