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关于打造鹰城作家群的调研与思考【十四】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1-03
50884

       刘梦贤先生怀着深厚的感情,用泣血之笔精雕细刻的长篇报告文学《党魂》,讴歌了80多岁的老军医张炳然把功勋章当作压力和动力,以医报国,不忘责任,救人救命护医德的感人事迹,通篇文字铿锵,激情四溢,多处催人泪下,发人深思。张炳然老人和我们心中敬佩的模范人物有一个共性:无私、无畏、忘我、不计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炳然已是白发苍苍八十多岁的古稀老人。退休前带病工作,兢兢业业,成就辉煌。退休后二十多年来仍带病,退休不离岗。在有限的生命里争取为人民多做一点好事。受到上级干休所和军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活教材,这是一部接地气得源泉振聋发聩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认真学习。

       一个沉潜60多年的英雄,一个深深扎根在群众中的典型。这就是张炳然——生活于我们身边的模范人物。他是一个集各种大美于一身的平凡人,又是一个我们时代的英雄。他身上的英雄气,在战争年代喷发的是英雄的胆气、豪气,在和平年代表现的是英雄的真气、静气。年过八十的张炳然老人体弱多病,无限的加班,无休止的熬夜,本来体质较差的他病魔天天在他身体周围转悠。他随时都有被击倒的可能性。两次脑溢血几乎夺去了他的生命。但他没有被死神吓倒。相反,更坚定了他对人民服务的决心。更加强了他实现科技强军的愿望。

       英雄可以不问出身,但英雄不可能没有来历。英雄的形象是崇高的,因为英雄本身就崇高。即便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即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人立一次功已不容易,难的是一次又一次立功,立大功,立新功。张炳然就是这样一位屡屡立功的英雄。英雄前仆后继,英雄血染征衣。英雄的事迹荡气回肠,英雄的光芒长存人间。世间的英雄本色,各有不同。张炳然英雄本色一个重要部分在于他的平民本色、平凡本色。这是英雄的新境界,是张炳然对我们这个时代英雄角色新的诠释。这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很平凡,很平静,很平常,是时代的荣光,也是这片厚重土地的荣光。这样的英雄的形象,是社会主旋律中激越、雄壮的一章之外,绕梁三日、余音袅袅的一章。唯其寻常,才更显其不寻常;唯其平凡,才更显其不平凡。

       时代不老,英雄不老。英雄不老,时代常新。我们河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我们河南从来就有涌出时代英雄的气场。我们河南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其多样性、丰富性所表现的是价值的多样性、丰富性。

       英雄的高尚,在于他有坦荡高尚的灵魂。在张炳然那里,它是正气凛然,刚正不阿,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平淡不能泯,是迎风开怀的猛士之气,是顾盼神飞的隐者之韵。张炳然一生都在对社会对他人做着有益的奉献,且所作所为有鲜明的特性。这是英雄的底色,还是他做人的本色。

       英雄不会老,因为英雄的光辉事迹已书写成历史。我们的时代需要张炳然这样的英雄,我们的时代呼唤涌现更多的英雄。作为大写的人,他的行为已与我们的心灵构成了对应,已与我们的社会的精神所在构成共生关系。英雄精神的存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英雄张炳然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六十多年的革命里程,他悟出了一条真理,无私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无畏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无畏才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生,像焦裕录、雷锋、黄继光、董存瑞……

       张炳然!想到了做到了。在六十年风风雨雨艰难的里程中,他用十多枚功勋章,科技奖,模范奖,优秀知识份子奖,学雷锋积极分子等,证明了他是一个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合格的共产党员。

       他!不为洋人的超高薪、利所动。

       他!从一个英俊年轻的军官,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满脸黑斑,低头、弯腰、腿拐的老人,至今还没停下脚步。无怨无悔。

       他!没有放下在党旗下宣誓举起的右手,他退休不离岗,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义诊。

       他!坐着轮椅给患者看病,坐着轮椅搞科研,坐着轮椅交党费。

       张炳然!在老伴去世火化那一天,他忍着极大悲痛,还忘不了他的病人!仍然到病房为患者理疗。他,一天也没休假。他的行动事迹让不少人震憾,落泪。

       他!推了六十多年的“小车”并没有停下来。

       张炳然!他!怀着朴素的信念,抬起他那抬不起的头,直起他伸不直的腰,拖着他不灵活的腿,迈着坚实的步伐仍在前进着!

