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二百四十二】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1-23
20650

【二百四十二】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只要有坚强的领导带领人们去做,社会总会前进的。正如那凝固的冰块把波浪的流线和狂涛的形成弄得别扭,但水还是照样湍急涌动,并不因为沉重的行囊而贻误了万里行程。肖旗乡党委一班人的大刀阔斧,使肖旗挣脱了身上的锁链,剥离了身上的硬痂,咆哮着、呐喊着,朝着宽广而灿烂的大道奔去。    
      真情之于肖旗乡的书记、乡长和他们的战友们如生命一样重要。他们什么都可以不要,但绝对不能不要真情。他们与人相交,是心与心的相通。情与情的相连,不趋利,不求报。不过,太阳普照万物,没要报偿,但万物因它而生存,反过来给它以回报。
      他们的心海坦荡、无垠,溢满真情,他们时时处处自然而然奔涌而出,滋润亲人、朋友、同事,而且这种奔涌从不牵强、绝不彰显,由本能出发,自然而然,秘而不宣。正是这种真情使肖旗乡的书记、乡长与他的同事心心相通,正是这种真情护佑着生活在重荷下的肖旗乡干部职工的生命。
        他们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激发干劲。他们的关心是由本来的人性中的善性所致。作为领导,他们是尽自已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他们是尽人对人的人性。如果说有动机和目的,他们则是为了让生命少一些负荷,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愉悦,少一些酸苦,多一些安慰。
       春节的爆竹响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退休的干部职工、家庭困难的群众。他们迎着春节的喜气,肖旗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拎着礼品怀着真挚的感情,去看望退休的干部职工,细心询问有无困难和要求解决的问题,他们一定尽力解决。教师节到了,他们带领全体班子成员为老教师过集体生日,送上鲜花,送上祝福,敬上美酒,感动得许多老教师热泪直流。
       他们组织的庆功表模大会,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他们为劳模、功臣们披红挂花,颁奖祝贺,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干事创业的一腔豪情。  
       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恢宏古朴,如石破天惊,震得山摇地动,那欢快嘹亮、震撼人心的歌声,引动着肖旗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那场面,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一挺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精神上的东西是无形的,但它却左右着物质的存亡兴衰。他们从人性人情出发关怀爱护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投桃报李的效果。肖旗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尽力为大家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能不在人们心里掀起感情的波澜。大家为有这样的好领导而骄傲而自豪而心情愉快,从而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喷发出一种更大的工作热情,产生出一股更加强劲的工作动力。肖旗乡党委一班人把理顺人心的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乡村振兴和后勤福利等各个环节中去。这里没有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一件件具体生动的事例:在很多节假日,他们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而是冒着纷飞的大雪和炎热的酷暑来到干部职工的家中,来到企业职工的宿舍和食堂……
       这些事情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一片片绿叶和一朵朵红花才编织了人们心中的春天。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使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创造。
       职务在身,他们不惜奉献一切:权力存手,他们拒诱惑于千里之外。面对他们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们会更加佩服他们的高尚,趣味低下的人儿也许会羞愧得低下自已的头来。他们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务实、正派、公正、自勉,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作为“一班之长”,他深知全乡人民的幸福安康系于一身,责任重大,常常寝食不安。因此,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立志勤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
      他们始终把全乡的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放到突出位置,通过经常性的教育,规范化的管理,努力使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中力诫以权谋私、权力腐败,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古人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而肖旗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了肖旗的改革和发展,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惜跑千山万水,受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承担千难万险,他们沭着江南的雨,披着塞北的雪,踏着东海的浪,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为了肖旗的腾飞,他们不怕跑断腿,不怕饿断肠,山山水水洒热汗,村村寨寨留脚印。哪有囫囵觉,哪有应时饭?
      同他们打过交道的人们,无不有这样的评价:  “诚实、厚道、热情、直率,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给人家耍滑头,绕圈子,玩阴谋。”这,难得啊!如今有人交椅坐得时间越长,他就越世故、越阴险、越圆滑。
     “原来的街道可不是这样,坑坑洼洼不说,各家随意丢弃垃圾、堆放柴草垛,出行都不方便。”,一位村民这样介绍。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底沉淀多少真情。
       下雨了,他们牵挂着群众的住房安全;下雪了,他们惦记着第一书记的冷暖。
       他们走遍了肖旗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
        于是,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车通了,产业培育起来了,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了……

  

