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作家群·舞钢方阵
舞钢市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寓言,争奇斗艳,异彩纷呈。《舞钢作家丛书》第一辑10册先后问世,为舞钢市文学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
据介绍,2011年成为舞钢市的“出书年”。继《舞钢文丛》之后,舞钢市推出了展示该市作者创作水平的《舞钢作家丛书》。许多文学作者将自己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为舞钢市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年已八旬的杨稼生先生宝刀不老,新出版的散文随笔集《北湾》,收录了他散文创作的精华,成为《舞钢作家丛书》的扛鼎之作。吴庆安的故事集《牛舍琐话》,多篇被《上海故事会》刊登转载,收入《中国最佳故事集》。刘振华的寓言《孔雀和夜莺》、任公的散文集《男人生来好喝酒》、王全水的诗集《绿畴泥香》等作品集,内容厚重,展示了舞钢市作家的创作实力和整体水平,为舞钢作家走向全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稼生,河南唐河人,回族。民盟盟员。曾任舞钢市文联副主席,为河南省政协委员。于195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与人合作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出席过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致力于散文创作60多年,先后出版《海蓝海蓝的眼睛》《我女儿必经此地》《杨稼生散文集》《叩问童心》《今天,你好》《北湾》《两岸书》等散文集。散文《失却的童话》获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海蓝海蓝的眼睛》入选中专语文教材。
2021年10月19日上午,舞钢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走进该市知名作家杨稼生家中,为他送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并表示祝贺。杨稼生于今年6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是该市目前唯一一位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
今年90岁的杨稼生,195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出席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多年来致力于散文创作,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作品,先后出版《海蓝海蓝的眼睛》《我女儿必经此地》《叩问童心》《北湾》《两岸书》等散文集,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引起学界关注。其中,《今天,您好》和《杨稼生散文》由台湾出版社出版发行,美国《读者文摘》《世界日报》等报刊曾多次选载和评介他的作品。
几十年来,杨稼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创作出大量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为舞钢市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也提高了舞钢市的知名度。同时,在创作之余,他不忘初心,热心做好文艺传帮带,指导中青年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享誉文坛的鹰城著名作家杨稼生先生于2023年11月6日在舞钢市人民医院病逝,享年92岁。
杨稼生出生于河南唐河县,中国作协会员。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与友人合作出版短篇小说集《初中毕业生》,1956年出席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1987年,河南省作家协会举办“杨稼生散文研论会,”与会者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杨稼生相继出版有《海蓝海蓝的眼睛》《我女儿必经此地》《叩问童心》《北湾》及与台湾作家、著名诗人痖弦的通信集《两岸书》。《叩问童心》获得杜甫文学奖。
杨稼生曾任舞钢市政协副主席、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舞钢市文联副主席、舞钢市作协主席。
惊悉著名作家杨稼生去世,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我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是啊!像杨稼生老师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死呢?
我不愿意接受这令人痛心的事实!
连日来,我泪如泉涌,悲痛万分,真是一曲衷肠凄风悲,满腔血泪寒天哀啊!
我曾在我编的《风穴文艺》《文艺界》多次编发过杨稼生先生的作品,均在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1992年9月,我邀请杨稼生老师参加了我们汝州市文联与平顶山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计建笔会,我们彻夜深谈,相识相知。我们还邀请杨稼生老师举行了文学报告会,他讲得生动活泼,深受欢迎。在我们组织的赴风穴寺、温泉采风活动中,一路上都能听到杨稼生老师讲的故事。我们白天开会、研讨,晚上就在计建宾馆的会议室听杨稼生老师讲文学创作。我调到平顶山市文联工作后,又在平顶山市首次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与杨稼生老师久别重逢,我们彻夜长谈,共论文与人。我后来又多次到舞钢市看望杨稼生老师,还在他家里吃捞面条,我们还互赠了我们出版的作品集。每次相聚,都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他一再挽留,我依依惜别。
