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高适《别韦参军》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26
1112

郭进拴|高适《别韦参军》鉴赏


《别韦参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抒情佳作,此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这首诗是高适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所写。韦参军为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颇深。高适二十岁入京时正值开元盛世,表面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则皇帝已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益腐化。诗人凭借“书剑”本领入仕的理想破灭,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友人分别,诗中自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 二、内容剖析
### (一)早年壮志与失意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开篇四句,诗人回忆自己二十岁时便文武兼备,怀着满腔抱负西入长安,自信凭借才华能轻易获取公卿之位,展现出年轻时的聪明、天真与自负。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打破了他的幻想。“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国家看似风教鼎盛、朝廷欢乐祥和,实则珍宝皆赐予近臣,像诗人这样的平民根本无法接近君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几句貌似颂扬,实则暗含讽刺,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 (二)客游梁宋的困境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离开长安后,诗人回到洛阳却没有田产,东行梁宋又觉得并非自己的故土。在兔苑务农收成不好,在雁池垂钓也难消心中的痛苦,进一步描绘出他客游梁宋时的落拓失意与内心的苦闷。
### (三)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在世人都将诗人视为普通人时,只有韦参军与他最为亲近。两人相交多年,无论诗人多么贫困,韦参军都未曾嫌弃,这份真挚的友情让诗人倍感温暖。“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诗人回忆与韦参军一起下棋奏乐、纵酒高歌的欢乐时光,然而欢乐未竟就要分别,这让他不禁惆怅不已。
### (四)别时的复杂情感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尽管诗人自称大丈夫不应像儿女一样作小儿女态的离别,但在分别之际,泪水还是沾湿了衣襟。这看似矛盾的表达,实则更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既有着对友情的珍视,又有着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悲凉。

## 三、艺术特色
### (一)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此诗基本上采用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诗人毫不掩饰地倾诉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将早年的壮志、现实的失意、与友人的情谊以及离别的惆怅等情感一一展现出来,快人快语,肝胆相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二)用典贴切,古意苍然
高适喜用经史著作中的事典和语典,此诗中“归来洛阳无负郭”就用了苏秦“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的典故,高度认同苏秦因困窘而发愤追求事功的行为,使诗歌更具历史文化底蕴。
### (三)偶句与对比,音韵和谐
诗中多用偶句和对比,如“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使诗歌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 四、总结
《别韦参军》是高适前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的豪情壮志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不满。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高适《封丘作》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