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平顶山作家群·叶县方阵
吕献臣在他的长篇小说《凤凰楼》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我是2004年3月份结的婚,以前的日子也和千万个农家兄弟一样,把一腔热血青春都洒在了南方那块热土,结婚后才开始蕴酿这部《凤凰楼》的。一年过后,日子过不下去了,把女儿送往远方她姥姥家,又携妻奔赴广东继续加班加点,在流水线上拼命。我这人特一根筋,总是不顾劳累惦念着没写完的作品,常常闹的半夜睡不着,既是睡着了也全是梦境,搅的人心烦。妻劝我不要想写东西的事了,眼下挣钱才是实际。想想也是,现在是经济社会,能挣一把是一把,谁还傻乎乎地天天睡不着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简直是痴人说梦,让人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我明白这一点,可是无论我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梦一般的缠绕,越是想摆脱,越是闹心,到后来竞头脑迟钝、神情恍惚起来。妻怕我神经了,偷偷的让回家的老乡把我末写完的脚本带到了广东,妻说,你写吧,这个家我先担着,看你猴翻精能写个啥?接过妻手里的稿件,我心头颤抖,感谢妻的理解,也懂得妻的埋怨和不满,但我知道这话里有着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那时我刚在一家五金厂提升做仓管,仓库离厂区远,又是八小时制,这样就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经常下午放工后我一个人关上门一写就是华灯初上,有时夜里11点妻下班了,回到出租屋不见我回去,就打一包炒米粉给我送去,有埋怨也有嗔怪,但我总感觉妻的呵护一如那热呼呼的米粉温暖我心。
2007年10月份我们回到家乡,还了结婚时的费用还有一些积蓄,妻开始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我又夜以继日的敲打起了键盘。2007年春节,妻回娘家,临走时劝我要吃好喝好,注意身体,而从她初四走后,我就让姐把院门向外上了锁,把自已关在屋里整整两个星期没出门,过年时备好的年货我也没吃,饥了就吃一包方便面,等过了十六妻回来时,我瘦的皮包骨头,两箱方便面没有了,而炸好的年货就放在的我床头上,早已生了霉点。
2008年5月1日,我终于把全部稿件全部敲打完毕,想着可该和全国劳动人民歇上一口气了,就站在院里大吼一声,结果是我没疯掉,邻家拴着的黑狗挣脱了绳萦差点疯掉。
敲打完了只是完成了《凤凰楼》的雏形,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慎密,查找、求证、更改,一遍又一遍。2008年9月11,妻生下了儿子,高兴之余,我更有了信心冲刺作品,有时深更半夜还坐在桌前,动情处,忍不住洒上一把泪水,兴奋时我也高兴的把键盘拍的哗哗响,结果把儿子给惊醒了,妻就迷糊着叫我哄孩子,于是,我一手揽着儿子,一手握着鼠标,听着儿子的依哑声,呼吸着儿子热呼呼的鼻息,让儿子和我一起伴着黑夜、看着冰花同醉同眠, 经过白天黑夜的努力,前前后后三易其稿、增删八次,这部75字的《凤凰楼》终于在2009年5月15日全部定稿。定稿那天,雷雨初情,女儿说:“爸爸,你看,那儿有一道彩虹。”妻出去看,真的有一圈淡淡的彩虹挂在天边,妻说你应该高兴才是,我却没有过多的欢喜,而是有说不出的忧伤,为什么?就为了这些凤凰,为了我这部付出那么多心血的《凤凰楼》在观众心里能不能飞舞盘旋歌唱……
不管怎么样,我期待着,和大家一起来守候着,为这只将要飞出的凤凰鼓舞!
在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凤凰楼》版权页上标明这部上、下卷的长篇小说是750千字,而我按正文1014页,加8页目录,每页按841个字来计算,全书共计823千字。
初识吕献臣,是2008年的夏天,当时在市委组织部任《平顶山党建》编辑部主任的张耀中先生转给我一摞又厚又重的《凤凰楼》打印稿,我看后深深被作者的精神打动了,随即推荐给了一位搞出版印刷的叫小孔的朋友。后来小孔打电话说是作者想见见我,在一起吃顿饭。我说:“作者那么困难,还吃什么饭?你只用把书出好,让作者少花钱就行!”