杨稼生老师祖籍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1963年到舞钢市工作生活至今。民盟盟员。曾任民盟河南省委委员,河南省政协六、七两届委员,舞钢市政协三、四两届副主席。河南散文学会理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杨稼生曾出席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1957年以后,自学林业,在舞钢市北湾广植泡桐、毛竹,获许昌地区和舞钢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半个世纪前,时代对这个酷爱文学的新秀,突然演起了变脸术。那时,杨老师饱满的文学理想直指文学名家。因为动机有点白转,就少了红尘滚腾,少了对世事的圆滑和防范。一片树叶正紧抱枝头,期待蓬勃向上时,却被那场政治酷霜扫落了。这位曾和茅盾一起与会中国青年创作大会的青年作家,骤然经历了从中国文学高端,一下子坠到低谷的命运蹦极。理想的断层上,他没有惊魂动魄,呼天唤地,却有很实味的文字:口渴难耐,看见山垭上有一片绿,布满红丝的眼睛潮润了。经常衣衫单薄,几乎赤身挡风,不暖和。用舌头舔碗,舔净了不用刷碗。人生的梦太长太远,我的前半生是栽树,后半生是写作。种子和树苗,赶不走豁牙的小妞,以后也会有自已的长岭,自已的扁担。可以看到他在北湾的苦,也看到他在北湾的淡定。想像里的一介远客行,对山重水复是那么陌生,怅然。可身心和行李已经到此,就先放下过往,慢慢顺着沟埂走进山风。与山水旅游者不同的是,他没有一丝儿的观景兴趣。他衣衫单薄,人还有点饿,前边是世人无法想像的艰苦磨难,等着他去品味。用落魄山野来诠示杨老的当时,正好不多不少。可是大自然是亲切的,那远离政治,奸诈缺席的山旮旯,终是以小溪和竹林的温存,以庄园山水的亲和力,张开了翠绿的怀抱,拥围了落魄文人。此后,又包扎抚慰着他,感染同化着他,让杨老飘在高处的心,慢慢着陆。他写道:北湾的大山挡了外边的尘埃,让我清净安居这些年。
国家林业部偕北京电影制片厂来舞钢录制北湾泡桐、毛竹,辑入科教电影《绿化祖国》,于植树节上映。泡桐成材后,伐木工程持续二年有余,木材出口海外。改革开放后杨稼生重新握笔,以数十篇纪实文字向台湾、向美国介绍大陆风土人情。使舞钢风光和平顶山风光得以在台湾展示,引发台胞回乡探亲投资热潮。
杨稼生的散文《失却的童话》获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奖,主办单位《联合报》副总编痖弦先生2000年5月探访舞钢,并演讲。舞钢,以及舞钢人,进入海外华人文化视线。“舞钢”这个地名,在美国《世界日报》陆续出现。
他的散文《购粮本·记工本》收入《河南1917—1987文学大系》。
他的散文《今天,您好!》由1999年第一期《美国读者文摘》选作卷首语刊出。
他的散文集《海蓝海蓝的眼睛》由河南团省委评为“青少年优秀读物”。
文化随笔《文化这个韧带》《独以俭素为美》获全国一等奖。
他的《自筑篱笆》《第一课》(选自《叩问童心》)《海蓝海蓝的眼睛》收入海峡两岸语文教材。
1992年前杨稼生在海峡两岸共出版散文集五部。1992年以后刊出文章222篇。略分为《文化关怀》《风物关怀》《亲情关怀》《童心关怀》四卷共60万字。其中,也不乏经《参考消息》转载回大陆的。杨稼生选取精粹30万字,以《北湾》为书名出版。
海峡两岸共出版散文集六部:《海蓝海蓝的眼睛》《我女儿必经此地》《杨稼生散文》《叩问童心》《今天,您好!》《北湾》《两岸书》。
北湾终于从一座自然佛门,跳转到禅境。这时候,北湾又从杨老的作品里走出来,走到了我们的联想和朝拜里。我想念北湾,顺着那弯弯的溪水走到唐宋里去,与陶渊明的东篱采菊,柳宗元的愚溪愚石,和苏东坡的人生几度秋凉,聚成圈子。古代大腕儿作家都是因才高遭谤杀谗毁,又因流落界外而成就惊世之作。杨老也享用了此运,用生命践行了中国文坛经典的成名法则,完成了北湾这道命题和命题者的共同飙升。
看看这喧哗世界无处不被吵翻,无聊噪声充当了主旋,无路可逃的现实已经临门。北湾的声音,清笛样醒神,也让我从此多了一念。我决定择取大块时光,沿着竹林夹细的小路,默默走近那座黄泥茅屋,走进那片寓意深长的幽静里。
2000年,作家杨稼生的散文集《叩问童心》由大象出版社出版,15年后,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本散文集在读者中流传15年,被出版社再版,很难得。《叩问童心》中的作品讲述了杨稼生和孙女田田的故事,涉及生命传承和教育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对童心和幼小生命的理解、关怀和引领,适合父母、老师读,也适合孩子读。
《叩问童心》首次出版时,书中的主角田田是初入人世的孩子,再版时,田田已长大成人、融入社会,实际上,这再版的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的童心和童年,是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心灵对话、精神交接、家风传承的故事,证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纯正的书香存有渴望,安静的读书人在安静地读安静的书。
《叩问童心》是杨稼生做文、杨先生的孙女杨田田插画的一部图文并茂的散文集。它主要记述了杨田田成长的一些故事。但这不是一般的“育儿经”,而是一部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著作。
《叩问童心》是一首“真”的诗!一曲“爱”的歌!真情、挚爱贯注全篇。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谁都是一个半圆,两个人扯住手合起来就是一个圆。田田读懂爷爷的时候也是一个圆。我知道我肯定能欢欢喜喜、勤勤恳恳挣来这个‘圆’的。”《叩问童心》的出版说明杨稼生先生已经挣到这个“圆”了。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欣慰和羡慕的一件事啊!然而,爷爷为了挣得这个“圆”所付出的心血,可不是用一般的语言能够形容的。
读此书,我不能不为爷爷在田田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而感动!这种努力中所包含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尤其使我心颤!进而也引起我的许多思考。
爷爷对田田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祖父对孙女的那种爱。由于父母离异,田田在一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对田田的爱,或许还包含着更多的希望——希望田田的健康成长能够挽回她父母的婚姻,希望田田的快乐成长能够补偿命运带给她的缺憾!同时这份爱中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只允许教育成功不允许教育失败!从这部书的许多篇目都可以看出,爷爷的倾心倾力与紧张担忧。
该书首次出版时,作家周同宾在序言中说,杨稼生的文章“离百姓很近,离人心很近,因此,自有其流传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他说中了,《叩问童心》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百姓和人心是文学扎根的地方,文学作品应有根,应有扎根的能力,作品在百姓和人心中扎下根,才不会被时光的浪头卷走。
书中的爷爷和孙女亲密无间,却一个站在岁月的深处,一个站在生命的起点,两人之间隔着苍茫的时间距离。老人凝视和书写孩子的童心,老人的沧桑、凝重,与孩子的天真、轻盈,碰撞、融合,激荡出别样的生命情愫。杨稼生老师怀有一颗儒家的仁心,小孙女怀有一颗天然的童心,仁心与童心的交融,是善与真的交融,必然衍生出美来。杨稼生以仁心引领童心,细心又耐心地引导一个初入世界的人儿,与世界建立起一种合适的关系,这是一种生活教育,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生命启蒙。我从书中读出了两个字:珍惜。爷爷与孙女相互珍惜自不必说。爷爷还引领孙女,把童心中天然的善,转化成对世界的爱与珍惜。从亲人到陌生人,从人到飞鸟、草木,从生命到物什,当珍惜的情愫像涟漪一样不断扩大,由亲人延展到整个世界时,这珍惜就不仅是生命情感,还会化成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商业时代,人们的消费之心日炽,珍惜之心日淡,珍惜世界的情感和观念弥足珍贵。珍惜之情,合乎人道、世道,也合乎天道,所以,传播珍惜之情的作品自然会得到人们的珍惜,也会得到时间的珍惜。
