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八十八】
今年端午节,第七届湘渝黔三省(市)边区民族大团结龙舟邀请赛在边城镇如期举行,数万游客涌向边城。游客玩得开心,吊脚楼小吃店的老板侯克新更开心,有一天就卖掉上千碗米豆腐。他告诉记者,他的米豆腐有湖南、四川、贵州等各地口味,四面八方来的游客都爱吃,一年能卖上6万多碗,仅此一项就有30多万元的毛收入。
在这三省边区之地,边城的苗族群众找到了致富奔小康的门路。对北京人刘景逸来说,则找到了一处安宁的所在。“走南闯北十几年,偶然来到这个山清水秀、清静空闲的地方,让我再也不想走了。”他悠然地说道。刘景逸是边城高端民宿悠然居的股东之一,几年间,悠然居从1栋扩展到3栋,客房依然供不应求。
与古镇内的悠然安宁不同,镇外的边城集贸大市场里却人潮涌动,苗歌声、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7月3日是农历五月二十,正是当地群众赶场的日子。这个市场是旅游开发后搬迁改建的,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可容纳1600名经营户入市经营,为周边上万农户自产自销提供优良环境,惠及三省市边区6万多人,已成为当地最大的贸易市场。




可以说,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边城镇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好时期。今年,花垣县再次启动第二轮建设,采用PPP模式投入14.7亿元,准备把现有的1平方公里景区面积再扩大4平方公里,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沈先生关于渔港码头的叙述,“小船上各处有人语声、小孩吵闹声、炒菜落锅声、船主问讯声”,热闹中自有一番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随着公路等交通建设的全面覆盖,湘西码头的客运少了,码头也从昔日“生活驿站”的角色,转身一变,成了简单的渡口。
沈先生逆沅水返乡的客船,始自桃源县,过柳林岔,泊缆子湾,到泸溪,经浦市登陆,最后抵家乡凤凰。在严寒的隆冬里,他足足行走了20来天。带着对母亲病情的担忧和对张兆和女士的思念,沈先生不时叹息船行得慢。
慢,是河运的特点。河与船,在60年前或更早时候,成了行走湘西的不二之选。
湘西地区高山绵亘,丛林密布,两条古老的河流——沅水和澧水,成为连接湘西与外部世界重要的交通要道。沅水上游及其酉、巫、武、辰、沅等称作“五溪”的支流,宛如湘西大地的血管,蜿蜒在整个湘西地区。
河流之兴在航运,航运之要在码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