这中间我和献臣通过几次电话,鼓励他好好写作。
2009年底,已调到市文联任副主席的张耀中先生代表献臣赠我一套散发着油墨香的长篇巨著《凤凰楼》,我深深为我市文坛又取得的这一累累硕果感到骄傲和自豪,当即打电话向献臣表示祝贺。
今年春节前后,我与献臣进行了三次深谈,共同的经历和爱好,使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010年第1期的《三月》文学刊物又在头题选发了《凤凰楼》的部分章节,正如《编者的话》中所写的那样:
吕献臣这个名字和七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凤凰楼》一起撞疼了我的耳鼓。思忖中,我看到一个高大的黑皮肤的文学青年双脚扎在坚实的中原大地,双目炯炯地遥望着梦一般的远方……
这是我对他最初的描绘。
及至见了他,竟是一个身材矮小,皮肤白皙却又干涩的小伙子,细小的眼睛有时于害羞处躲躲闪闪,但更多的时候他的目光却折射出一种坚毅的力量。
当我手捧《凤凰楼》,读着作者几年间几易其稿,为求得真实的绣工几下江南,至终贷款出版的这部大部头时,我的心不敢怠慢。甚至对这些文字有了敬畏之情。感谢献臣,感谢《凤凰楼》,它的开卷就吸引了我。通篇叙述的不疾不徐,深厚的文学功底,充满大气的结构深深地震撼了我,而《凤凰楼》中走出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更给这部作品涂抹了眩目的色彩。
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些文字见证了作者数年来历经的风雨与苦难。
深冬季节,走进吕献臣的家,破败的院子,简陋的屋子,屋里唯一值钱的东西要数那台从废品站弄来的破电脑了(这是他的写作工具),也是唯一的家用电器……
这是文人的不幸!
当今农村不知还能不能找出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孕育了吕献臣和他的《凤凰楼>。
这又是文坛的幸事!
本期《三月》特发《凤凰楼》几个篇章,以飨读者。
吕献臣的小说书写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故乡”在他的写作字典中,不是一个意念、一个符号,一个灵感,而是一种声音——天籁之音,能净化浮嚣的心灵;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够扭转命运的日益丰盈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诗性——在平凡乃至苦难的日子里能让人对真、善、美依然葆有希望的理想图景。在“故乡”这个平台上,他并不是空无依傍地同普遍经验抗衡与融汇,善、勇气、尊严等等美好的情感都蕴含在人物的心灵深处。他在小说创作中,去描述这种人类的正面力量,和这些正面情感有频密的相遇,以此去寻找人类温暖的家园。
吕献臣是个有理想的小说家,他的写作,铺设了一道向善的台阶,为保持那些美好的、引人向善的、充满悲悯情怀的“恒常的理想”不懈努力。他自己对此有很明确的期待,有位作家曾说过:“我们所能指望的文学对社会的功用就是读者在看的那一瞬间,哪怕只有一秒,被感动了,觉得安静了。好的作家,我理想的引人向善的关怀人的作家,这样的作家一定会引导人们向善,关怀人”。于是,从他的创作开始,“善”在他的作品中已留下了或浅或深的印记。
《凤凰楼》这部洋洋洒洒82万字的宏篇巨著,如同一部摄影机对他的故乡大地、世风人心进行的散点拍摄,而朴拙的诗意就如一条鲜艳的红线把这些闪闪发光的珍珠串成了一根耀眼的项链。豫西南平原上那些有生命的事物,也被赋予了生命的特质,笔墨所到之处,细腻冷隽,却又有别样温暖,诗意埋藏在细节里——历史的细节、经验的细节、写作和表达的细节,自由地出入于小说叙述的虚构和非虚构的领域之中,在单纯、朴拙与和谐之中表达深邃的意蕴。同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吕献臣还较好地处理了小说形式与精神内核的密切关系,不仅是讲故事的方式,而且包括小说的叙事空间的开拓,他都在寻求着一种新的写作的可能性,他很努力地要给读者呈现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小说世界,使人一看到豫西南平原写生集这样的文字,第一时间就能猜出是他的作品。