杨稼生的散文集《海蓝海蓝的眼睛》(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犹如一束清新、素雅的山茶花,展放出它独具一格的风姿和馨香,使广大有幸捧读它的人,都不能不细细地凝思它一番,深深地回味它一番。这不仅是因为作家以原宥、同情、怜悯、自责、宽厚组成文章的主旋律,使读者从中体味到他糅进作品中的不寻常的馨香和温暖的情思,不禁发出一声声喟然长叹,赞叹那散文独具的美,这方面自不待言。细细品味先生的文章,让人欣慰的同时,也不免引人声声轻叹!先生经历过这么多磨难,反映在他文章里,却没有一丝的愤怒,郁叹,嗟悲,伤情,报怨,责怪,而是以原宥,同情,爱怜,自责,愧疚,感激的温融来看待社会。他文字的美,似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美得让人心醉,美得让人不敢触碰。作家杨稼生的散文特点在其简介中是这样描述的:他把历史的大体验化为生活的小场景,把小场景中的生活细节和个人心灵写得惊心动魄,使人在一种对应中小中见大,获得历史的大感悟,感悟到人生的大哲理。他是写生纪实的行家,写一小细节而能声情并茂,画意盎然。总是因事生情,情随事发,以情感把事情化开,借以展现出“化者”的心灵世界,进而升华出通向大千世界的感悟。多用小说套路展开情节,章法精巧,讲究细节描写。处理事、情、理之间的关系,是他的散文结构模式。把细腻、丰盈和深沉结合在一起,形成他散文的基本特色。语言诚挚朴实。他的简介前面编印他的散文《钢城偎近青山》《舞钢人》《失却的童话》《今天,您好!》《听鼓》,从这几篇作品可以看出他写散文的方法,看出他的赤心、善心、博爱之心,看出他用情感的投入换来散文的动人。杨稼生的散文《失却的童话》获台湾《联合报》第17届文学奖。
杨稼生先生是享誉全国的当代著名作家,是平顶山当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多年,一生辛勤耕耘,成就卓著。获奖无数。
杨稼生老师幽默含蓄朴实,作品意象鲜活奇妙,曾被许多著名评论家赏评、援引。特别是他崇高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指向,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对人生的感悟寓意深刻,充满乐观自信,手法新颖独特,语言自然灵活,巧妙地融民族特色与现代意识为一体,在文坛独树一帜。
就在那次汝州的文学报告会上,杨稼生就散文创作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作,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散文的创作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感悟,不仅要阅读书籍,更要阅读社会。他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阅读对于创作和人生的重要性。对于散文的创作,他认为,态度的专一和务实是不可或缺的。他强调真实情感的融入、流露。他鼓励大家应该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感恩生活的滋养。随后,杨稼生针对现场学生的提问作了细致的解答,令大家受益匪浅,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杨稼生给现场学生赠送了个人作品集并亲笔签名。讲座在一片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由台湾诗人痖弦和河南作家杨稼生共同著作的《两岸书》研讨会在省文学院召开。该书是痖弦先生和杨稼生几十年来通信的集子。作家李佩甫认为,《两岸书》是两地之间精神上沟通的桥梁,可以从中看到两岸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于河南南阳,是台湾诗坛巨子。其现代诗以甜美典雅、节奏铿锵、意象瑰奇著称,代表作有《痖弦诗集》、《中国新诗研究》、《记哈客诗想》等。杨稼生,1931年生于河南南阳,是我省著名散文家。其散文诚笃、灵秀,代表作有《海蓝海蓝的眼睛》、《叩问童心》、《北湾》等。
上世纪80年代初,痖弦整理大陆曲剧,杨稼生帮助搜集资料,在这项整理过程中,也回忆到中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及民风民俗、农耕文明。他们关注两岸文学走向,有喜有忧,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排斥有伤风化的异色文学。两人感情日笃,通信200多封20多万字,集成《两岸书》,内容涉及文、史、哲,具有史料和文化双重价值。
《两岸书》中,两位老人的友情让我们很感动。他们交往二十多年仅匆匆见过两次面,但他们的书信往来却坚守了二十多年,并且引为知己。让我们也在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 真正的朋友? 甚至他们已经不是两个人的友情,而成为了两个家庭的友情,杨老师的夫人为痖弦先生织毛衣,痖弦先生的夫人桥桥过世之后,每逢祭日杨老师和夫人都要为桥桥点上一炷香,隔海祭奠。痖弦老师也关心着杨老师的孙女田田的成长……两个家庭互相牵挂、互相惦念,在人与人之间互信较为淡薄的今天,尤为让我们感动。
《两岸书》展现了海峡两岸两位老人心心相印、相互鼓励的纯真友情,这种友情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弥足珍贵。《两岸书》是两位老人私人空间的心灵对话,也是一段文坛佳话,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两岸书》保存了大量的民风、民情。痖弦先生是南阳人,二人在书信中记录了大量的南阳民俗习惯,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有些方言俗语面临消失的危险,《两岸书》让有些方言俗语得以保存流传。《两岸书》记录了痖弦儿时的一些轶闻琐事,对研究痖弦的生平经历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两岸书》也反映时代变化,记述了台湾文艺界的轶闻趣事,对研究两岸文学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两位老人二十多年通信不辍的交往,源自他们“同乡、同道、朴实、善良、谦谦君子、和蔼可亲、对文学的执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当今浮躁社会的排斥……”
能诗能文能文章仙岛遽邀名士去,亦和亦介亦豪爽清风时怅故人遥。壮怀犹在风云上,诗卷长留天地间。杨稼生老师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获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啊!