       张炳然!在自己生命有限的日子里,为祖国、为人民、为党、为实现中国梦,走完自己最后一段生命的里程。

       我给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朗读《党魂》时,大家沉浸在老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读到感人之处,好多人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市文联一位作家抒发感慨:“张炳然是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更是和平年代的标杆。更震撼人心的是,60年如一日,怀着一颗平常心讲奉献、讲工作,体现了‘三平’精神的深刻含义,是我们的精神楷模。”

       市文联办公室的同志说,张炳然老人身上体现的“三平”精神很值得学习和思考,在工作中要以英雄为榜样,始终不放松对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改造,正确对待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做事。

       大家眼含热泪认真阅读《党魂》这部报告文学精品力作,纷纷表示要以张炳然老先生为榜样,再立新功。

       有关部门应该要求大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进行评比展览。把英雄的精神化做动力,化做使命,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践行先进性,去做,去拼搏。

       《河南报告文学》编辑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平日里他们也注意在各行各业基层一线发现典型人物加以宣传报道,但时间长了,就有些程式化,而像张炳然这样的老英雄,在工作岗位一干就是60年,比照英雄自己觉得很惭愧。

       《党魂》这部报告文学力作启示我们,今后宣传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基层、瞄向一线,从普通群众中发掘真实感人的典型事迹,从而鼓舞全省干部群众为河南省的赶超发展奋勇争先。‘共产党不会抹煞人,有功的人,共产党不会忘记你,品德好的人都会有人知道,现在不知道,将来以后也会知道的……’这样一位永远对党保持忠诚的老英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炳然老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他60年不懈的坚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而不悔,这种精神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是他!没有放下在党旗前宣誓举起的右手。是他铭记入党时的誓言。六十多年来,他用汗水和生命在平平淡淡的医疗事业中创造了辉煌。

       十多枚二等功、三等功、嘉奖及先进奖、专利、联合国颁发给他们团队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国务院为表彰张炳然对医疗事业的突出贡献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奖。证明了他的医术医德和人品。

       是他!牢记科技强军的信念,呕心沥血创造了军队医疗器械专利技术十多种科技进步奖,在全国全军推广应用。尤其是“电员针(现改为恒流脉冲电源针)”引起了国内外中医界针灸界的强烈反响。专家称之为中国针灸界的一场革命。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付全有亲自接见了张炳然教授。

       张炳然牢记中华民族兴衰史,又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耻辱,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落后就得挨打。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军队服务,为医疗事业服务。他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全军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科研上,为推动全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军官兵身体素质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炳然视患者为亲人,视战士们为子女。被他治好站起来的患者数以万计,他用人品和道德树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平凡形象。和他相处过十几年的时任老院长感慨地说:“老张退休前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拼命工作,退休后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离开岗位。如今八十多岁反而更加‘疯狂’”。

       他不为多枚功勋章而骄傲,他不为获奖数十项而自满;他的专著、论文数十篇(本)名震中外,却从不向别人谈起;他不为正军级工资待遇、科技四级而奢华;他不为美国、意大利、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国家超高薪的诱惑所打动。他仍然坚守在患者的病床边,在这块没有硝烟的净土上,默默地工作着。

       是他!把自己的奖金和工资用于救济贫困人员和搞科研。在他心中只有患者和战士,六十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只要病人的需要,他视为“命令”。拄拐仗、坐轮椅为患者治病。