《凤凰楼》中所细致表现的乡村风物、民间人情、文化记忆,俱灵感动人,可以看出他是要稳稳地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和芸芸众生里,触摸那些往往会被忽略和轻贱的生命,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身心的煎熬和精神的怡然,感受他们卑微中的伟大和屈辱中的尊严,传递对他们真切的同情、关心和敬意。《凤凰楼》中描写的旧貌,流泻的襟怀,让人想起岭南佛门宗师惠能的那段偈语:“身为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吕献臣在调动记忆中的细节和观察到的体悟,俯下身躯去叩问风俗物事、寻常家事和市井风貌所蕴含的人生真谛、恒久诗意。
吕献臣一直保持一颗文学的心,一份宁静致远的意境,在小说创作的茧子里酝酿着生命的温度,他期待着在不断的耕耘里,能营造出温暖的诗意,能达到较高的伦理境界,能对人们的内心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希望吕献臣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读出土地的尊严、流水的坚守,还有天空中高飞岩鹰的向往。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典故,在国人之中,可谓是妇孺皆知的。自从汉朝刘向在《新序》中写出这个小故事,两千多年来,叶公一直被世人嘲笑讥讽。
读了效勇、笑笛兄妹的写的长篇历史小说《叶公》之后,才知道刘向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叶公原来是一个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爱国亲民的大英雄。
作者把楚王熊居为儿子娶亲作为序曲,拉开了一幅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画卷。 楚平王爱美人不顾人伦,是奸臣费无极精心策划的。楚平王父纳子妇的结果是:逐妻、杀子、灭忠臣……把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楚国,迅速推向了亡国的边缘。
在奸臣当道、国势维艰的时刻,沈诸梁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不仅派人侦察费无极的行踪,还千方百计向朝廷进言,终于除掉了祸国殃民的费无极。然而,积重难返,正如囊瓦取代费无极之后,沈尹戍对儿子说的:“那囊瓦可也未必比费无极好过多少,此人看似有几份能力,其实愚蠢之极。当此危难之秋,他不知务修德政,却动用人力、物力修筑新郢都和麦城,说什么和旧都纪南城互为犄角,联络有势。吴兵若至,纵有十座郢城又有何用?唉!沽名钓誉,为祸大矣!”
果然不出沈尹戍所料,由于囊瓦为索取蔡侯宝物,囚禁蔡侯,使蔡国叛楚投吴,引来吴军。又因囊瓦贪工,不顾和左司马沈尹戍的约定,葬送了楚国的主力,吴军才能五战破郢,楚国君臣亡命云中。
在秦军的帮助下,楚昭王复国了。在大封功臣时,沈诸梁被封为叶公。 叶公这个称谓和待遇,不是一般功臣能够得到的。从此之前之后被封公者就可以看出来。楚平王在其嫡兄楚灵王称王时,曾被封为蔡公;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王孙胜,由于王位本应是太子建的,王孙胜才被召回封为白公。
叶公和蔡公、白公不同,他不是因为血统的高贵才当上叶公,而是凭着功劳挣下的。 叶公未抵任所,即遇外敌,他用铁腕手段赶走了郑军,用超凡的胆识,扶立许国新君。然而饥荒、内乱、外敌……都在等候着他。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叶公镇静自若,文用应氏兄弟,武用吴句卑、务光,以安民、恢复生产为突破口,营造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被孔子称道为:“近悦远来”。
这部书有三大特点:一是语言文字优美。二是人物多为刚烈忠直之士。三是写活了巫。