“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授知识千丝万缕如春蚕。”物换星移,岁月如歌。万物换不来杨稼生老师对事业的一份执著,星晨移不去杨稼生老师热情育人的一份忠诚,岁月歌不尽杨稼生老师献身文学事业的一片真情。一份份《钢城》杂志见证了杨稼生老师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杨稼生老师数十载呕心沥血,育就了满园桃李。
我心目中的杨稼生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心、有血有肉的人,他爱妻子、爱儿子,爱孙女,爱同事,爱学生,爱党,爱人民,爱事业。既像运筹帷幄的将军,又像冲锋陷阵的士兵;既像横刀立马的战将,又像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宽厚,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概。杨稼生老师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他善良、坚强、决断、深明大义。当灾难接踵而至时,他毅然承担;在遭受挫折时,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向命运挑战。他在善良、隐忍和包容之外,也有着男子汉的侠义与豪情。我被杨稼生老师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打动了!他身上的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在他身上鼓荡着浩然正气!
杨稼生老师忠诚党的文学事业,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
杨稼生老师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追忆往事,感情充沛;抒发感情,情真意切,使读者如临其境,在美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受到启迪。
杨稼生老师奔走鹰城大地,博览平顶山山川名胜、了解平顶山风土民情、目睹平顶山建设成就之后,以深厚的感情、浓重的笔触再现了平顶山的风采神韵,为宣传、开发建设平顶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稼生老师与人相交,是心与心的相通,情与情的相连,不趋利,不求报。
他关心同志是由本来的人性中的善性所致。作为一个闻名河南省的编辑、作家,他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他是在尽人对人的爱。如果说有什么动机的话,那就是为了让生命少一些负荷,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愉悦;少一些酸苦,多一些宽慰;少一些萎靡,多一些精神。
杨稼生老师游遍了祖国的好山好水,他的文章又是案头山水。这些山水,还包括大地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他十分关注苍生百姓的忧乐冷暖,钟情于底层产生的伟岸超拔的人物,牵挂着亲情友情。他眼中的人物和自然界的山水花木又是相互沟通互为象征的,在审美上,在精神品格上。
我心目中的杨稼生老师,拥有诗人的胸襟。他虽然不是个骑马打仗的英雄,可他拥有英雄的胆略和骨气。
在杨稼生老师身上,既有品如松石的一面,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人若秋水的一面。他的品格似松石,他的情操若秋水。这正是:“品如松石香在骨,人若秋水玉为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老师——杨稼生。
杨稼生老师,你别走!我看到了,你的亲人、朋友和无数的读者都是这样在心里呼唤着。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你知道吗?此刻大家在殡仪馆为您设立了灵堂。不管相识不相识,熟悉还是陌生,人们的哀思和悼念如潮水般不可阻挡。一封封唁电唁函,一条条挽幛挽联,如哀惋而忧郁的诗篇,升腾着追念您的情感。当拥挤的人流缓缓地向您的遗体辞别的时候,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殒人间。三十年教诲,三十载深交,遂为九泉之客,哀哉!悲哉!痛哉!
此时此刻,在殡仪馆,亲人们的的泪水如哗哗啦啦的雨声,震天撼地,这也是大家对您的歌颂,对您的怀念,也是您那悲壮的灵魂感化了苍天大地,人们不愿放您走啊!大家的眼泪,对于您是多么可怜的安慰啊!不,敬爱的杨稼生老师!我们的每一颗心,都是您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杨稼生老师,我为您哭泣!
哭您!我的恩师、我的挚友——杨稼生先生!