       “我们要像张炳然一样,做一名有信仰的党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张炳然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立足本职工作,把学习老英雄的精神转化成我们工作的动力。

       学习张炳然的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学习张炳然的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累;学习张炳然的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牺牲奉献的无私精神,勇于吃苦,乐于奉献,拼搏进取;学习张炳然的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无欲无求的难能境界,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

       当前学习张炳然先进事迹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行动,就是要把英雄的精神化做动力,化为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为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做贡献。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炳然同志的三种精神。一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迎着炮火冲锋陷阵,还是带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张炳然都是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居功不傲的谦虚情怀。张炳然同志过着一般人的普通生活,不表功,不伸手。这是一种淡定,一份执著。三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革命几十年,环境变了,精神没变,这是一种坚守,一种韧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张炳然同志的精神,大力弘扬“公道正派,科学严谨,优质高效,勤勉廉俭”的优良作风,做新时期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党员。

       大家纷纷表示,张炳然老人是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代表。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认为党员干部都应如此,摩顶放踵地牺牲,毫无保留地奉献,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忠诚于党的事业。令人感动,让人敬佩。

       安贫乐道不求索取,隐功埋名奋斗在医疗第一线,但又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以学习英雄老人张炳然的先进事迹为契机,通过英雄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比、剖析自己,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投入到工作中来。

       张炳然老人顾全大局的崇高境界,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淡泊名利、永葆本色的优秀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都要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无悔信念。

       张炳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张炳然无疑是我们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之际,广大党员学习张炳然的事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刘梦贤先生发现的张炳然这个实实在在的典型,提醒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扑下身子,到民间、到百姓中,汲取感人的力量,激励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张炳然,他有用血与肉换来的让我们仰视的荣誉,却没有将其视为谋取功名利禄的资本;他能从容坦荡地做好从军人、军医,转换到退休仍不忘病人的角色,他没有丝毫的愤慨与不平;他数十年坚决拒绝来自各方的帮助,却始终不忘为患者无私奉献……

       人的一生,有的轰轰烈烈,却迅速被忘记;有的默默无闻,却常常被人记起;张炳然的一生,既轰轰烈烈,又默默无闻,将永存世间!

       我的老朋友,叶县作协主席王长伟老兄,给我传来了叶县小学高级教师孟宪宇的文稿,要我为其作序。我觉得对此人不了解,对他的文稿更没有见过,究竟是好是坏,心里连点底都没有,这序从何做起?我真不想接这个活,想推掉这个差事。但无奈我和长伟老兄兄弟情深,心中的想法无法说出口。只好在中秋长假期间展开文稿,想看了以后再和长伟老兄谈谈我的看法。

       没想到一打开文稿,就有点止不住想看下去的感觉。文稿说不上辞藻华丽,更说不上有什么经典之语。但是整篇文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原野的花香。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小学教学,在他的笔下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无法不去品味。能和混沌未开的小儿如此亲密的相处,那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关爱,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守,一种只有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奉献。还得要有稳住脾气,耐住寂寞,顶得住冷嘲热讽,守得住清贫的勇气。我从他下面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中,找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赞叹:


      一、 “创设情境,诱导入门

       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识字的重点阶段。学习一词语,练习一些句子,目的为以后的识字、说话、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一般常规来说,学生进入了三年级,在继续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就要学说、写一段话、一篇文的时候了,是属于学生新的练习作业。这新型的作业,靠他们自己去完成,甚至要求说清楚讲明白,这对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实属感到困难。尤其个别差生,一提到“作文”二字,往往就给吓倒了。所以,这时老师的正确诱导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此,为了让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地入门,我先采用“创设情境”法,使学生既被动又主动。在作文之前,组织他们愉快地做游戏、做活动,活动过程由我自己统一安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有始有终。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忆所做过程,再有先有后(有序)地进行说、写。我还有意地给学生提示:想想当时的情景怎样,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个别学生又怎么样等,要一一写清楚。到了最后,又是怎样的结束?(结果)。另外,要求学生说、写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话去叙述,一定做到实话实说。