“这里是云梦的西端,碧波流水,浩渺广阔,水面上飘浮着荷叶、菱叶、茭白、芦菰,水中碡瑁、鼋鼍、神龟、蛟鳌等自在游动;往东则是香草蕙圃,里面种有蘅、兰、芷、若等各种香草,以及大片的甘蔗、芭蕉林;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广泽,地势低平,一直到长江巫山才算尽头;在北方的山丘上,生长着数不清的珍贵树木,林中有白虎、玄豹之类的猛兽,树上鸾鸟飞翔,灵猿腾远……”
这是多么美妙、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写到叶公时,作者写道: “只见他身穿一袭大红织绣龙凤的直裾长袍,腰间扎束宽大的革带,以错金蟠螭纹铜带钩系连,身上悬挂以金链贯穿的龙形双璜、玉珩、玉琚、玉瑀、冲牙、玉管等组佩,走动之际,佩玉轻击相撞,声韵悦耳清扬,如同乐奏。”
一个奢侈华贵的楚国贵族跃然纸上。
孔子和叶公会面时,作者写道: “这二人,一个生得高大魁伟,身长九尺六寸,被人呼为‘长人’;另一个长不满七尺,清矍瘦削,弱不胜衣。一个力能扛鼎,精于御射,武力过人,却以学问和德行名满天下;另一个久经战阵,威名远播列国,偏偏风雅随和,俨然文弱士子。”
寥寥数笔,把历史上两个名人,写得如在眼前。
伍子胥掘墓鞭尸后,怒叱带路老者道:“老匹夫,休要口出疯言!你既如此恨我,却为何为我带路?你恨我带兵灭掉楚国,又为何要助我掘楚王陵墓?”
老者道: “楚平王残暴昏庸,得今日之祸,实乃天数,该有此报应。老汉只是顺天行事,并不是助你伍子胥。伍子胥,你领兵伐楚,背叛母邦,你要记住楚平王今日的报应,他日你必会和他一样下场!”
伍子胥脸上肌肉一阵阵抽搐,厉声道:“你勾结本国叛徒,使先君受辱,你可知你自己是何下场?!”
老者仰天大笑,身子抖动,惨然笑道:“我令先君受辱,折尽阳寿,当毙命于今朝!”
一语未了,已扑身撞向石柱,当时脑浆迸溅,死于非命。 在众多人物之中,叶公是主人公。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将一个写智勇双全、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将士、民众为本的人物呈现给读者:他是一个智慧、重感情的人,一个爱民、亲民的好官,一个忠直、勇猛的将军。
当叶公部下要求杀掉降将夫概时,叶公说:“个人的生死永远都抵不过国家的安危重要既然为国效命,生和死都不应该多考虑,还论什么值不值得?”
当戎蛮首领夷铎索要土地图册时,叶公厉声道: “我一直隐忍退让,只为友邦睦邻,不愿挑起战端,却被你视作怯懦可欺。你可知骏马、美妾可以割舍,寸土决不能让!”
当叶公部下都要驱逐孔子时,叶公说:“孔门弟子三千,名扬列国,决不致于如此不堪。三千门下,即使偶有作奸犯科之徒,也无伤孔丘圣名。”
叶公还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官。 叶公上任伊始,叶令子越汇报叶邑情况后,叶公说: “大夫既任叶令一职,能够体恤百姓疾苦,那自然是好事,然而仓廪之中竟然无有存粮,实在太过荒唐!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百姓何以生存?守军焉能不乱?”
当叶公和神医东皋公谈到功名事业时,叶公说: “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使叶邑的百姓不再受苦楚。老丈,你和灵儿再等三年,三年之后,我一定会令叶邑改观,让流落外地的百姓,乐于重归故里。”把一个饥饿、灾祸不断的地方变成乐土,他只给自己三年时间!
叶公说到做到,不到三年,他就把叶邑治理成了一方乐土。
当孔子一行来到叶邑,发现渔翁抓到鱼,很快又放回水里时,十分惊讶,询问时,渔翁说: “叶公明令禁止任何人捞取尚未长成的小鱼。我刚才捕到的就是一条小鱼,所以就放了它。”
孔子赞叹:“叶公的德政达到了最高境界。叶邑的百姓遵守法令,已经成了自觉的行为。
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写活了巫。把 “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贯穿于写巫的全过程。
当叶公和灵子巫罗初识时,巫罗要叶公设法避开灾祸,叶公想的却是:“重任在肩,岂能容他逃避了事?”
