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童趣儿【四十二】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8-21
26125

  郭进拴|童趣儿【四十二】


  关了电灯,站在村后的小山上望去,整个村庄淹没在星星点点的灯海中。家家满院生辉,灯火通明,油香扑鼻,它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来年生活一定六畜平安,五谷丰登。那灯光温婉柔和,闪闪烁烁,如梦似幻。就像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所里描绘的那样: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正是:星是灯,灯是星,星和灯分不清。孩子们总会给家里每个人指定灯盏,看谁的灯花大,说明谁今年就有好福气。这不仅是一种千百年来的风俗,也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人们还要点起自己的属相玉米面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各自的灯燃烧,谁的灯燃烧的时间最长,就象征着谁能成为老寿星。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人们,大都会给孩子点上一盏,一方面给孩子祈福,另一方面逗孩子开心。伴着柔美的灯光,人们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一般正月十五点的灯盏要亮一整夜。第一次倒满的棉籽油燃尽,母亲半夜还要再添上油,继续点燃至第二天油尽灯枯才收灯。我们争抢着品尝被灯火烤过的灯盏,红红亮亮,外干里脆,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正月里大鱼大肉后的一道粗食甜品。 我已经很多年没点过灯盏了,几回回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梦里手捧一盏可爱的面灯,在故乡村庄里徜徉。那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儿时的快乐,像一盏永远不灭的面灯,长长久久地亮在我的心里。

  那一年市里放烟火,我家离文化广场很近,大抵有几百米之遥,阳台的落地窗正对着广场的上空。“近水楼台先得月”,足够好的地理位置使得我们一家人不用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去那儿看缤彩纷呈的烟花。何况楼上看烟花和平地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一样地激动人心。再者,翘着二郎腿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边品一杯香茗,边欣赏千姿百态的烟花,何不快哉?那烟花时而像蜂群熙熙攘攘、时而像流星转眼即逝、时而像仙女撒花、时而像火焰争锋、时而像彩蝶翩翩飞舞、时而像花蕾含苞欲放,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        我想起了老家,旧日里每到今日天黑前都要点灯盏呢!我还记得小时候点灯盏的事,好热闹啊!

  那一年母亲吩咐我给村子里有孝在身的人家送灯盏,我记得还挣了不少水果糖呢!尤其是点灯盏,那场面可热闹了!

  不知不觉间,我的思绪已飘到了遥远的鳌头村,那是生我养我的老家。

  “旧日”是指本世纪之前的日子,那时候每逢正月十五老家都盛行着点玉米面灯盏的风俗。

  玉米面灯盏其实是一种手工制作的祭祀灯具。正月十四一大早,没孝在身的人们都开始忙着做灯盏。工艺特别简单,记得母亲的巧手半天工夫就能做好几竹箅子灯盏。虽说简单,但还得有些窍门,不然出锅后的灯盏会笑得开了“花”!为增加面的粘性以做出不易裂碎的灯盏,母亲是很有经验的。她心里估量着,抓了一两把白面撒在一大洋瓷盆子玉米面里,搅匀;再用适量开水把面烫成粘稠而又能定型的面团团;接着做成高约4-5厘米,直径约3-4厘米的类似圆柱体,上底面中心用大拇指压成一个凹陷的窝窝,边缘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环绕的起伏有致的山峰状;然后将成型的灯盏放在竹箅子上,待满后架在开水滚滚的铁锅里,捂上麦草锅盖,十几分钟就会熟的;取出后放在竹笸篮里晾凉。村子里人很佩服母亲,说她心里的那杆秤很准,蒸的灯盏都一本正经的。我也很叹服母亲的眼力,恰如其分的比例不仅使灯盏没有裂缝,而且丝毫没有暗淡玉米面灿灿的金黄色。

  接着,她又从草棚里拿出几根干净的拨了丝的麻杆,用菜刀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圆棍子,再将每一根沿轴线均匀地分成四条细杆子,找些洁净雪白的棉花缠在细杆子上,然后蘸上棉籽油成了灯芯,最后在每个灯盏上底面凹陷的窝里插上一个灯芯,整个灯具就做成了。正月十五早饭过后,母亲就开始派我给村子里有孝在身的人(家中长辈去世而未过三周年者)送灯盏。她端着一碟子灯盏,千嘱咐万叮咛,“XX家今年有孝,不能做灯盏。你快把这四个灯盏送去,快去!记着,要送到、别送错!”凡受了母亲馈赠的人家都显得格外友好热情,他们夸赞着母亲精致的灯盏,笑嘻嘻地说:“给你妈捎个话儿:‘有心了!’”还忙将几颗水果糖塞进我的衣兜里。

  “有水果糖啊,这可是美差!”我心里想着,盘算着能多送几家该多好啊!

  送灯结束,我们男孩子(按村子风俗,女孩子是不能点灯的)已经等不及了,巴不得日头早点儿落山!盼望着,盼望着,远处黑乌乌的西山如一把巨手捂着太阳打哈欠的嘴巴,天边的彩霞似朦胧的灯烛赶着妆饰起人的梦,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唱着催眠的摇篮曲。点灯开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