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作者:袁行霈等     来源:中国文学史     时间:2011-01-03
13854

   

  宣、成之世仿汉武故事 赋的题材的扩大 王褒《洞箫赋》 扬雄四赋
武帝后期及昭帝朝,即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去世后,将近30年的 时间内,赋体文学创作有所低落,见于记载的作家、作品较前期明显减少。至宣 帝、成帝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宣帝刘询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 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 等待诏金马门,文坛士气为之一振。成帝刘骜精于《诗》、《书》,观古文,又 有感于书策的散亡,遂广求天下遗书,诏刘向等典校经籍,这为汉代文学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这个时期,待诏金马门的文学之士很多,前代文学家特别是司马相如的成就, 对西汉中后期文坛具有垂范作用和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文学之士呼朋引类,竞 相造作,推动了赋体文学的持续兴盛和发展。前此作家所热衷的苑囿、狩猎题材, 仍为作家们所重视,并且不断探求新意,创作出新的作品;其他如祭祀、品物类 题材的作品也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作家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侍从。他们或为学者, 或具较高的学识,好深湛之思,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尚未同 赋的讽喻、夸饰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前期以枚皋为代表的对兴趣的追 求,不以讽喻为意的创作倾向也在发展,并产生了一些较具艺术成就的作品。这 个时期,较为成熟的作家,较成功的作品,比司马相如的时代为多。其中,以赋 名世并成为上述两类倾向的代表而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约前88-约前5 5)、扬雄(前53-后18)。
王褒生逢宣帝倡导文学之时。益州刺史王襄请褒作《中和》、《乐职》、 《宣布》诸诗,选好事者演唱。褒又为诸诗作传,以释其意。经王襄推荐,宣帝 乃征褒。既至,诏褒作《圣主得贤臣颂》。王褒在作品中引述大量历史事实,抒 发了君臣遇合的理想:“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 俱欲,欢然交欣,千载壹合,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 其间也略寓讽喻之意。帝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每从帝畋猎,所幸宫馆,辄令 褒等创作诗赋,然后品评其高下,分别予以赏赐。
在这期间,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赋的社会意义乃至文学的性质的讨论。 很多大臣不赞同朝廷奖掖赋的创作,他们从文化的功利作用角度看问题,认为赋 属于“淫靡不急”之事。然而,以宣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却不这样看。宣帝认为, “赋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 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喻,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 倡优、博弈远矣!”(《汉书·王褒传》)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 讽喻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娱乐为旨归的文学艺术流派给予必要 的肯定。这对汉代文学乃至后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正是在 这种思潮支持下,西汉中后期一些以“辩丽可喜”为特征的赋,也取得较大的成 绩。
在这场论辩之际,正值太子身体欠安,善忘不乐,神情恍惚。宣帝令王褒等 赴太子宫,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作诗赋。太子尤喜王褒所作《洞箫赋》、《甘泉 赋》,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王褒传》)
《洞箫赋》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它 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以洞箫演奏时音调的美妙和艺术 感染力为中心,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描写,力求展现这动人的艺术得以形成 的原因。作品从洞箫的前身即竹管的生长环境写起,生动地描写了江南山川对竹 的孕育,天精地气的滋养;竹的周围,孤雌寡鹤,秋蜩玄猿,嘻如悲吟,它们的 感情熔铸了竹的特殊气质,构成了洞箫先天的感情基因。另一方面则是洞箫演奏 者的音乐天分。演奏洞箫的是盲乐师,他们因才能、感情无从发舒,便专注于这 一乐器,专注于音乐。这也构成了洞箫音乐艺术臻于极境的重要条件。作品的主 干部分是对洞箫演奏时艺术效果的描绘: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泛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 ■,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 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悁;其仁声则若凯 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节奏的变化各尽其妙,感人至深,移人情性,能使品行节操较低下者归诸廉 洁方正、仁恩重厚。在作者笔下,洞箫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著名乐师演奏其 他乐器都无法达到的。这篇赋既表现出作者对洞箫艺术有较深的感受,同时,在 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它直接启迪了东汉一些以乐器、音乐为 题材的作品的产生,并以穷变于声貌的成就影响了后世赏心悦目作品的发展。
扬雄是学者而兼赋家的代表,也是继王褒之后在西汉后期文坛取得突出成就 的作家。
扬雄的性格决定了他对文学的认识。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不同于常人的发 展过程。他早年喜好辞赋,敬佩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每作赋,常以相如为楷模。 晚年则对赋,对司马相如乃于文学取否定的态度。他的变化,特别是他后期的文 学观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扬雄40岁以前居蜀。当时,他对赋很感兴趣,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创作。 他伤悼屈原的文才和不幸遭遇,然而,又不赞成屈原沉江以殉理想的结局,作《 反离骚》等作品以抒发一时的感慨。扬雄有《蜀都赋》,实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成帝时,扬雄以文才为朝廷征召,待诏承明殿,常从帝左右,对上层集团的 好恶趣尚、行止作为了解较多,遂时时作赋加以讽谏。扬雄创作的赋,以《甘泉 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汉代的甘泉宫,本是秦之离宫,建筑非常奢华,而汉武帝又在甘泉苑增修很多宫 殿。于是,甘泉宫的崇殿华阙,成为穷奢极侈的代表。扬雄欲有所进谏,甘泉宫 却又不是成帝所筑;欲缄口不言,却又不能已。遂在《甘泉赋》中夸张铺饰,极 力描绘,盛赞它“似紫宫之峥嵘”,将此宫殿与传说中上帝的宫殿相比拟,以期 对统治者有所警诫。同时,作品还提出“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 庐兮,虑妃曾不得施其蛾眉。方揽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这里委婉 地针砭王朝奢侈、成帝宠幸赵昭仪诸事。尽管作者想要突出讽喻性宗旨,然而从 客观上看,其主观上所设定的意图远不能同司马相如的作品相比。留给人们的感 受,倒以描绘宫殿之美居多。其他三篇赋,《羽猎赋》、《长杨赋》针对成帝好 猎而发,《河东赋》写于随天子巡游以后,都寄讽谏之意;但他的创作热情和主 要精力,却是倾注在赋的审美效果方面。这就使他所奏四赋的讽谏之意不为皇帝 所理解,而赋的巨丽之美倒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扬雄在描写的手法上,有意 地渗入较多的主观想象,原本是基于讽谏的动机,但这种描写却使赋带上了虚无 缥缈的色彩,留给人充分的想象余地。扬雄笔下的宫殿等建筑也不再是静止的, 而是显得飞腾跃动,富有生气。
扬雄的赋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赋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典丽深湛, 词语蕴藉的特点。和司马相如赋的意气风发,词语雄肆相比,呈现出另一种风格。
扬雄赋在艺术表现上创造性的成就不多。其《甘泉赋》多用“兮”字,以骚 体句写成;《羽猎赋》、《长杨赋》则尽脱骚体,可以看出司马相如的影响。
与扬雄同时而以赋见称于文坛者还有刘向(前79?-前8)、刘歆(?- 23)父子。刘向略早于扬雄,对文学典籍的整理有杰出贡献,学识渊博,同样 具有学者而兼赋家的特点。然其赋多不出《楚辞》窠曰。刘歆典校群书成绩甚著, 亦是当时杰出学者。其文学作品以《遂初赋》为代表。这是他见朝政日败,自请 出任地方官,被任命为五原太守时所作。他经历三晋故地,抚今思昔,隐以前人 遭际自比,感慨颇多。此赋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行霈等,来源:中国文学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子虚赋》和《上林赋》

下一篇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