    
       如今的肖旗乡,到处绿草茵茵,花儿朵朵,风景树摇曳多姿,多处游园公园已建成使用。
    
       商品大潮的滚滚激流,冲击着我们这个国度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状态、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动摇着我们固守的传统和理念。在一个时期内,一些问题变得暖昧了: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无私和真诚?社会是否还珍视奉献和牺牲?我们身边是否还真正存在那种视人民为父母,敢为老百姓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我们是否需要重建那种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我们该不该寻找这样的当代英雄,理直气壮地把他们镌刻在时代的画廊上?    在肖旗乡,我找到了确凿的答案。
         他们的确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爱母亲、爱妻子、爱孩子、爱同事、爱人民、爱事业,既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既是横刀立马的战将,又是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威严,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慨。我被他们深深地打动了。
       一天夜里,我站在肖旗乡党委、政府的办公楼顶,望着宽畅的大街,只见两列高架路灯瞬间齐放光明,流光溢彩、焕然一新的“肖旗第一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人们仿佛又回到了节日的都市,那灯光像河流,慢悠悠地流向远方——流向夜的怀抱,宛如一把珍珠撒在空中,金灿灿,亮晶晶,明晃晃,美丽极了!忽然,彩灯闪闪,水花升腾。红似火,绿凝碧,白如雪,黄似金。那是一股股珍珠的喷泉?是一阵阵琥珀的急雨?还是一颗颗水晶的流星?天上没有一朵浮云,碧澄澄的天衣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一颗、一颗,一闪,一烁,汇成了星的礼花,光的海洋。那地下灯火和天上群星交相辉映,车在路上行,人在灯火中。顶上的灯映着地上的影,地下的影溢着空中的灯,灯与影,影与灯,五光十色,熠熠生辉,使人悠悠然,如痴如醉,分不清哪是灯?哪是影?仿佛步入月宫仙界一般。
×


2月22日,宝丰县肖旗乡赵岭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迎面展开,清澈的水塘微波荡漾,整洁的巷道四通八达,古树、老房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孝善园、孝善亭、公益林等微景观错落有致,目之所及干净舒心,浓厚的孝善乡韵令人陶醉。

“您放心,我绝对把沙堆砌得漂亮,整理后绝对不给咱村‘抹黑’。”正在房前整理沙堆的陈现苍对村支部书记说。

“就要这样,房前屋后整理得干净漂亮,自己住着亮堂、看着也有面子。”隔壁任大婶也在旁督促着,“元宵节亲戚们来串门,都在夸咱村环境美,我听着可有面子了!”村民们对村庄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赵岭村人居环境的蜕变,正是肖旗乡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缩影。在人居环境改善中,赵岭村联合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房前屋后包户到人,同时利用每周五义务劳动日开展村级大扫除,并在每月主题党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逐户检查评比,提高家家户户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持续开展。

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也随之提高,孝善敬老、邻里和睦的村风更加浓厚,也让赵岭村这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名副其实,目前该村总人口600人,70岁以上老人62位,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

村子由内而外真正“净”起来,更擦亮了村庄发展的底色。据了解,在人居环境改善中,该村拆除断臂残垣、清理闲置宅基地,整合1.7亩村内空地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粉条交工的生产规模。并对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翟家老宅加强保护,挖掘背后鲜活故事,凝聚传承赵岭孝善精神。

        白庄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们 以绿“荫”村。行走在村道上,只见两侧的绿色生态廊道内,各色花木错落有致,处处都有亮丽的风景。白庄村通过实施生态廊道建设等绿化工程,打造“中心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生态屏障”三大生态体系,让白庄村“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他们 以水“润”村,有了灵气和动感。

    他们 以文“化”村。白庄村历史源远流长,该村梳理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家底”,使历史文化特色与规划建设水乳交融。尤其是他们在中原大学遗址的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尊重历史,留住了白庄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白庄
人以壮士断腕之气概、告别传统生产方式、建设美丽家园。他们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银山”,创造了自己美好的新生活, 实现了白庄人文气质、社会道德风尚、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白庄是美的,美在明月中;白庄是美的,美在乡音里;白庄是美的,美在一草一木;白庄是美的,美在情感里。当别人不理解你对白庄的情感时,你就细细品味、独自享受吧,因为那时候,白庄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在我眼里,最初的乡愁和望乡的滋味,当然是被送别的目光点燃的。渐行渐远的是燃烧的乡愁,渐行渐近的是立体的思乡情结。

        

 肖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耀华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道:
     肖旗乡
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创新开展乡村干部大讲堂、农民夜校、青年课堂等学习载体,加强革命事迹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常学常思、入脑入心。组织建设更加夯实。扎实开展“逐支部观摩、整党委推进”工作,新成立非公党支部2个,乡直党支部1个,整顿帮扶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乡机关支部荣获“六星党支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 党建活动实现常态化。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正在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一联三帮”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组织生活实现规范化。定期召开党建专题会议,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对全乡党员档卡资料进行梳理归档,深入排查违规发展党员问题,实现了党员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二百四十一】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二百四十三】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