当灵子巫罗要为叶公祷神祈寿时,叶公目光灼灼,神情激愤:“我不信天,不信鬼神!如果苍天不死,神鬼有灵,我父亲岂会惨死?我命由我不由天,何须向神鬼祈求!”
崇巫、信巫,是历史上楚国的事实。楚学专家们说:“不写巫,就不能算是写楚国。”叶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叶公沈诸粱》出版后,楚学泰斗就指出了这一点,学术界前辈也有人向作者建议。所以第二部《叶公》作者增加了巫的叙述和描写。
限于篇幅,不能再写了。其实,作者笔下何止一个叶公真实可信,可钦可敬?诸如:洗尹戍、费无极、楚平王、楚昭王、孔子、吴句卑等等,无不活灵活现。我不得不为这两部长篇小说叫好!
我们 这个时代,诗歌注定是孤独的,即使还有一群人在苦苦挣扎。愿做一粒流萤,在黑暗深处寻觅,用尽自己的光和热去突破。打开一扇窗,窗外是和平的世界,被浓浓的爱笼罩着。某一天,成群的流萤点亮灵魂的灯盏,如新郎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或喜或悲,但生活不能停滞。于是,我们成为诗歌的卫士,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足迹,还有殷红的血液。
诗歌的没落,诗人的流浪,这不是宿命!闪烁的星辰湮没月的影子,冷风禁锢泥香。这时,我想到诗人的自杀,当真是从失望的边缘走向了绝望?海子,顾城,方向,戈麦,徐迟……Sappho,Sylvia Plath……这块儿阵地,堆砌了多少白骨?这样的风景是伤感的,荒凉的,更不是一种完美的归宿。
诗歌的希望在哪里?诗人的信心在哪里?坟墓?天堂?我们丢失的是信仰,是赤诚,是温暖。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在于真善美的远离,在于文化的迷失。诗人,是否愿意做一粒流萤,用微弱的灵魂给诗歌导航?孤独是一剂毒药,在灰白的现实里腐蚀脊梁,在金钱的围城里尽情谄媚。诗人,请灿烂地笑起来,如向日葵的花儿一般绽放。那个季节只属于你,我的诗人!
诗人,或纯净,或忧郁,或激昂。诗人的世界没有界限,没有色彩,有的只是沉淀下来的尘埃,一行行诗意。诗人是博爱的,偶尔狭隘,这是生活与理想博弈的结果。不要蔑视诗人的文字,一行行都是力量,是尊严,是水墨画。纯净的诗人,可以流泪,可以疲倦,但离不开爱。忧郁的诗人,可以蜷缩,可以流浪,但离不开童话。激昂的诗人,可以呐喊,可以彷徨,但离不开独立。或现实,或浪漫,在自由的国度游弋,写尽时代的酸甜苦辣,个人的小心情。
由平顶山市叶县大学生村官朱新伟创作的诗集《青春的记忆》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今年40岁的朱新伟,1995年大学毕业后,曾怀揣梦想去广州打工,后又回到家乡在叶县国有粮食企业做业务员和会计,也曾担任过粮管所所长。2005年,已经33岁的朱新伟通过考试和层层选拔成为我市第二批大学生村官。他在工作之余,写诗以言志,抒发自己对农村、对事业、对家庭、对国家的拳拳爱意,集结成诗集《青春的记忆》。该书共有200多首(篇)诗,整部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读朱新伟的诗总有这样的激越情怀在心中震荡,呵,青春!就应该在这样的追求中闪光。“梅花不怕寒,俏立迎春天。荷花水中游,夏日最耀眼。”大海的暂时宁静是为了蓄积爆发的能量,荷塘秋冬的凋零是为了来年明媚的花香,在喧嚣的轰鸣声中,大海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在旺盛的绿叶里,莲花崭露了最美丽的娇颜,呵,人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追求。
朱新伟给我们上了青春追求的不平常的富有哲理的一课,“呼喊”与“沉默”对立统一: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只要不是平淡”。在宁静中蓄积,在呼喊中爆发,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于是,“我”的心再不能平静, “我”喜欢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我”喜欢在追求中创造自己的新生;于是,“我”不会在乎前路的坎坷,山的陡峭,荆棘密布,听从大山的召唤,即使“双脚磨破”,“双手划烂”,也是在所不惜,乐观向上。于是,那险峻陡峭的山路,就变成了“夕阳涂抹”的“小路”;那荆棘密布的灌木丛,也就成了杜鹃啼鸣的婉转。
这是真正的青春追求,这是真正的人生追求,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用自己的心血去体验一切;这是强者人生的宣言:走向远方,走向大山,让自己奋斗的鲜血涂抹人生之路。这是勇敢者的时代强音:走向远方,走向大山,让自己追求的脚步踏平人生崎岖。
