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在这块东控襄许,西连伊洛的战略要地上,曾几度战马嘶鸣,杀声震天。汉光武帝刘秀、明末李自成、民国初年的白朗,抗日战争时期的皮定鈞司令员等均在此据关夺隘,浴血奋战,真是代代英雄,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如今,历史的巨轮已经轰轰隆隆地旋转到了二十一世纪,汝州又齐刷刷地成长起来了一群改革英雄,他们伫立潮头,驾波驭浪,击风挟雷,怀着三分凄恻七分悲壮,他们以前超古人、后启来者的豪情壮志,以时代所造就的胆识和才略,并通过艰难曲折的拼搏和奋斗,将其崛起的事业和他们的名字一起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陈文杰就是汝州的大功臣。
作为一名党龄和共和国同龄的共产党人,陈文杰对党六十年如一日的无比忠贞;作为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对革命事业、对工作满腔赤诚;作为一个饱受磨难、历经沧桑的年长者,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亲情苦衷;作为上个世纪三0年出生、临近世纪末离休的老同志,文杰主席一九六八年五月由洛阳团地委书记的位置上调临汝县,受命在动乱之时,上任于偶然之中,恐怕当时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此一步,定终生”。其间除到嵩县当过一年县委书记外,在汝州已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客居汝州四十载,官居“七品”二十年。从不言官小,从不惧路险,也不嫌薪低。清清白白做官,兢兢业业履职,堂堂正正做人。足迹遍及汝州,功高自在人心。文杰主席不仅为官清正,做人也好。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儿女眼里的好父亲,父母面前是孝子。
他老家在新安县城北十八里的白墙村。 白墙村,是远古时代墙人居住的地方,春秋时,墙人首领被周天子封为三等爵位,故称“伯墙”,后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把伯字简化了,变成了白墙。
据《汇纂》记载,东周敦王元年,即公元前519年,“刘子取墙人”。墙人即白墙人。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1965年9月1日,组织派陈文杰到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河南、湖北、安徽来的同学编成一班,学校提名我任班党支部书记。
在开学典礼会上,学校通知全体同学要参加“十一”国庆典礼,接受毛主席检阅、参加烟火晚会,同学们非常兴奋、热烈鼓掌。每天下午下课后,全校集合训练队列步法,教唱“解放军战士最听党的话”、“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等歌曲,学跳集体舞,从入学开始训练到9月30日。
学习期间,重点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的哲学著作,重点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
10月1日凌晨3点,起床哨声响起,各方面的游行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天安门周围。8时,学校给每位同学发了1份早餐,有苹果、面包。10点钟,天安门广场上空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声和礼炮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总司令、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10时50分,他们满怀豪情,踏着有力的步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天安门。当他们的方队接近天安门时,领队下达命令:“向右——看”。唰地摆头向右看,目光注意着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中检阅台上,我看见了毛主席。毛主席精神抖擞向大家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伴随着飞机的呼啸声,响彻了天安门上空。