舞钢市女作家梁俪千的散文集《千花集》,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千花集》同时列入了《散文百家》杂志社推出的“悦读文丛”系列丛书。梁俪千现供职于舞钢市文联,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梁俪千此前曾当过多年的小学教师,工作之余,她创作出多篇散文佳作,其中一些散文相继被《散文选刊》等杂志转载。此前,她的散文集《两棵树》、《书恩书缘》和诗集《春天的名字叫绽放》曾出版发行。《千花集》一书收录了梁俪千近几年来创作的散文60余篇,其中《两棵树》、《人水之间》、《山间词话》、《那夜,月明星稀》、《那一方风景》等大部分作品,通过对舞钢当地自然风景及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出她对现实生活独特的感悟。
丁元 本名郭自强,1963年出生,河南舞钢人。作品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等,从业新闻媒体多年,但文学之梦未泯,系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楹联学会理事。《那炉那火那温暖-——一代人的乡村记忆》由丁元所著,本书集十多万言,是他的发轫之作。“厚德载物,君子以自强不息”,丁元(郭自强)当会有新作继之问世。文章永远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内心独白,而非人云亦云;作家永远是凡俗的,而非自命清高。其实,人也真不必清高,作家原本是凡俗的。本书是一部带有强烈回忆性质的散文,丁 元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过继给叔叔,由祖父母抚养 长大。《那炉那火那温暖-——一代人的乡村记忆》用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儿时的种种艰辛和趣事,以及到 城市生活后与农村、亲人的种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舞钢市文学艺术的里程碑
刘安庆
《舞钢文萃》,书法家钟惠悟题写封面书名,摄影家岳喜贵、宋立群、路舒华提供封面所用舞钢风景照片,设计师禹磊设计封面。此封面仿佛是一朵艳丽的、硕大的、奇特的、迷人的鲜花吸引读者。时任中共舞钢市委宣传部长郭祥生主编,刘安庆任执行主编,2001年11月出版。时任中共舞钢市委副书记于玲,作家、舞钢市政协原副主席杨稼生分别为该书作序。作家、舞钢市原市长助理栗新白作跋。该书是舞钢市文学艺术的里程碑。
该书中的作品部类比较齐全
该书40多万字,其中有文学、艺术两个部分。文学部分有13类103篇(部、首),即:小小说12篇,散文39篇,杂文2篇,诗歌10首,报告文学3篇,回忆录11篇,剧本2部,小品2篇,电视专题片文学本1部,寓言4篇,新故事2篇,新闻故事7篇,民间文学8篇。艺术部分有14类115件(幅、首),即:书法作品27件,篆刻4件,剪纸2件,国画7件,年画2件,油画3件,漫画2件,烙画1件,摄影50件,盆景3件,根雕3件,奇石1件,河南坠子1段,歌曲3首。
该书共27类218篇(件、部、首),像这样的文学艺术部类比较齐全的书,在省内尚属第一部,全国也很少见。
该书中的作品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代表作
该书中的作品是作者从自己发表、展出的许多作品中挑选出来的,然后经市文艺界有关专家筛选,中共舞钢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市文化局审查,最后印刷出版。
该书中的作品大多数是在省级、国家级单位发表、展出、获奖。栗新白的小小说《告状》获得全国第二届微型小说大赛佳作奖。杨稼生的散文《失却的童话》获台湾《联合报》第17届文学奖。马莉的散文《丽江寻古》在〈中国商报〉发表。刘安庆的散文《石漫滩水库命名记》、《在华佗墓前》、《读阳台宫》、《游接官厅》在对国内外发行的刊物《中州今古》发表。吴庆安的新故事《上海钢珠和外国气筒》入选《河南文学大系》。刘振华的寓言《狐狸和鱼鹰》入选英汉对照版、法汉对照版《中国当代寓言选》。孙长喜的油画《伏牛山雀》获河南省风情油画展一等奖。孙立的硬笔书法获全国第二届“淮川杯”硬笔书法大赛中青年组隶书金奖。姬德顺的行草作品在河南省第9届群众书法展览中获优秀奖。张鸣乾的行草作品参加中原书法大赛。张振英的年画《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杨福长的书法《神州山河》等被入选《中国书画博览经典》。梁葆的行书唐诗获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该书中有不少作品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杨稼生的散文《今天,您好!》被美国《读者文摘》转载。宗强的油画《黄河两岸》、《黄河深处》先后在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展出。宗立的油画《蜡染》等在新加坡展出。郝悦的剪纸《梦中绿化火星》等多幅作品在罗马尼亚、西班牙、澳大利亚参加国际儿童画比赛并获奖。王培东的国画《荷花》、《青气长存》、《三清图》等在日本、法国展出。何运通的篆刻《客至以书当酒》、《志存金石》等作品在日本展出,获国际优秀奖、国际佳作奖,并选入《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
舞钢市作者近10多年来,在地市级以上有关单位发表、展出200多件,其中获国家级奖、国际奖50多件。34位作者参加省级,5位作者参加国家级相关的协会、研究会。这在县级是不多见的。
该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作者简介
该书作品作者的简介内容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发表作品及其照片。