       当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切忌用不切合学生知识的语言、冷僻的词语去提示,更不能故意给情节添油加醋,使学生无法琢磨。我曾经给学生创设过“接力赛”、“扳手腕”、“贴鼻子”、“看跳绳”等许多情景。学生大多写得很真实,一些学生还写得相当有声色。只要有这样成功的开始,学生对“作文”一词的概念也就渐渐地理解了——无非是把要说的话写在书面上罢了。随后,我就开始给他们任意布置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做到的、听到的人和事,进行自由自在地写作了。就这样,学生也渐渐地由被动到主动,由客人变成了主人。

说到这里,传统上有一种是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创设情景”法,也就是让学生“填空白”的作文法。填写的人和事有时来自老师的假设。由于这种方法不一定符合所有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的说话会勉强拼凑,不自如。此法虽然对部分学生有效,但也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不好主动“找米下锅”。


       二、 观察生活,选才适度

       学生的作文逐步入门,自己能够“找米下锅了”,但对自己生活中的材料有时会选材不适。无论对其事情的理解与否,一见就写,其结果写出的文章不理想。比如,我曾教过一个平时写作文还算差不多的女学生,由于选材不适,竟写出了以下的内容。写他一天晚上同奶奶一起去看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也都在第一段中交待了。接着写道:“和奶奶走到的时候戏正在唱着,我们急忙把凳子放在台子前面看起来了。锣和鼓打一阵停一阵,出来了一位女人,她的脸和衣服都很漂亮。一会儿,又出来个花白脸男人,他很凶恶,手里的刀对着女人指来指去的,很吓人。那个女人歪着头,瞪着眼睛,还不停地骂着。后来,又出来一个男的,鬼头鬼脑的,他手里还拿了一把火,在台子上跳来跳去的,还把火甩到了台子的下边,落到了我们的面前,台子上的女人赶紧从桌子上跳下来跑了。”她还接着写道:“我看见了火,心里很害怕,怕火再从台子上掉下来烧住了我。我不敢看,赶紧钻到了奶奶的怀里,一会儿就睡着了。戏唱完后,奶奶把我叫醒,又和奶奶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位同学她这次看戏的确是真的,据说那天晚上唱的是《火焚绣楼》.这个学生写她这天晚上同奶奶去看戏可见是够晚的,可能是奶奶收拾完家务以后的原因吧。她写这次看戏,从文章内容中是反映不出她的高兴的,只能是一节没头没尾的“流水账”。这个同学可见不懂这出古装戏,对戏的原委根本不知道,再加上没头尾,她更不可能把这篇作文写得有重点、有中心、有联想。

       我以此篇作文为例子,在班上给学生讲了这篇作文的选材不合适,学生听了也觉得写得没什么意思。当时我给学生讲了,究其原因,是其选材太大了,不适合自己的知识特点,让全班学生引以为戒。我还给学生反复讲,材料必须“筛选”,即使材料再多,也要选那些有话可说,有道理可讲,并且能够说清楚说明白有联想的材料,真正地体现出“挑拣之意”。

       说到这里,究竟哪些材料合适呢?我对学生说过,像“公鸡斗架”、“妈妈织毛衣”、“有趣的游戏”、“有趣的电视节目”……不一定材料小,非轰轰烈烈,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事隔几年,我还记忆犹新,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曾经写过《我是我家的吃将》一文,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夸奖。这个男孩平时是个爱说爱动的学生,说他是他家的吃将是他妈妈在家说他的,是真实事,一个星期天吃了十多个肉包子。他把吃包子的心情、味道、吃法、次数、个数都写得具体形象,我在班上念了之后,文章中的趣味逗乐了全班的学生。另外,我还为学生写过《鸭群为庭院添乐趣》一文,其中写鸭子的争食、抢食、涮食等动人情景,还激起了学生的捧腹大笑。你说只要留心了,观察仔细了,生活中的小事不照样是写作的好素材,运用他们不照样能写出好的作文吗?