10月1日下午 5时,我们乘车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焰火晚会。大家同广场数十万群众一起尽情的跳舞、欢唱,热闹非凡,毛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晚8时,焰火晚会开始,布置在四周的礼炮向天安门上空射出五颜六色的烟花,霎时,天安门上空彩炮齐鸣,响彻太空。烟花怒放,万紫千红,莺歌燕舞,五谷丰登,宫灯高挂,爆竹声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天安门前人潮涌动,京剧表演、歌曲联唱,伴乐起舞、跳跃欢腾。一派歌舞盛世,大家跳到深夜,意犹未尽。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青团干部的关怀和培养,使他终身难忘。
汝河源头出自河南嵩县南外方山,东流经汝阳县进入汝州,又东流经郏县、襄城与沙河汇合流入淮河。汝河怒吼过,波涛汹涌;汝河咆哮过,奔腾轰鸣;汝河干涸过,潜流默默。欲根治汝河,有待前坪锁蛟龙。汝河,哺育了两岸数百万人民,哺育我后半生。踏遍汝河滩,滔滔浪花闪。
1968年5月27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军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临汝县革命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主任卫良,陈文杰任副主任。事先,没人找他谈话,5月30日,卫良同志拉他上车,匆忙上任。5月31日,在县城青年广场召开了庆祝临汝县革委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从此,他在汝州第一线工作了二十二年,1990年进入花甲之年,光荣离休。
陈文杰1948年7月1日参加革命,至今已工作六十余年,前三十年,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参加过两次大的变革,土地革命和一化三改造,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风雨沧桑,惊心动魄,几度柳荫,几度花明。从1970年起,洛阳地革委每年7月初在偃师召开小麦生产现场会。偃师化肥厂生产的化肥。原来往各县分配一定数量。现在不知谁决定的,偃师化肥厂生产的化肥大量销往偃师本县,供应临汝少了。
临汝水浇地和偃师水浇地数量差不多。过去临汝小麦产量和偃师差不多,现在临汝小麦亩产比偃师少二、三百斤。临汝人民想化肥,盼化肥,真是急疯了。我们到处呼吁、求援想建一座化肥厂。我们向省里要,全省没有一家生产化肥设备的工厂,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临汝建“临汝兵站”,我们找解放军首长,要求帮忙。
1974年8月24日,郑州兵站张部长电话告诉县委陈福献书记,他和国家物资部抓军供物资的韩刚利局长交谈,请他给临汝搞一套化肥设备。真是喜出望外,当天陈文杰同福献同志到郑州兵站,中午,张部长设宴招待韩局长,福献书记和陈文杰,韩局长答应到上海找人帮忙,当即在餐桌上拍了板。张部长从军民共建的思想出发,要为临汝人民办件大好事。
8月28日,陈福献同志让陈文杰和煤炭局局长李敬斋同志去上海,他俩到省委三所大院托临汝老乡韩留奇同志帮忙,买两篓红香蕉苹果,到河南宾馆找许三同志买了五条喜梅香烟,我俩扛着苹果,带着香烟跟随韩局长乘坐到上海的火车。29日到达上海。上海市轻化公司经理丁吉云来车站接我们,韩局长将我俩介绍给丁经理,安排住南京东路和平饭店南楼。
到上海后,因当时全国化肥设备紧缺,为了保险期间,他们双管齐下,通过两条线向上活动。一条线是李教斋同志找到原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的表弟郭志宏同志,现在上海造纸厂任厂长。让表弟郭志宏同志帮忙。郭安排原上海市轻工业局工程师蒋宗迪,找市工业领导小组协商。—条线是通过丁吉云经理找上海市物资局协商。经过近3个月的奔跑、多磨,终于同上海物资局达成协议,用1万2千吨焦炭协作一套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化肥成套设备。上海煤炭公司安排汽车送他俩到嘉定县化肥厂参观上海设备,生产情况很好。
喜不单来。上海协议商定后,同房客友说,江苏有年产5000吨合成氨的成套设备。我俩又赶到南京,找到在南化基地的老乡李春光同志,到江苏省化工厅同厅长协商以一万吨焦炭协作一套年产5000吨合成氨的成套设备。省化工厅同志介绍我和教斋、味曾到武进、常熟、吴县、无锡、六合等化肥厂参观学习。
