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感时感事诗作法

作者:秩名     来源:艺教网     时间:2010-08-07
43978

  感时诗是指诗人对当前国际、国家的政治、军事形势发表个人看法、感想的诗。感事诗是指诗人对当前某一具体事件、某一种社会现象、或对某人的具体行为发表看法、感想的诗。前者所感是关系到国家大局、国际局势方面的大事;后者所感只是涉及到局部、某一地区甚至个别单位、个人的所作所为。
  作者创作这类诗歌,应该弘扬正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体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同情弱者、抨击强暴、鞭挞腐败、憎恨陋习,爱憎分明。同时,在创作中应选择好表现角度、表现技巧,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来。要切记用形象说话,以情感人,绝不能陷于口号化、概念化的泥沼。
  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首联点题,名义上是写春望之景,实则抒爱国之情:写国破而山河依旧,长安城依然是春天来临。这是对比着写,以城春反衬国之衰亡,更为诗人所伤感。
  颔联承上启下,章法分明:“感时”承上,“恨别” 启下面的与家人信息不通。这两句既可解释成触景生情,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
  颈联写出真挚的思亲之情,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叹息自己衰老不堪,在国破家亡之际,更是增添了一层悲哀。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第十军团向山东南部台儿庄进攻,4月3日至6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以四十万优势的兵力包围进踞台儿庄之敌,并击退由临沂增援之敌,取得了歼敌两万余的重大胜利。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胡厥文先生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当时便作了一首感时感事之作《台儿庄大捷》:

大炮飞机百不充,因教夷骑骋西东。
反攻端仗军心固,却敌还凭战术工。
将帅鬓添几茎白,士兵血染一山红。
遥知万岁千秋后,指点犹怀覆载功。

  作者并非亲眼目睹这一重大战役的场面,但是他从广播电台和报纸等媒体上了解到这次中日两军在台儿庄进行的重大战役的惨烈情况,他对于中国军队取得的这次重大胜利感到欢欣鼓舞,对中国军人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此诗首联说中国军队飞机不足百架,炮火不足百门,就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东奔西逃。颔联赞扬中国军队士气高昂、英勇杀敌,长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颈联作者想象中国军队指挥官在这次战役中日夜操劳运筹帷幄,使两鬓白发频添,而前线官兵更是为取得这次重大战役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用“士兵血染一山红”这样形象的语句来渲染这场战役的惨烈气氛。尾联作者遥想到千百年后,人们将会想起现在这场抗日战争中的战役,他们会指点台儿庄战场旧址,颂扬中国军人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族入侵所建立的天地之功。
  老作家萧军,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在文革中深受其害。一次,他听说自己家中被造反派抄了家,激愤难平的他写下了这样一首感事诗――《闻家中被抄有感》:

家破人离燕覆巢,漫漫长夜坐迢迢。
难分石玉昆冈火,一混鱼龙怒海潮。
信许丹心托日月,敢将四体试兵刀。
虫沙劫历般般在,生死荣枯余弁(biàn)髦。

  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由于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由于错误的政治判断而发动的一场错误的政治运动,在这个后来被简称为“文革”的政治动乱中,许多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有的甚至家破人亡。此诗作者萧军也是横遭劫乱的当事人之一。
  在上面这首感事七律中,首联及事:“家破人离”。上句以“燕覆巢”来比喻家之不幸,家被造反派给抄了,妻子儿女被赶出家门了,真是令人激愤难平。下句“漫漫长夜坐迢迢”,这么简单的七个字,其实包含了作者对这一事件制造者的愤慨、对亲人的担忧牵挂、对被抄走或废坏的书籍资料的惋惜、对这次运动所作所为的困惑思虑、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等丰富的内容在内。作者这句诗,说明了他内心在这一晚是受到何等的煎熬!
  从颔联至尾联,都是作者抒发自己对这一劫难的感受。
  颔联写他对这场运动的认识,他认为这是一场玉石俱焚的“昆冈火”,不管你是真反革命子还是真革命分子、是真“反动学术权威”还是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的知识分子,都一概被“揪斗”、被“火烧炮打”,被“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昆冈火”是一个典故,语出《尚书·夏书·胤(yìn)征》,说的是昆山产玉,一日生出大火而使玉石俱焚,后来用于比喻做事不分好歹。而那些所谓的“革命造反派”中,也是鱼龙混杂,有狂热的下层群众、有无知而幼稚的学生、有发泄私愤借机整人的小人,也有一批一心想在这次运动中出人头地捞取政治资本以便青云直上的野心家式的人物和政治流氓。
  颈联笔锋一转,作者表明自己的心迹:“信许丹心托日月,敢将四体试兵刀。”作者相信自己是清白和正直的,一片丹心惟日月可知、天地可鉴。面对种种不公正的怀疑与诬蔑,面对家破人离的残酷现实,他绝不向 “造反派”们低头!他对于自己今后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打击,已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虫沙劫历般般在,生死荣枯余弁髦。”尾联中用了两个典故。“沙虫”一典出自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多以“沙虫”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在萧军这诗中借指文革运动中获罪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在“弁髦”这个典故中,弁是指黑色布帽;髦是指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引申为鄙视。所以尾联的意思,作者是说在文革这场劫难中,遭受不公正批斗、打击劫难的人不知有多少,他对于个人的生死荣辱,是已经置之度外的了。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面通车,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下面是我的一首七律感事诗《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长龙呼啸过高原,雪域豪情亿众欢。
万里征途穿冻土,一天明月照荒滩。
铁锹落处双肩嫩,大道通时两鬓斑。
从此西南皆畅达,笛音常奏响群峦。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起全线开通试运营,从此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并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上的纪录。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在这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上,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这首七律,在布局上是采用常见的“起承展转合法”来完成全诗的。首联切题,上句“起”,写列车驰过青藏高原;下句 “承”,写全国人民为此感到自豪与喜悦的心情。颔联与颈联展开铺叙。颔联以“万里”状青藏铁路之长,以“冻土”与“荒滩”言其建设所处艰苦的环境。“明月照荒滩”是一个荒凉寒寂的意境。颈联“铁锹落处双肩嫩,大道通时两鬓斑。”,以形象的语言,说明青藏铁路建设之任务艰巨、建设时间之久远。青藏铁路始建于1972年,由于工程艰巨,历时三十四年才最终全面完成。当年参加青藏铁路建设时才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到该铁路全线通车时已近花甲之年。由“双肩嫩”到“两鬓斑”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建设过程,这比直接写建设多少多少年要显得形象多了。尾联“从此西南皆畅达,笛音常奏响群峦。”则写出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结果,上句转折,用赋法述事,下句以写景结束全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秩名,来源:艺教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怀古诗作法 

下一篇会友诗与送别诗的作法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