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新城美韵【四百一十二】
(2)组织开展研讨活动
1999年10月,河南省作家协会、平顶山市文联、平顶山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曲令敏散文研讨会,《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
由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叶景贤散文集《我的小木屋》研讨会2009年10月15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林非、雷抒雁、周明、石英、王宗仁、红孩等与会者认为,《我的小木屋》所收散文多为千字短章,言必有物,言近旨远,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意识、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描摹世情,通过晓畅生动的语言和精警形象的譬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忧思远虑,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萧根胜长篇报告文学《青海长云》研讨会”于2013年9月在河南省文学院举办,李佩甫、郑彦英、何弘、王钢、马新朝、墨白、张爱萍、张富领、李静宜、乔叶、冯杰等省会作家和评论家,以及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崔向东、副总编许华伟等出席。
本次研讨会由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河南文艺出版社、《时代报告》杂志社主办。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青海长云》,以40万字的篇幅,运用编年体的方式回顾了作者作为铁道兵的那段青春岁月。从毅然报名参军,到在青海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从事炊事员、给养员等工作,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虽然写的是一个兵的青海从军经历,折射的却是一群兵。这个兵阵里上至铁道兵司令员、师长、团长,下到筑路的普通战士。他们各有职责,各有性格,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热爱高原,忠于职守,以信仰的坚定书写了一段特殊的人生。
研讨会上,大家认为,《青海长云》是一支铁道兵部队英雄事迹的个性报告,是一批意志如钢的解放军官兵在青海高原展现自己精神、尊严、性格和伟大的国家情怀及无私无畏献身行为的高亢而激情的赞歌,具有映照历史的现实意义和饱满丰润的艺术价值。
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以铁道兵为主题的报告文学,《青海长云》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运用情景再现的笔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原貌,真实、朴实、自然、深情地讴歌了中国铁道兵不可磨灭的精神情操,向曾经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一线的铁道兵战士表达了最真挚、最浓郁的怀念之情。这是一位曾经的铁道兵战士站在当下中国对铁道兵历史记忆的打捞,这样的文字,因为所述事实对象的独特和亲身经历情感的真切,无疑能对读者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