县委常委原商定学习辉县,辉县搞四个化肥厂,我们也搞四个化肥厂,县里为一厂,寄料、庙下、临汝镇,杨楼合办二厂,小屯为三厂,蟒川为四厂,我们视察以后,这些厂都由原来5000吨,经过填平补齐,发展成年产万吨。我们速给县委福献、安甫两位同志写信,建议将江苏5000吨设备与县氨水厂合并,上海设备安在庙下二厂,不能再分散了。
福献同志同意陈文杰的建议、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分工,由我带领一班人在上海、南京跑化肥设备。由景星辉副书记带领一班人去郑州要发送焦炭的车皮。由副书记孙从政同志带领一班人组织焦炭上站装车,由指挥长王金水同志带一班人建厂组织安装。春节期间,县委带领县直机关人员将建化肥厂用地的麦苗移栽骑庄村北的红薯地。
建厂需要大量钢材,他们同济源钢厂、林县钢厂协商,用焦炭协作灰生铁,同上海市革委工交组协商,用两吨灰生铁协作一吨钢材。需要各种型材,同上海各钢材公司兑换,各计各价。建厂期间,昼夜施工安装,王金水同志从碳化塔上摔下来,肋骨摔折二根,住764医院抢救治疗。
在搞化肥设备的日子里,白天跑,晚上坐下来认真学习化机知识,化肥生产知识。王宪辰同志关心我,在南京大方巷省革委招待所为我安排个单间,住了一晚,我搬了出来,同王宪辰、冯天祥、黄风祥同志住在一起。一是节约,二是便于我们一起工作学习。
为加快化肥厂建设,县委决定从县直单位抽调一批骨干,有张荣昌、张新、冯火秀、李龙曾、张黑、张平天、李中立等同志,同省化工设计院商议,调来设计师席味曾同志,同宜阳化肥厂商议调回殷长有同志。抽调了一批同志搞采购,有史义春、冯天祥、陈建、王宪辰、黄风祥、马恒曾、宋运争等,这些同志日日夜夜为化肥厂的建设出力流汗,立下汗马功劳。
化肥厂为汝州工业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工业战线的骨干。有殷万森、张新章、李聚万、李金山、陈保健等同志。还有为化肥厂建设做出贡献没有留下姓名的广大工人、农民。化肥厂建成投产。汝州的粮棉产量年年直线上升。
1980年粮食总产4亿2550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办的大化肥厂,化肥质量高,成本低,小化肥厂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人民不会忘记小化肥厂对汝州人民的贡献。
1978年元月我到嵩县任县委书记,12月28日中午,通讯员送来临汝县“加急电报”。全文是“县委陈文杰,县委于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召开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大会,全县干群盼您回来,请于明天上午八点前赶回参加为盼。”
接住电报,因嵩县正在召开揭批查大会,难回临汝。我立即回了电报:“临汝县委:我万分感谢县委召开大会为我平反,感谢临汝干部、群众对我的关心。因嵩县揭批查大会正在连续进行,实难回临。我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说过错话,做过错事。特告。文杰。”
几天之后,接到爱人宝珠来信。
文杰:
文杰呀,你光知道顾全大局。在刹妖风时,我背着你也不知道哭了几场。过去的事不说了,就最近想起有人百生法整你,也不知又哭了几次。我夜里想起也哭,白天想起也哭。你太冤了,今天老于(福才)来劝我,现在应该高兴。总算弄清楚了路线是非。彻底暴露了他们一伙是什么心肠。
文杰,很多同志为你说话,为你出气,为您说理。你不要一说就是也有错,识别不清,当然也不能说都对。您总是为了工作,为了顾全大局,从来对工作、对同志都是诚诚恳恳地,对吗!说实在的当时我很心疼您,可有时我也生您的气,你不识好坏人,不管有什么事,都放在你心里,也不给任何人讲,总是说自己心里能放下舟船,他们阴一套,阳一套整你,你还是那样善良对待他们。
今天中午老尚和王嫂来家说了会话,尚说:嵩县可能散会晚点,老尚回嵩县参加平反会,你这人,给你平反你不回来参加。
今年28号就是春节,你早点回来。
宝珠
1979年元月18日
1979年早春,我奉命从嵩县回临汝,王富国同志任第一书记,陈文杰任书记。
1979年2月4日,省委书记段君毅来临汝考察指导工作。富国同志简要汇报了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情况,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汇报了温泉公社丁庄大队支部书记丁二长,思想解放,改变生产队管理体制,过去是“下地一窝峰,干活乱点兵”,1978年生产队划分几个生产组,三、五户一组,任务到组,责任到人,以产定工,超产奖励,每亩棉花由37斤增加到81斤,翻一番还多。