       综上所述,要求学生写好作文,选才适度是何等的重要。


       三、评改作文,抓好两头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要经过老师的评改,用评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我也没有忽视。

       当评改作文时,我把那些写得好的挑出来在班上评讲,让大家学习,这是最平常的事。不过,有时发现了较好的选材,可他们却没把作文写好,往往是开头结尾很好,内容空洞无物,或词语句子不妥等。也就是说,骨架可以,而血肉不行。为了不失其好的选材,我宁肯不惜一切,甚至对其投入百分之八九十的加工,改写得内容充实,符合事理,且富有情感。改好后几乎是满篇红,血淋淋的,但名义上仍是该生之作。并且也做为好的作文在班上评讲,随后也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之中,供大家阅读借鉴。

       这样,一来能使学生倍受到鼓励 ,因为他得了表扬;二来虽然作文的大部分是老师写出来的,但他也会自觉地发现,老师给改写的地方确实比自己写的强,以后绝对能默默地学习、改进、提高;再者也是把榜样和形象树立在大家身边,让大家学习赶超。

       发现了较差的作文,我也要挑选出来,也在班上公开讲评,并且指出差的地方,怎样改,为什么,纠正一定做到“对症下药”。不过,我切忌拿学生的一些不妥词语、句子作话柄、作笑料,更不武断地批评、训斥这些学生,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以上的做法又叫“抓两头带中间”。“两头”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批改、评讲,“中间”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扬长避短,明竞暗赛。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也很普遍。


       四、老师“下水”,堪称一招

       老师写“下水文”是大家通常熟悉的方法,也是大家公认的好方法。每在给学生布置写作文,并又细致认真地讲解之后,我往往是身先士卒,亲自下水,坐在学生面前,和学生写同一题材的作文(日记),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作文,尽量写学生与我同时了解的人和事。这法子好得很:能照顾全体学生;能影响、熏陶学生;能启发感悟学生;也能使部分学生收到对老师的言讲而不明,听了后确心领神会的好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从中得到了“意会”。可以说,我这一招最灵,也最受学生的欢迎。

       《我的自行车》、《钉子——我的榜样》、《十六会上》、《鸭群给庭院添乐趣》、《他变了》、《读军礼有感》、《教师节有感》、《我家的石榴树》、《假如我是一股泉水》、《春天的力量》、《现在学好还不晚》、《邮递员来了》------等都是我给学生写过的下水文,均对我所教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几十篇小文,至今我仍珍贵地存放着——因为必要时我还要用它来辅导我未来的学生。

       我写的《我爱家乡的西瓜》、《鸡妈妈与鸭孩子》被学区(中心校)领导推荐并分别刊登在《小学生读写报》和《小学生学习报》上。《鸭群给庭院添乐趣》、《假如我是一股泉水》亦曾荣获2003年全国第四届教师写作优秀奖。是的,用此法不但对辅导学生的写作是一个捷径,而且,也的的确确提高了我自己。


       写“下水文”一举多得,我何不这样做?

       搞好作文教学的方法实在很多,前人总结出的多读多背、坚持写日记等许多宝贵经验,我也在一一采纳发扬。还有许多埋藏在我们脚下而待发现的新方法,更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努力去研究、去探讨。以上是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浅谈。不过,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相比,一定会差距很大,今后务必多多向他们学习、领教,得到更多更完善的方法,为今后搞好作文教学再迈一个新台阶。”

       孟宪宇先生满篇文稿中写的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写的都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还有对故土、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对恩师、对学生情、对邻里情的深情回忆,是对社会状况的深刻剖析。难得他这种令人感动的情愫,难得他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在当前这种相对感情虚伪的世界里,真情难得,我欣赏他这种情怀。

