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从丁玲获“斯奖”到莫言获“诺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4-25
13990
      ■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世界性奖项。但是,也应看到,在诺贝尔奖的诸门类中,文学奖是最具有随意性、最不具有客观性、因而也是权威性最差的。如果要对诺贝尔奖的合理性进行推敲,文学奖就最经不起推敲。如果是以翻译文本获奖,那可质疑的空间就更大了。
  ■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莫言研究者,就应该帮助莫言更迅速、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批评界应该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把莫言的局限好好说一说。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性的文学奖。这个奖,在1949年以前,与中国文学发生过一点关系。据说,鲁迅曾有希望获奖。但鲁迅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获奖。因为自己如获奖,会使一些中国人产生民族自大心理,或者说,会使一些本来有着民族自大心理的中国人,更其自大。自己获大奖、得殊荣、拿巨款而导致民族主义高涨,这是鲁迅十分不愿看到的。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进入冷战时期。在社会主义阵营,诺贝尔奖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东西。在社会主义阵营,有自己的最高文学奖——创立于1939年的斯大林文学奖。丁玲的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曾同时获得这社会主义阵营的“诺奖”。据王增如、李向东编著的《丁玲年谱长编》,1952年3月13日晚,“苏联广播电台广播了苏联部长会议关于以斯大林奖金授予1951年在科学发明和文学艺术方面有卓越成绩者的决定。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获二等奖,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三等奖。”这“斯大林奖金”授予何人,实际上是由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的。得知这一消息时,丁玲正在苏联参加果戈理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14日,丁玲受命在苏联广播电台“做两分钟广播讲话”。17日,丁玲就获奖事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18日,《人民日报》 发表了这个谈话。在谈话中,丁玲“感谢苏联人民对中国作家和人民的鼓励和帮助”,并强调:“这个光荣是给中国所有作家和中国人民的。”17日,丁玲在莫斯科给丈夫陈明写信:“我得到斯大林奖,想必你早已知道了。在莫斯科当然有许多人向我祝贺,每天都听到这样的话,你当然也高兴得很。可是我总觉得沉重。我一定还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才行!”
  据《丁玲年谱长编》,1952年6月7日下午,苏联驻华大使馆代表斯大林奖金委员会,在大使馆举行授奖典礼,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主持了典礼,丁玲、周立波发表了讲话。6月8日,全国文联为荣获“斯奖”的丁玲、周立波、贺敬之、丁毅四人举行庆祝会。庆祝会由周扬主持,郭沫若等人出席了庆祝会。在会上,丁玲宣布,将全部奖金五万卢布捐给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周立波宣布将全部奖金二万五千卢布捐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把奖金悉数捐出,当然可看作出自真心。但即便内心并不愿这样做,也不得不这样做。五万卢布,折合成当时的人民币旧币,是三亿三千七百七十万元,相当于后来的新币三万三千七百七十元。这在当时,绝对是巨款了,大概可以在北京买许多座四合院。如果丁玲、周立波等人,真用这笔钱在北京置豪宅,那后果肯定很严重,即便当时没事,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也会成为大大的罪名。
  在那个时代,斯大林奖,是中国作家可能获得的最高文学荣誉了。至于诺贝尔文学奖,那是与中国作家完全无关的东西。有斯大林文学奖的时候是如此,后来,斯大林文学奖没有了,也是如此。中苏关系破裂后,即便斯大林文学奖继续存在,也成了“修正主义”的奖,因而也是必须坚决拒绝的。斯大林文学奖没有了,苏联的奖“变修”了,并不意味着诺贝尔奖就可以接受了。改革开放以前的数十年间,说广大的中国人民唾弃诺贝尔文学奖,说广大的中国作家拒绝认可诺贝尔文学奖,是并不太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那时的中国人民和中国作家,基本上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诺贝尔奖。
  改革了。开放了。西方世界的许多东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其中就有诺贝尔文学奖。知道有这么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奖后,中国人民和中国作家就爱恋上了这个奖,就崇拜起了这个奖,就让心中长出了“诺贝尔奖情结”,就让脑中患上了“诺贝尔奖焦虑症”。这种状况,也持续了三十来年。这六十多年间,前三十年无视、蔑视、敌视这个奖,后三十年是仰视、膜拜、追逐这个奖。几十年间,“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界的常热话题。中国作家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奖?中国作家何时获诺贝尔奖?中国作家谁有望获诺贝尔奖?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性地出现在媒体上。几十年间,面对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过失态,有过可笑之举。但种种失态表现,种种可笑言行,都表示了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承认、接受。从不认可诺贝尔文学奖到终于承认、接受、追求这个奖,这是一种进步。这表明我们认可了文学的普世价值,表明我们承认文学的内涵是普遍人性,表明我们不愿自外于世界民族之林。