段书记说:好!要转,首先要把农业搞好,尤其是把当前农业生产搞上去。搞上去,靠什么?靠政策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富国汇报说:准备召开三级干部会,县直各委局干部,公社全体干部,生产大队每队参加5个人,共2000多人。
段书记讲:三级干部会,要充分发扬民主,听群众讲话,实行三不主义(即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要转变工作作风,把会议开的热火朝天,要拼命把工作搞上去,搞好今年农业大丰收。要把领导班子搞好,落实政策,按邓付主席讲的办。班子定了,要稳定,向前看。
我向段书记汇报一个问题,我说:“省电业局在龙泉寺建11万伏发电站,要求给临汝出条3万5线路,保证县化肥厂正常生产。”段书记说:“我回去告诉省电业局,可以办。”第二天,省电业局局长来临汝作了具体安排。
2月26日晚,省委召开电话会议,县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收听。如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首先从思想、组织、作风上要转变。现在有的人还在搞宗派,很不好,凡是搞派性的是反马列主义的。第二,必须抓紧落实党的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庆节前做好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工作。第三,做好人民来信来访,集中精力把农业搞上去。
省委副书记胡立教同志讲:关于干部政策问题,要兼听,不要偏听偏信,建立起四化班子,河南文化大革命期间,派性严重,犯错误的干部比较多,当时毛主席威望那么高,还被林彪、四人帮利用。加上刘建勋、纪登奎都犯错误,有什么稀奇。同志们,你喊过打倒刘(刘少奇)、邓(邓小平)、陶(陶铸)没有?我是被抓起来的还喊过,要设身处地的回顾一下,除了策划打砸抢的以外,不要过于追究个人责任,处理人要持慎重态度。犯错误的同志不认错不行,一定要老实检查,承认错误。
临汝县在富国同志的主持领导下,实实在在的抓大转变工作。带领全县人民,从思想上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大讨论,组织县直单位大批干部下乡,集中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县委分工由我主抓,平反冤假错案。我重点看原处理结论,比如有的同志向党支部书记提意见,就定为反党“右”派,我都认真做了纠正。为被错划的大批右派平反,为地富分子摘帽,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生产大发展。
1979年春,我从嵩县调回临汝,根据各界人士的呼声,富国书记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讨论城市建设。以望嵩楼为市区中心,东有文庙,西兴建汝州剧院。决定先修建人们迫切要求的剧院,剧院图纸经过考察,采用北京绘制的图纸,设计室董守钦同志根据本地实际做出施工方案。
剧院地址由计委主任王安同志同城建局李根立同志测定,请洛阳捣古队查清地基。临汝建筑公司曹刚建筑师组织施工。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晋传壁同志和办公室主任董周同志现场检查、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加速半年建成。1980年春节,汝州剧院投入使用,邀请了省豫剧团王清芬带团来演出《大祭庄》、 江苏木偶剧团分别连演10天10夜,场场人员暴满,群众真高兴啊!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汝州,故称“汝窑”。它始于唐而盛于宋,千百年来,无数贤达智人,撰文赋诗,对其进行高度评价和赞赏。清代诗人孙灏曾赋诗:“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介当时压定州……”。《中国陶瓷史》载:“宋代诸窑则以汝为首”。清《道光汝州志》载:“盖在宋时,汝窑已与商彝周盘同其珍重”。汝州民间传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然而,汝窑自北宋末年金兵侵入中原断代后,历代均有仿烧,但“仿汝均不及汝,无一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一定要恢复汝瓷生产”的指示。1952年,建起了临汝国营汝瓷厂,1956年成立汝瓷研制小组,经过近二十年科研人员的艰难探索,克难攻坚,终于研制出了“汝窑天蓝釉”。
