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人间真情【七十二】
吴老师游遍了河南的好山好水,他的文章又是案头山水。这些山水,还包括大地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他十分关注苍生百姓的忧乐冷暖,钟情于底层产生的伟岸超拔的人物,牵挂着亲情友情。他眼中的人物和自然界的山水花木又是相互沟通互为象征的,在审美上,在精神品格上。
我心目中的吴老师,虽不是诗人,可他拥有诗人的胸襟。他不是个骑马打仗的英雄,可他拥有英雄的胆略和骨气。
在吴老师身上,既有品如松石的一面,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人若秋水的一面。他的品格似松石,他的情操若秋水。这正是:“品如松石香在骨,人若秋水玉为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恩师——吴功勋。
提起我与屈江北老师的友谊,还是引用他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说明问题吧!
屈指算来,我和进拴弟相识差不多已经36年啦!36年来,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专业作家,我是看着他一步一步成长的见证人。
第一次接到他的投稿是1974年,我当时在汝州市(原临汝县)文化馆做创作辅导员。为培养文学新人,文化馆创办了一个文学期刊《红艺》,我在《红艺》编辑部当编辑。有一天,我接到一篇陌生的诗稿,来稿人是临汝镇高中、不到十六岁的学生郭进拴。尽管那是一首平仄不分,韵脚不整的打油诗,但我还是认认真真地给他回了一封鼓励的信说:“进拴同学:你的诗稿已经收到,不宜采用,盼以后努力创作并加强联系,随信寄上一期《红艺》,望查收。”
也许是受到了那封信的鼓舞,自此以后,他的来稿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每月最多能收到他二十多篇来稿!估计是一分钱一个的信封他买不起,他的来稿总是用水泥袋内层的牛皮纸糊的信封,上面工工整整写着:“新闻稿件,邮资总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