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11-30
29858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八】


        沿沙河往东,较开阔的一片水,岸上开着几株月季。因为有水,多了一层妩媚。月季花在岸上绽开时,同时也在水中绽开时。风吹落岸上的花瓣时,也吹落水中的花瓣,都落向水面,飘到不知哪里。北岸正好有一道长廊,不妨廊下坐坐,闲看南岸月季及水中花影。

       从长廊往北能望见一座桥,桥东北方向有月季,高大、壮硕如小山,茂盛的枝叶间开满了月季花。从桥北过时,仰望花山,湖中的水波,一圈圈地弄碎了花影。

       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河边,这里的月季比人还高,南岸的几株月季王,开的花比碗口还大。一路赏来,不由感叹,月季花颜色真多、花形真多,最难能可贵的是月月都开,每一朵都开得很用心,可谓花中极客。月季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的花期很长,大半年都能看见它开花。它不与牡丹争春,不与夏荷赛美,不与秋菊比艳,不与冬梅斗色,它不愧为“花中皇后”永远飘逸着花香。

       宋代苏轼这样描写月季花:

             花落花开无间断,

             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

             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

            一年长占四时春。


       清代的孙星衍也曾写诗赞美过它:


             已共寒梅留晚节,

             也随桃李斗浓葩。

             才人相见都相赏,

             天下风流是此花。


       也有人写诗把女人与月季连在了一起:


              应是美人懒起迟,

              风流全在欲开时。

              娇颜映日含香远,

              媚影临窗带露湿。

              落瓣飞来唯我解,

              轻莺衔去有谁知?

              晚来忽遇无情雨,

              待得明朝剩几枝。


       月季不仅花色美,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相传很久以前,鲁山的露峰山下有一高姓人家,家有一女名叫玉兰,年方十八,温柔沉静,很多公子王孙前来求亲,玉兰都不同意。因为她有一老母,终年咳嗽、咯血,多方用药,全然无效。于是,玉兰背着父母,张榜求医:“治好吾母病者,小女愿以身相许。”一位名叫长春的青年揭榜献方。玉兰母服其药后,果然痊愈。玉兰不负约定,与长春结为秦晋之好。洞房花烛夜,玉兰询问什么神方如此灵验,长春回答说:“月季月季,清咳良剂。此乃祖传秘方:冰糖与月季花合炖,乃清咳止血神汤,专治妇人病。”

        除此之外,月季花还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等功效。

        其实,素负盛名的月季之乡就是鲁山县。鲁山这里才是月季花的王国,月季花的海洋。鲁山人特别喜爱月季花,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种着月季花。关于月季花的来历,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天,王母娘娘过生日,邀请各路神仙到瑶池盛宴。花仙子她们当然得去凑热闹,但只不过是“献花”的角色,月季花仙子奉命要采取一篮子最大最美的月季,在某日某时某分赶到。月季花仙子很清高,不愿作这种“以色事人”的贱事。但她还是无可奈何地去了。她驾着祥云,突然眼前一亮:只见鲁山一带山色青青,流水潺潺,林木葱郁、百鸟争鸣,好一片山光水色。月季花仙子不由得降下祥云,想仔细欣赏一番。巧!路上遇见个非常标致俊秀的小伙子,她不由得心中漾过一丝甜蜜蜜的热流,上前询问方知这里就是鲁阳。于是,她情不自禁的放下花篮与小伙子游玩去了。当她正沉浸在那种自我陶醉的甜蜜中时,忽然想起了要去瑶池送花篮的事。她急急忙忙跑回放花篮的地方。天呐!那花篮里的月季花早已生根发芽了。当然,后来她被王母娘娘赶下仙界之后就与小伙子成亲了。小俩口精心培育月季花。经他们摆弄过的月季花格外水灵,十分耐看。他俩又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让月季花什么颜色都有,什么姿态都有。从此,老汝州月季的名气可就家喻户晓了。

       今年入夏以来,鲁山荷花园里各色各样的荷花竞相开放,荷花那优美婀娜的姿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的场景,俊美的画卷,眼下,湖内的荷花或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或芙蓉出水、清香四溢,令广大游客陶醉其中。在一处一人多高的荷花丛中,一条又白又大又肥的鱼儿竟然自己蹦到了保洁船上,保洁员说像这样的好事她不断碰到。在一拐弯处,我们不小心惊了一窝野鸭,两只老野鸭带着它们的五个孩子边叫边逃到了荷花丛深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