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这是何等豪迈的宣言,这是何等昂扬的斗志,“万水千山只等闲”,“乌礞磅礴走泥丸”,人生,只要有执着的追求,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朱新伟的《自励诗》、《人定胜天》、《严酷励大志》等诗,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给我们的启迪是深远的,它激励着人们奋发有为,不甘于平庸,不甘于永远的沉寂,人生,就应该这样去追求。
朱新伟说,只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贤者不悲其身先死,而忧其国之衰。”古人尚有这样的胸怀,何况我们呢?在住村的日子里,我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何不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在广阔天地里搏击一下呢?毛主席在青年时期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种远大抱负和顶天气概令人叹服,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志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是多么伟大而崇高的语言!我们难道就不能从中受到一点触动吗?尽管我们不可能成为伟人,也可能永远是凡人一个。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点平凡的事情而赢得民众的广泛赞誉,对我们而言那就是了不起的光荣和最大的慰藉。
朱新伟在《想蚕有感》中写道:“青春时代热血涌,无限风光从兹始。”他在《无题》中写道:“青山不老春常在,风华少年几今朝?”
青春是一种态势,更是一种财富,
青春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风度。
他选择青春义无反顾,矢志不渝,
青春的追求就是他的追求……
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们要问: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可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霹雳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 青春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飞舞的思绪会聚成一首悲壮的挽歌。
捧读着朱新伟的诗集,在这阳光灿烂,安宁详和的幸福时刻,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斗争中,青年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绚丽夺目呀,这种使命是多么震撼人心啊!
朱新伟让我们看到: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
是的,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失去了还可以得到,惟有青春,对任何人来说都属于“一次性消费”,而且是易耗性消费,所谓“人生易老”,所谓“如白驹之过隙”,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的就是它。
朱新伟的青春记忆是我们由衷的感受到:青春,既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又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是无限美好的生活的滋味,平平淡淡中的一种温馨的享受,有时又是一份静静的逍遥,有时是一份思念的遐想,有时是一个甜甜的无边无际的憧憬。于是,诗情画意的梦,天真纯洁的幻想、无忧无虑的日子,就这样自自然然地汇集成一个灿烂的青春季节。
朱新伟的青春记忆,也许在平淡无奇的世界里使你感到孤寂和落寞,周而复始的生活节拍让你备尝烦躁和无聊。但蓦然之间,你发现在天蓝风轻的春光中,一切都像是透明的,而感到一种超然的力量在心底滋生;也许你为时光的悄然流逝而感到无助与无奈,可当你沉浸于茫茫书海,真实地度过青春的每一分钟,你就会觉青春的生命在静静延伸。
生命易老,时光飞逝,无论失败或是成功,它总是青春的痕迹。我们拥有青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幼蚕破茧而出……
朱新伟的《青春的记忆》启示我们:拥有青春,就应该拥有春的幢憬、夏的蓬勃、秋的浪漫、冬的深刻。朋友们,让我们高举爱国的旗帜,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我们的青春之火,在21世纪的挑战中闪光;让我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在共创祖国辉煌的征程中闪耀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