从作者简介可以看出具有广泛性。其中有老一代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根雕盆景艺术家、音乐家。杨稼生1955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1956年3月出席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发表作品300多篇。出版散文集《海蓝海蓝的眼睛》、《我女儿必经此地》、《杨稼生散文集》、《叩问童心》,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歌200余篇(首),在泰国《世界日报》发表散文10多篇。火树上世纪80年代发表诗歌200多首,出版诗集《桃红日记》。杨天定1950年以来在2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杂文200多首(篇),被收入诗集13首,被谱成歌曲1首,获“兵歌奖”2首,被《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收入1首,并出版诗集。宋照岭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省级单位展出、发表书法作品60多幅,并获奖。杨福长50多年来勤学不辍,多幅书法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参展并获奖,其中获首届避暑山庄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聂登城长年如一日练习书法,酷爱正楷与行书。多次参加书法作品展览并获奖,有的被爱好者收藏。陈绍唐上世纪40年代开始展出、发表作品100多幅,呈现出“海派”画风。金光远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作画,与书法并茂。其作品入选黄埔军校学友书法展和河南农民画展,为群众义务作画1000多件,被誉为农民画家。宗强上世纪50年代展出、发表油画《黄河系列》,他研究的黄河文化在规模上达到史无前列,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被收入《世界现代美术作品集》,他的简历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孟应兆从师南阳烙画大师王子光学习烙画,举办个人烙画展,展出40多幅,以山水为主。创作国画70多幅,内容多为山水,大多作品被爱好者收藏。王国昌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作根雕、盆景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参展、发表并获奖,他的作品体现出“中国派”盆景艺术风格。郭冰爱好根艺、篆刻、烙画、盆景、石雕、工艺品制作。根艺作品十二生肖、鸟类、兽类、水族、人物、根书、根画、物品等,有烙画、汉画、图案、敦煌盆景、百寿图、民俗画、十二生肖等,盆景有微型盆景、树桩盆景、山水盆景等,石雕有爱我中华、鸭、孙大圣、送别等。工艺品立体中国象棋棋子外观设计,2000年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933626909。吉振京音乐教学论文曾在省级报刊发表,排练并指挥的革命歌曲曾两次获平顶山市大合唱比赛一等奖。为《安钢舞阳铁矿矿歌》谱曲,获全国大赛银奖,并被收入歌曲集。
其中有中青年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音乐家。栗新白1991年以来在20多家报刊发表小小说200多篇,出版小小说集《绝密》13.7万字。李炳镇1978年以来在50多家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500多篇500多万字,出版《李炳镇散文集》,散文集《流蜜的河》。杨仲伦1985年以来在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其中10多篇获省级、国家级征文奖。出版散文集《大地情韵》、《我心中的红豆》、《踏歌秋野》。刘芳在《河南日报》、《阳光》、《雨花》等报刊发表散文近百篇,其中10多篇被《散文选刊》、《读者》和散文集选载。《九·二三的太阳》获河南省首届报刊副刊一等奖。吴庆安1979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故事100多篇,其中10多篇获省级以上奖励。新故事《大祥与二祥》获河南省首届故事创作一等奖。新故事《老汉与小偷》获上海《故事会》创作三等奖。陈广民在省级以上报刊、电视台、电台发表文艺作品30余篇(部),以戏剧为主,代表作戏曲《梨花洁白》获河南省业余文艺调演特等奖,大型现代戏《被拐卖的人贩子》获河南省第4届戏剧大赛百花奖。杨德田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40多篇,发表大中型剧本40多部。刘振华1980年以来,发表寓言作品190多篇,《狮子大王建桥》获全国第5届金江寓言文学奖。闫多莉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50多篇,其中20多篇获奖。宋东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多篇,被收入大型丛书5篇。孙大凯发表小说、报告文学20余篇,其中获奖2篇。王松凡发表散文18篇,出版散文集2集。陈亚浩发表曲艺段子20余篇,发表散文、报告文学30多篇。任彦国发表散文、报告文学50多篇。郭自强发表散文10多篇,其中获国家级奖3篇。郭雅君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0多篇,其中获省级奖3篇。闫晓丽在省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10多篇(首)。仓超发表诗歌200余首,散文诗及散文200多首,获省级、国家级奖9篇。被收入文集10多篇,出版散文集及诗集,收入作品124篇(首)。曹占武在数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编辑出版报告文学集《钢城群英谱》。张存良发表散文近百篇,其中获省级奖2篇,出版散文集《静夜听雪》。王培东,北京画院专业画家,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他的许多作品出版、参加国内外展览。孙长喜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展出油画作品30多幅,油画《一个演员和她的两个木偶》获河南省第8届美展一等奖。他的多幅作品获省级、国家级奖励。宗立的多幅油画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展出、获优秀奖、二等奖、三等奖、精品奖10多幅。张振英在省级以上单位展出、发表美术作品lO多幅。剪纸《乡音》、《耕》获河南省民间剪纸大赛一、二等奖。杨书聚在省级以上单位展出、发表美术作品40多幅。国画《儿女情怀》获河南省第10届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先后为河南刊物《传奇故事》、《怎样致富》设计封面28套。张继成多次参加地市、省级书画展,并获奖。其中《画魂》参加全国冶金行业书画展,并获奖。谭云川参展、发表国画作品10余幅。国画《竹石图》获全国美展一等奖,《深秋》获河南省美展一等奖。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60多幅。张国晓在国内外上百家权威报刊发表漫画作品200多篇,主持编辑《幽默男女》、《山樱桃漫画》等漫画图书,1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漫画赛事上获奖。姬德顺在省以上单位展出书法作品20多幅,行草书作品获河南省第9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刘新章业余时间爱好书法和篆刻,篆刻100多枚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有的被友人收藏。