       我和宪宇先生现在还没有谋面,但是他的文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他的文稿中看到了一个刻苦发奋、深研不辍、穷极人间道理的执拗形象,文如其人,从他的文稿中我能读出它的分量。

       由于时间匆匆,书中的很多精华还没有仔细研读,所以很难写出较为深入的序言来,在此向宪宇先生致歉。以后我还要找时间好好将宪宇先生的书读几遍,和宪宇成为书中神交的好朋友

       不喘冒昧说了几句,此文不能算为序,算是对宪宇先生“心灵家园”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

       河南省平顶山市诗词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鹰城》杂志总编辑贾宏文先生将他近年来精心创作的《鹰城赋》、《汝州赋》、《郏县赋》、《宝丰赋》、《鲁山赋》、《舞钢赋》、《叶县赋》、《尧山赋》、《鹰城内、外八景诗》、《生肖十二咏》、《中国传统节日六章》、《植物四君吟》、《十大先皇》、《春秋十圣》、《古代十大名君》、《古代四大谋士》、《古代四大名相》、《古代四大忠臣》、《古代十大名臣》、《古代十大名将》、《古代四大才女》、《新中国开国十大领袖》、《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游旅行吟》、《感事抒怀》、《友情酬赠》、《词曲辑》、《自由诗》等结集为《近湖斋诗赋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贺!这些作品大部分都在《平顶山日报》、《中州诗词》、《尧山》、《鹰城》、《文艺界》、《鹰城炎黄》、《万花山》、《尧神》、《叶县史蕴》等报刊发表过,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新浪网的《平顶山诗词协会》博客推出后,一夜之间,全国竟有数十家博客引用,好评如潮,点击数万人次。他的《鹰城内、外八景诗》还被平顶山市博物馆精雕细刻制成版面并对外展览。这是贾宏文先生博览群书,研究历史,奔走鹰城大地,游览鹰城山川名胜、了解鹰城风土民情、采访鹰城诸家企业,目睹鹰城新建设新成就之后,以深厚的感情、浓重的笔触再现了鹰城的风采神韵,为宣传、开发建设平顶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游遍了平顶山的好山好水,他的文章又是案头山水。这些山水,还包括鹰城大地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他十分关注苍生百姓的忧乐冷暖,钟情于底层产生的伟岸超拔的人物,牵挂着亲情友情。他眼中的人物和自然界的山水花木又是相互沟通互为象征的,在审美上,在精神品格上。我心目中的贾宏文,既拥有诗人的宽阔胸襟,又拥有英雄的胆略和骨气。《近湖斋诗赋集》以吟颂、揽胜、抒怀、人生为基本框架,收录了诗人多年来的诗词赋作品。《游旅行吟》以诗的形式记录了作者采风、游历祖国山川河流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对祖国秀美山河的游子情怀。屐痕处处,诗意盎然。《感事抒怀》、《读书杂咏》等专辑则深情地讴歌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亲人的无比热爱、眷恋的赤子情愫。语出心扉,诗浓情厚。他的题画诗,更是画家肆意泼墨、纵情挥洒情感时的画龙点睛、诗意补白。通览《近湖斋诗赋集》,我深深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所感染。诗人文笔朴实,感情真挚,一如他的为人,积极、热情、平和、清正,于朴实中熔铸高远的诗意,于平和中抒发挚热的情怀。先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年来,宏文先生在工作之余,去过不少地方,游览祖国风光,山水名胜古迹,更加丰富了他诗词的创作,他写出了不少诗词名篇。例如《辛卯中秋湛河行》诗:银盘脉脉挂捂桐,河畔徜徉赏月明。五秩重学偕重悟,一生无愧亦无惊。长求意适情和悦,总企心闲体太平。世路悠悠轻毁誉,从容漫向宽处行。《走进宝丰产业集聚区》诗:果然虎踞复龙蟠,一马平川名企连。