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九十】
如今,一个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身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湘西州已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之一,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位于花垣县的湘西机场项目,前不久已经国家批复。
“一小时旅游圈”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主政当地的官员所畅想,里耶到边城一小时,凤凰到泸溪一小时,永顺到保靖一小时……这些在沈先生笔下,坐船至少得需要一天的行程,在湘西这广袤的土地上,正越来越近。
“要吃一碗米,才能翻过那个坡”,这个出现在沈从文笔下,至今仍在流传的“碗米坡镇”名字由来的故事,在硬化路面快速前进的时代,留给后来人真真切切感知的行路之难,还能剩下多少?花垣县边城镇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之处,“素有一脚踏三省,湘西小南京”的美称,属湘四大名镇之一。边城镇原名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康熙二十三年才建治,设立了干州分防同知。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曾在这里生活,并以茶峒为背景写出了不朽名篇——《边城》。




2000年秋,考古工作者在边城镇80平方米的开口面积中,发现了一万年以前的遗址,共出土近千件极具研究价值的釜、豆、罐、骨针、打制石器等。文物工作者惊呼:这是这块土地继南长城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1949年11月,曾在这里设立指挥站所,指挥入川作战。为了配合大军入川,当地民众自组织起来,献工献料,为大军搭建了从洪茶渡口过渡的浮桥, 数千人便从临时搭建的浮桥上进川作战。
2005年7月6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洞镇正式改名为花垣县边城镇。
茶峒碗儿糕
碗儿糕。白的雪白、黄的金黄、膨松糯软、香甜微酸的碗儿糕是茶峒的又一大特色。当舌尖刚触及到那一层糕体,一股清凉香甜微酸伴着米香直浸心脾。同行中有人说这碗儿糕有点像发糕,我仔细品尝回味一番后,也有同感,但又觉得碗儿糕比发糕要好吃很多。碗儿糕的做法很简单,先将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8小时左右,然后将水带……
茶峒凉粉
凉粉。我们到达茶峒是在夏季的一天,天气较为炎热,看到沿街有几家卖凉粉的,便上前购买品尝,借以消暑。据说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吃凉粉的历史已经无从追溯和考证了,只是祖辈相传,似乎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吃上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凉粉是边城特色的小吃之一,人们喜爱吃,不仅味美,而且可以消暑,更含有丰富的……




茶峒醋萝卜
不是用醋泡的萝卜,而是用一种特制的酸水泡的红萝卜。据说在湘西一带的土家族和苗族村寨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醋萝卜坛子。醋萝卜是人人喜食之品,特别是每逢年节,餐桌上更少不了醋萝卜。制作醋萝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将红萝卜洗净切成片,放入坛中后加米汤和凉开水浸泡,坛子要放在火坑旁边,使坛内温度保持在20度……
站在沅水边上遥想,当沈从文先生回乡,从长沙到凤凰的旅程由过去20多天缩短为未来飞机航程1个来小时,那些在狭小船舱和漫长旅途中得以写就的美文,会不会问世呢?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对这位魂萦梦绕着湘西,常以“乡下人”自许的他,又会激发怎样的情思呢?
到那时,沈从文笔下的白塔、人家、碾坊、官路,将一一重现。到那时,这座因书闻名、因书易名的小镇必将迎来她更为美丽的明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