1983年8月24日,“汝窑天蓝釉实验鉴定会”召开,洛阳地区科委副主任廉树卿同志致开幕词,我代表临汝县四大班子致欢迎词。
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做了“汝窑天蓝釉试验技术报告”。在临汝宾馆的会议室里,桌面上放的天蓝釉汝瓷琳琅满目。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看的目不转睛,赞不绝口,满堂尽是欢声笑语。
出席会议的工程师、工艺师、研究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赞许“汝窑天蓝釉试验结果成功”,同时,提出 “希望对汝官窑作进一步研究,作出更大的成绩。”
张光年(又名光末然)来汝窑参观,挥笔写下了“赞汝窑诗篇”“温柔敦厚传诗艺,玉洁冰清想翠容,汝窑名誉流千载,继往开来此日功”。溥杰赞汝窑天蓝釉问世:“继往开来处,青瓷灿汝窑,中州文物美,十亿口碑高。”
1988年8月28日,“汝窑天青釉”(即“汝官窑”)鉴定会召开。到会的工程师、工艺师一致赞誉汝窑天青釉试验成功。国际专家高度赞扬。汝窑天青釉研制成功,填补我国古陶史上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断代八百多年的汝窑得到恢复。真是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为了发展经济,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县政协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察,认为下列十多处古建筑应予以保护或重建。
一、风穴寺、白云寺风景区。风穴寺创建于北魏,距今1500余年。始名香积寺,唐朝谓白云寺,后世称风穴寺。主要建筑有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金代中佛殿、元代罗汉殿、明代大雄殿、清代伽蓝殿,被誉为中原地面古建筑历史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二、温泉风景区。汝州温泉内含有5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是全国罕见的优质医用矿泉水。据史料记载,汉唐“九帝三后”以及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等曾前往洗浴。女皇武则天也曾三次临幸温泉,并在此建行宫、感慨万端,欣然挥毫,赋就著名诗作《歌汝州温泉》:“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
三、紫云山、观音洞、仙人洞风景区。四、望嵩楼、为唐代刘禹锡所建,他在送廖彦谋的诗中云:“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繁花落尽君辞去,绿草垂杨引远路;东道诸侯皆帮人,留连必是多情处。”古代宋六经在《望嵩楼赋》中赞道:“海日东升,天半云蒸,众仙之窟,百灵所凭,四周屏叠,六扇窗凭,金碧眩影,虚白光凝。……天风有意,吹我先登。……足召千里之胜景,而收百尺之飞楼。……”原楼现已无存,将“乐楼”改成峥嵘轩峻之“望嵩楼”,将成为市内一颗“皇冠明珠”。
五、法行寺。法行寺,本名法华寺,梁武帝与志公禅师讲道之处,中有志公浮图一座。建于唐,高约三十米,塔身下为方形,上为八角形,造型奇特。按年代论,在国内也属罕见,能保留至今。是难能可贵的。
六、文庙。为明洪武三年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为博物馆,是县城内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七、北城门,唐代所建,明洪武年间修复,原城池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六尺,阔二丈二尺,壕堑深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城门,东曰仰京,西曰瞻洛,南曰遵汝,北曰望嵩,上皆筑有敌楼。唐代著名诗人李益,曾有《上汝州城楼》诗:“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这首著名史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邀请名人播讲。可惜,这样一座极有历史价值的“北城门”,现已濒临坍塌。