万客接踵商联袂,百家聚首济鹰原。旭源海宝产能好,盛日恒基效益全。古邑涅槃凭善政,扶摇直上九重天。诗里有情、有景,有今昔变化对比和赞赏,实乃好诗。他在《井冈山》一诗中写道:罗霄山脉有奇缘,一代新国孕其间。党率工农井冈立,枪偕理想赣湘旋。旌旗万杆挥民意,鏖战千回斩匪顽。星火随风能大势,冰霜过后看燎原。诗人对井冈山感情深厚,确实发自肺腑。诗人画意写真情,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另如《韶山行》诗:究竟韶山怎不同?毓出伟彦愧真龙。清心染魄千峦翠,启智怡情万木荣。慈母殷殷滋壮志,良师谆谆毓高情。诸般因素皆关要,根本终凭意向弘。有景、有情、有忆、有思。风光秀丽,令人神往。诗人对自己长辈,亲朋亡友,也深深怀念,牢记心上。如《己丑瞻烈士陵园》诗:荒草深深掩祭台,馆窗紧闭满尘埃。当年战士原无悔,今代后侪多忘怀。西帝阿灵花拥冢,东倭神社雾凝炱。叹我忠烈安息处,只见萋萋漫九垓。《己丑初冬怀段兄》诗:盛夏郏城笼翠微,浓浓诗意共霞飞。高朋相聚如得月,佳句同吟胜举杯。后悉小疴匆赴郑,又闻噩耗惊炸雷。临窗恸立西北望,万木萧疏朔风吹。诗词悲切感人,情谊真挚。读了宏文先生关于人生处世,交友共事,淡泊名利等方面的诗作,深有感触,默默称赞。如他在《丙戌五十感怀》诗中写到:一自除蒙半百来,农兵商仕悟俗埃。卅年劳骨红颜褪,六味洇身睿智开。三教九流汲灼见,五行八作识良侪。往昔经历皆财富,信步今朝少悒怀。二自琼台忘前因,沦谪浊世五十春。荷锄桑梓韶光贶,戎马云南壮岁津。转业盈亏洇日夜,退职平仄赋秋春。蓦然回首潇潇路,似否凤凰经火新?诗好,词美,寓意深刻。他为人正直,不谋私利,品德高尚,难能可贵。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某些人把前途,看成了“钱”途,宏文先生与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诗很注意韵脚,读起来合辙压韵,且朗朗上口,意境高远。涓涓细流终汇成海,辛勤耕耘总能丰收。宏文先生写出了今日美好生活图景,也成就了他多年的心愿。他的事业硕果满枝,诗也同样取得了丰收。他还喜欢书法创作,望着先生那一件件或雄浑有力、神采飞扬,或典雅秀美、潇洒飘逸的书法精品,“大气蕴骨法,典雅藏秀色”的诗句跃然心头。愿宏文先生的诗和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再攀新高峰!贾宏文先生的《近湖斋诗赋集》沐浴着神奇东方辉煌璀璨的朝阳,承接着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文脉,吸着神州大地中华母亲的乳汁,依托着现实生活,注视着深邃历史,应运而生。这里花草树木丛生繁茂,襟怀宽广,包容万象,以厚德载物的人文元素,彰显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这里花团锦簇青枝绿叶,一派生机蓬勃,作者能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宝藏中摄取养分,来滋润和美化自己的家园。这里是思想家探寻真理的园地!这里是艺术家展现才华的舞台!这里是外地人了解平顶山的窗口!这里是上班族排遣疲乏吸取精神力量的地方!在这本书中,新鲜空气会让您更加舒适、愉快、健康!在这本书中,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会让您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这本书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让您享受到格外的温馨和知识的熏陶!在这本书中,可以聆听时代前进的足音!在这本书中,可以感知社会进步的信息!在这本书中,可以了解人民大众的呼声!在这本书中,可以领略人类文明的风采!在这本书中,可以饱览祖国各地和平顶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五代名厨》第四章《四代传人》

下一篇关于打造鹰城作家群的调研与思考【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