书法作品获舞钢市“钢城杯”二等奖。杨玉奇多次参加省级书法大赛并获一、二、三等奖。金珍阳的多幅书法作品在地市以上单位参展。其中2幅获三等奖。栗殿刚在20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0多件,其中5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宋立群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50多幅,其中60幅获省以上奖励。摄影作品《为常年流动的养峰人登记》被收入国务院人口登记普查办公室编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1990年人口普查画册》,此画册被存入联合国科教文档案库。摄影作品《厚土》、《东方之子》分别获新中国50年群众文化成就大展一、二等奖。杨海滨在地市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500多幅,作品《姚雪垠》入选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大奖赛。举办个人摄影展2次,展出作品130多幅,受到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李新民在省级以上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多幅,并有多幅获奖。其中《娃哈哈》获中南5省摄影展优秀奖。赵钢城在省级以上10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多幅,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10多幅。岳喜贵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摄影作品100多幅。摄影作品《绿色舞钢》4幅照片被选入《中华绿色明珠·河南卷》。照片《90吨电炉在舞钢建成投产》被《安全周报》头版采用。举办个人摄影展3次,展出照片200多幅。华海忠坠胡伴奏《高山英灵》、《宴席迷》获第2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杨克生创作的歌曲多次获大赛创作奖、作品奖,有的制成盒式录音带发行,或被收入百家词曲精选。创作的歌曲《我也疯狂》被电视剧《魔劫》用作主题歌。
其中有初露锋芒的新秀。李蓓自小学四年级发表作品,已有20多篇散文见于省内外报刊。赵永忠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散文《泰山古树》获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董爱梅在地市以上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20余篇(首),被收入散文集、诗集2篇(首)。梁小娜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品、故事10多篇,其中获一、二等奖5篇。马莉受邀采访10多个国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散文100多篇。刘艳丽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散文20多篇,其中获省级奖1篇。蒋宁在省级报刊发表散文数十篇。初夏风在地市以上报刊发表散文20篇。段泓涛在地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白东亮在地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散文、报告文学80多篇,其中获奖5篇。北儿在地市以上报刊发表散文数十篇。梁东明在省级以上20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40多幅,获奖10多幅。魏卫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300多幅。马松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多幅,其中3幅被省级展览馆收藏。陈新伟在地级、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多幅。李新凤在省级以上展出剪纸作品28幅,获一、二、三等奖5幅。郝悦3岁开始学习剪纸,6岁参加展出并获奖。应邀参加全国妇联等单位举办的活动,获“21世纪之星”优秀奖。多幅作品被送国外参加国际比赛,获优秀奖、金奖、银奖10多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剪纸作品500多幅。阮祥迪在省级以上参展书法作品4件,获省级优秀奖1件。张小会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市书法展,入选第25届日本东京青少年书法大赛。曾获舞钢市妇女书法大赛第一名。金小红多次参加书法展,曾获河南省书法比赛三等奖,舞钢市书法比赛三等奖。
这是一支力量较强的文学艺术创作队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坚持业余创作,辛勤笔耕,数年不辍。他们运用不同的形式给人民增添了喜悦,增添了光彩,增添了生活内容,为发展文明贡献了力量,功绩卓越,有口皆碑。
该书是学习文艺创作的教科书
该书中作品形成自己特点的作者简介中,有对其写作特点描述的文字,与其作品形成鲜明对照,这样对初学创作者起到教学作用。
作家栗新白的简介中有这样的描述:他的小小说大都是活枝活叶带着露水带着泥土摆在读者眼前。很多篇都会让人一路读来,一路笑声。他的小小说颂扬真善美,鞭挞丑恶假,偏重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善于从大千世界扑捉某一细节,某个侧面,善于把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加以艺术概括,把那些能传神的、有特征的、表现本质的选择出来,不加喧染,不加修饰,寥寥几笔予以勾勒,篇幅短小精焊,构思精巧,结尾出人意料,令人惊叹或思考。叙述洗炼,语言灵动朴实,少见“编”痕,诙谐、幽默、有韵味。他的简介前面编印他的代表作《一条金项链》、《告状》、《绝密》、《黑枪》,读后略加思考,便能悟出上述写作特点,给初学者以启迪。