八、煤山遗址。
九、许由洗耳处。据《高士传》载,尧舜时,许由为避免尧的让位,隐于箕山之野(在城北四十多里处),后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认为这话沾污他耳朵,忙到河边去洗耳,故西城外这河称“洗耳河”。当时,另一高士巢父,牵牛到河里饮水,见许由正在洗耳,问清原故后,认为他把水污脏了,即牵牛到上游饮水,其饮牛处,即今城北之槐树饮村。
十、城东街钟楼,为清雍正二年建,造型奇特,原有宋代古钟一口,传说与风穴寺大钟同时冶铸。
还有一些古迹遗址:
1、丹阳观。
2、玉虎坠桥,在城东南角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坐宫洛阳九龙台。马武约武艺高强的冯异,同保刘秀起事,冯回绝。后来,马武杀了王腾,把人头挂在冯异大门口槐树上,想逼冯出山。冯被冤狱,冯妻携子出逃,在“准提阉”恰遇王腾之女守灵,王女知道冤了冯官人,其子冯义受母命带传家宝“玉虎坠”在南大路叫卖,为准备银两赴洛阳告状。适逢河南府台路经此地,冯义迥避桥下,府台见桥头卧一白虎,忽又跑匿桥下。经人察看,原是一少年。府台认为此人终非俗种,遂收为义子,带赴洛阳,后冯妻与王腾之女,一同到洛阳告状。母子见面,问清原委后,在府台门前点三声大炮,喊冤告状,冤狱终于得雪。这就是传统戏中的《洛阳点炮》。
3、将台。传说是杨六郎点将台,原台基高两丈余,十分壮观。上有玉皇阁及玉皇大帝像,下有古洞口,相传为避明末战乱所挖。洞宽大深邃。
4、财神庙,即现党校院。除大门改建为四层楼外,其余建筑虽有破损,仍不失原貌;伙房即原大殿,卷棚、毗东原有小桥修竹,院内古柏苍松红梅,清静典雅。
建议市委、政府对这些文物有计划地分期进行修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西北风卷着雪花和雨点一连飘洒了七天七夜,1994年11月20日天气才由阴转晴。这天一大早,汝州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原县长陈文杰和夫人谷宝珠,乘坐汽车,带着防寒衣物和学习用品,到离市区百里远的大峪乡马鞍桥山南的田窑村,看望他们挂钩资助的特困学生武铁锋。
武铁锋家境贫穷,父母体弱多病,他刚踏进校门就被迫停学。1993年11月,陈文杰从失学儿童统计表里了解到这一情况,便捐出300元以资助武铁锋使他重返校园。从此,陈文杰和夫人经常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儿童通信,勉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特别是今年11月12日气温突然下降, 陈文杰夫妇一直惦念着武铁锋全家,于是,便准备了20多件御寒衣物和一些学习用品,捆成两个包袱,放在汽车里,要亲自送给武铁锋。
上午11点多,走到大峪东部的五百步坡根前,遇到了满山满路白茫茫冰雪,汽车滑溜着再也上不去了,只好停下来。可是从五百步坡到田窑村还有五公里远。怎么办?
“走着去!”老夫妇二人从车上提出包袱,一人背一个,便向山上攀登。幸亏沿途有人在抢修被大风和冰冻折断的高压电杆和线路,他们边走边问路,直到下午1点多钟,才赶到了人声鼎沸的田窑小学。这儿何以这么热闹?
原来是田窑村委会趁星期日正在学校召集群众大会。老县长应邀向群众做了简短讲演。他从迅速抢修高低压线路和计划生育,以及依据本地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田窑村人听后各个心悦诚服。
小铁锋来了,他的父母也来了。在干部,校长的陪同下,在学校简陋的办公室里见了面。两位老人详细询问了武家的生产生活及铁锋的学习情况后,陈文杰打开包袱,把钢笔、文具和一捆作业本等学习用品,一一赠给小铁锋;谷宝珠打开另一个包袱,把送给铁锋父母及全家的衣物一一交代,同时又从中取出自己亲手为铁锋打的毛衣,让铁锋穿上试试,果真是又合身,又温暖。铁锋全家及在场的人感激得不知说啥才好。
时针已指向下午2点20分,铁锋的母亲和一些干部家属准备回家为客人做饭。老县长阻止说:“开会要紧,别耽误!”说罢,夫妇俩便朝着冰雪茫茫的山下走去。
汝河在奔流,壮歌一曲曲。这是改革潮奔腾溅激的浪花,是时代风雕琢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汝州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陈文杰这样的汝州功臣,使人感慨不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