  莫言的获奖,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诺贝尔奖情结”可以冰释了。“诺贝尔奖焦虑症”可以消失了。是谁?什么时候?……这一类问题有了答案了。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我以为,现在应该对诺贝尔文学奖进行再次重估。几十年前,终于认可了这个奖,意味着对这个奖的重估。而这次重估其实是高估。把这个奖看得高不可攀,把这个奖看得无比神圣,把这个奖的获得看作是世界上最好作家的证明,就是高估的表现。在长期的无视、蔑视、敌视后重估这个奖,要恰如其分是不可能的。所以,重估变成高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我们应该以莫言获奖为契机,对诺贝尔文学奖进行又一次重估。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世界性奖项。这一点,是不必怀疑的。但是,也应看到,在诺贝尔奖的诸门类中,文学奖是最具有随意性、最不具有客观性、因而也是权威性最差的。如果要对诺贝尔奖的合理性进行推敲,文学奖就最经不起推敲。如果是以翻译文本获奖,那可质疑的空间就更大了。翻译,再忠实的翻译,也是一种改写。如果是不很忠实或很不忠实的翻译,那与原著之间的距离,就可能大得惊人。
  据说在欧美,人们并不怎么把诺贝尔文学奖当回事。欧美的情形我不了解,但我知道日本人的确并不太在意诺贝尔文学奖。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在东京生活了一年。这期间,我有意识地观察过日本人对大江健三郎的态度。我发现,日本人普遍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大江健三郎这个获过诺奖而健在的作家。我多次主动对日本人提起大江健三郎,想听听他们对大江健三郎的看法,但很少有人接我的话茬,更没有人因我提到大江健三郎而目放异彩、面有自豪。这些人中,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文学的教授。我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日本人并不因为大江健三郎获了诺奖就对其刮目相看,就对其顶礼膜拜;日本人并不把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衡鉴本国作家的最高尺度。东京神田的一家书店里,有一些日本近代以来作家手稿出售。大江健三郎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也在陈列着。我刚去时就在那里,离开时还在那里。说实话,我几番动过买的念头。记得标价并不高,我完全买得起。最终没有买,是因为想到连日本人都不买,我一个中国人买它做甚?媒体上有大江健三郎的行踪时,我也很关注。几番看见大江健三郎在电视上出现,与一群老头老太坐在一起,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当然,话题是热门的社会问题。印象最深的,则是大江健三郎的政治姿态。大江健三郎旗帜鲜明地反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坚定地抗击日本的“右翼”势力,执着地捍卫着普世价值,是日本社会里一种特别健康的力量,或者用一句套话,是日本社会的“良心”,这让我对其满怀敬意。我敬佩大江,但与诺奖无关。
  在再次估量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有必要对莫言的文学创作来一番重估。一些热心的歌颂者,在莫言获奖后,表现得比莫言更为欣喜,对莫言的评价,则高到无以复加,似乎莫言是中国有史以来文学第一人。这就在诺贝尔面前又一次失态了。其实,在中国,并不存在对莫言评价过低的问题。对莫言的评价已然很高了,没必要因为获了诺奖而高上加高。这么多年来,赞美莫言的文章很多很多。如果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赞美都是准确的、到位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莫言好的一面已经被当代人揭示很充分了。每个作家都有其局限。莫言亦不能例外。我的看法是,莫言的才华高于侪辈,而莫言的局限也非常明显。莫言是知道自己的不足的。2011年,莫言获得了国内的茅盾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中,莫言说,“伟大的小说”还没有被中国作家写出来。获诺奖后,莫言也对媒体表示,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莫言要写出真正“伟大”的小说,如果莫言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克服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莫言当然可以不理会那些天花乱坠的吹捧而闭门反思。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莫言研究者,就应该帮助莫言更迅速、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批评界应该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把莫言的局限好好说一说。
  莫言与大江健三郎是好友,地球人都知道。我还特别希望莫言能在文学之外具备让人敬佩的理由。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说:我敬佩莫言,但与诺奖无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从丁玲获“斯奖”到莫言获“诺奖,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2012年报告文学:“正能量”与新生代

下一篇从韩寒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