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二十四】
工程难以进行,聪明的朱姓中有人想了个法子: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拿黑布蒙上眼睛,手提装满石灰水的铜壶“放线”,头缚着两只黄牛角,还顶着黄表纸,很庄重、很隆重的样子。
“这样冲着谁家的房屋田产都没啥说的了,想说也不敢说啊,放线老人后边有拿刀扛枪的一群人跟着,谁阻挡,‘嗖’,拿刀就砍下去了!”73岁的朱广深老人说着,还形象地比划了一下子。
他是朱氏三兄弟中老大朱紫贵的后裔,按辈分,是明清时代恩广辈儿第九辈人的第四代孙。
循着临沣寨的古寨墙走,那是犹如历史一样弯弯曲曲的线路,让你能走出沧桑,走出感怀,虽然不远,但总也看不到尽头。弯弯曲曲的,还有那临沣寨的历史,虽然不长,走进去,同样蕴含着让人看不透的东西。
古老的寨墙连同那迂回曲折的一泓清水,昭示着岁月的悠久,世事的沧桑。
据村中老年人说,此处地势低洼,过去寨外曾有好几百亩地的苇子。苇子是一种普通的草本植物,苇子在这自由的生长,无拘无束地蔓延,成为临沣寨天然的篱笆和绿色的屏障,以特有的景色表达着这里的与众不同。苇子随风摇曳,一片清香一片绿,水鸟翔集,蛙声一片,不似江南胜似江南,村民们与自然世代和谐共生,这该是难得的美景了,还有谁不为之心动、倾慕?只是近几十年来难见成片成片青青的苇子了,传说中透着俊逸与清香的苇子地只能唤起一丝美好的遐想。
临沣寨共有三个寨门,暗藏玄机,据说是按照易经八卦其中的三个方位而设置的。东门叫“溥滨”, 取自《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寨南门叫“来曛”,取自《诗经》“斡风南来”的名句,纵通熏,有暖、热之意,“来曛”隐含着祥和美好,喜庆大吉之意,寄寓着寨子主人对家庭和平安宁,财源茂盛的期盼。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曛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简称为“倚风自南来”,它和 “紫气东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西门因临寨西的河流沣溪而取名“临沣。”“溥滨” “来曛” “临沣”均以遒劲的楷书刻于红石匾上,镶于寨门之正上方,三座古寨门能嗅出股深深浓浓的文化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