作家杨稼生的散文特点在其简介中是这样描述的:他把历史的大体验化为生活的小场景,把小场景中的生活细节和个人心灵写得惊心动魄,使人在一种对应中小中见大,获得历史的大感悟,感悟到人生的大哲理。他是写生纪实的行家,写一小细节而能声情并茂,画意盎然。总是因事生情,情随事发,以情感把事情化开,借以展现出“化者”的心灵世界,进而升华出通向大干世界的感悟。多用小说套路展开情节,章法精巧,讲究细节描写。处理事、情、理之间的关系,是他的散文结构模式。把细腻、丰盈和深沉结合在一起,形成他散文的基本特色。语言诚挚朴实。他的简介前面编印他的散文《钢城偎近青山》、《舞钢人》、《失却的童话》、《今天,您好!》、《听鼓》,从这几篇作品可以看出他写散文的方法,看出他的赤心、善心、博爱之心,看出他用情感的投入换来散文的动人。
作家丁元的散文运用多种构思技巧、呈现画面技巧、加强感染技巧、丰富知识技巧,形成他的山村性、故事性、平凡性、质朴性、民俗性、知识性、创新性的风格,得到读者们的赞扬。文道撰写的16000多字的书评《丁元散文吸引人的技巧》,被中国散文网、中国论文网、中国作家网等网刊发。
作家任公的散文运用美化文面技巧、装饰主体技巧、激发感染技巧、引人向上技巧,形成他的情感美、个性美、内质美、形象美、朴素美、瑰丽美、飘逸美、幽默美、知识美、新颖美、向上美的风格,受到读者们的赞颂。文道撰写的16000多字的书评《任公散文诱人喜爱的技巧》,被中国散文网、中国论文网、中国作家网等网发表。
剧作家陈广民的剧本生活气息浓,现实感较强,故事环环紧扣,引人人胜,剧团愿演,众爱看。该书编印他的剧本《被拐卖的人贩子》表现了他这一写作特点。《被》剧成为舞钢市豫剧团和平顶山市豫剧团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
作家吴庆安创作的新故事能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或给人以启示,或起一定的教育作用,或在娱乐中获得精神享受。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构思新颖,情节奇特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局巧妙,出人意料。语言朴实,口语化。易讲、易传、易记。他曾应邀参加河南《故事家》、上海《故事会》编辑部举办的故事研讨会,在会上介绍创作经验。该书收入他的《上海钢球和外国气筒》、《老汉与小偷》表现出上述写作技法。
作家刘振华的寓言语言幽默、富有哲理,思想深刻,切中时弊,讽刺性强,勇于干预生活,富于忧患意识。从该书中的《音乐家和厨子》、《狐狸和鱼鹰》、《马骡和驴骡》、《狐狸和螃蟹赛跑》,可以看出他的这一创作技巧。他写寓言的技巧受到读者们的称赞。文道撰写的8000多字的书评《刘振华塑造寓言形象的技巧》,被中国寓言网、中国论文网、中国作家网等网采用。
诗人胡吉祥认为诗是最高雅的语言文学作品。他把写诗作为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他的诗形象、生动、空灵、感人。其作品风格清新明快,以豪放为主,亦有婉约之作。该书选入的《石漫澄波》、《望江南·舞钢市》透视出他的写作风格。
书法家宋照岭的书法作品《祝贺香港回归》被选入该书。此作品表现出他的书法大气,注意力度的表现,有古树盘根之美,结体宏伟、开阔,线条涩而不滞,给人以奋进之感。
篆刻家何运通的篆刻作品灵动多变,刀法豪爽,或天真雅拙,或古朴深厚,或雄强宏放,或一意孤行而颇具野味。所作肖形印,简略、变形、夸张且自然生动。他的这一风格从该书选入他的两幅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国画家陈绍唐的画属于“海派”画风,以花鸟见长,用笔潇洒自如,浓墨重彩,构图灵活多变,笔下的翎毛花卉一气呵成,无不形神兼备,有大师吴昌硕之风。该书选入他的作品《硕果累累》,细细品味便能悟出他的上述技法。
油画家宗强的《黄河系列之一•陶》被选入该书。他提炼出色彩肌理,让动物、山石等鬼使神差般逐渐演变异化,呈现出超越时空的形式美。其作品构思奇特,想象非凡,手法多变,将历史与现实、原始与未来,自然与非自然的事物及其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创造力。把黄河文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黄河这一古老的画题,走向现代,走向未来。
摄影家栗殿刚的作品以黑白照为主。工业题材作品讲究气势、力度;人物作品注意表现内心世界。追求暗房制作质量及被摄体质感效果。能妥善处理黑白灰三者关系,对光线敏感。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形象语言丰富。尤其善长抓拍和制作低调照片。他的作品受到专家的称赞和读者的欢迎。该书选入他的《沸腾的车间》、《甘南之秋》、《长江三峡闸门》、《1200吨超重机》、《5万吨货轮》表现了他的创作风格。
根雕盆景艺术家王国昌的盆景《独秀》(小叶女桢,树龄60年),根雕《孔雀》被选入该书。他的盆景作品体现出“中国派”盆景艺术的风格。将情感深藏于造型的审美意象之中,让人观之回味无穷。造型因树制宜,多变化,动感强;自然清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既运用岭南派大树型制作法,又汲取苏扬派扎片技法。他的根雕作品,因根施艺。分为三类:根艺,呈现出形神兼备的鸟、兽、虫、鱼,或人物形态;根雕艺术品,有观赏价值,也有实用价值;根韵,保持树根的原形,不像任何物态,显示其自身的自然之美。
其他作家、诗人、剧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作曲家的作品及创作技法对习作者都起到示范作用。
《舞钢文萃》中的作品,有的描绘出邓小平、冯玉祥、张树芝当年在舞钢的闪光身影及动人话语,有的描绘出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感人故事,有的描绘出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光辉形象,有的描绘出舞钢人开发建设舞钢的历程及其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有的描绘出中国轧机之王的勃勃雄姿及其卓越贡献,有的描绘出三次名闻世界的石漫滩水库发生的不平凡的事迹,有的描绘出舞钢市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风光……
这些作品质朴健康,清新可人,充满时代气息,少有浮夸造作之态,少有无病呻吟之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题材和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浓郁的舞钢风情。这些作品囊括了全市优秀作者的优秀之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30年来文艺的实绩。起到教化作用,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体裁:文学评论
刘安庆简历
刘安庆笔名文道,中国当代方志学者、河南省地方史志系统修志特殊贡献者、燕京文化开发研究院特约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亚李亚天皇地皇人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