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毛泽东被称为“毛奇”的由来

作者:佚名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03-21
16035

  毛泽东,举世公认的伟大战略家。我本人对毛爷爷相当敬仰和崇拜。
  毛泽东还是小孩的时候,给大人的印象就是头脑相当聪明,思维往往与其他小孩不同,有人评价这个小孩学东西,“悟性极高”。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友人、同学称为“毛奇”。毛奇,是普鲁士(后来的德国)著名军事家,享誉世界。当时大家给年纪轻轻的毛泽东起个绰号叫“毛奇”,也真是恰如其分。因为,毛泽东确实是位“奇人”,才华横溢,胆略和洞察力、意志力、领导能力超人。而为何大家要给他起个带有敬意的绰号“毛奇”呢,和毛泽东二十四岁干的一桩非凡的事有关。这件事看了,确实是感觉他的才能真是了不起,不服不行啊。
  1917年,毛泽东二十四岁时,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四个字:兵荒马乱。1917年的中国,军阀割据,南北分裂,民不聊生。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北京政府,为了将北方势力挺进南方,任命陆军部次长傅良佐为湖南省督军。这一来,引起了南方军阀的不满,于是,双方就你来我往的打仗夺地盘。这么一个社会环境,老百姓就是跟着倒霉。长沙城内的学校也经常让军阀的军队霸占作为军营,正常的教学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全都保证不了;有不少学校的教育经费被大批削减连课都教不了,动不动就停课放假。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呆了五年,学校被军阀部队糟蹋了好几次。为了保护学校,校方组织了“学生志愿军”,还增设了“兵式操”的科目,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年轻的毛泽东由于足智多谋,才能出众,此前又在旧军队中当过兵,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威信,被公推为学生志愿军的连长(学校模仿军队建制也设立了各级建制)。
  这年11月,湖南督军傅良佐与桂系军阀谭浩明开战,遭受惨败。消息传来,傅率城内的残兵败将离开长沙,仓皇出逃。而此时,谭浩明军队的主力尚在衡山、湘乡一带,不能即刻赶到长沙。这样长沙一时间突然成了无政府状态,市民惊恐万分。等战事逼近长沙,连炮声都听得到,傅良佐部的溃兵随处可见。湖南一师位于长沙南郊,正是溃军北撤的必经之路。当时军阀的军队,军纪败坏,赌博、抽大烟、强奸、抢劫,甚至绑票勒索赎金这些事层出不穷,根本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学校害怕溃军占据学校,打劫奸淫抢掠,伤及学生,决定全体师生转移到城东五里的阿弥岭去躲避兵祸。毛泽东得知后,急忙找到校长,恳请校长不要“弃校”。毛泽东认为,外面战事混乱,跑到外边去躲避恐怕更为危险,而学校没人了,乱兵更会闯入洗劫。所以毛泽东主张“离校不如护校”,只有利用学校墙高宅深的优势,加上学生护卫,“方可保自身和学校无虞”。校方权衡再三,觉得毛泽东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毛泽东的眼光和思维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毛泽东将学校内所有的体育尖子组织起来,并委以带头护校的重责。接着,他号召同学们将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搬出来,堵住所有通向外界的校门,并在院内构筑壁垒,准备作战。同时他还采取从前湖南农民护院的老办法,率领学生们将竹片削成锐利的锋尖,插在校园围墙上,并布置学生在各个通道处“持枪”站岗,“昼夜巡逻,警卫非常。”而学生手中的武器,其实是些普通农具和上操用的木枪、棍棒,并没有什么真枪。
  两天后,零星的溃兵开始陆续进城。他们经过一师门前时,见大门紧闭,并有威严的“学生军”放哨巡逻,一时竟不敢擅入骚扰。毛泽东获悉这一情况后断定:这批前线溃军,目前还不知长沙城内的虚实,所以不敢贸然四处乱闯。同时,毛泽东又探得情况,还有近4000溃兵正在距学校南几里的地方,并到附近农家抢劫。全校师生闻听,当时陷入恐慌。毛泽东胆略过人,亲自乔装打扮,冒着危险出去打探。根据探得的情况,他分析:这些傅部溃兵眼下既惊慌又疲惫,虽知道傅良佐已率部逃走,却不知道桂军尚未进城,正如惊弓之鸟。一旦他们知道长沙只是一座空城,便会大胆闯入城内,奸淫掳掠,胡作非为,长沙市民和自己的学校必将惨遭荼毒。因此,毛泽东认为,必须趁溃兵惊魂未定,设法将他们赶走,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毛泽东遂向校方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和冒险的建议:“主动出击”,组织学生志愿军截击溃兵!这可真是个玩命的行动啊。校长听罢眼珠子都发直。一堆老师学生,手里还没枪,去向几千乱兵“主动出击”?这是主动送命去了!润之啊,你疯了吗?
  而毛泽东则继续晓以利害:干坐着想躲,是躲不过去的。等几千乱兵进来,那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了,届时师生们全都是案板上的鱼肉,将任人宰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宁可冒着天大的危险也要主动出击,缴了乱兵的械,赶走这支溃军,以确保长沙城和学校的绝对安全!最终,毛泽东这个极为冒险的建议得到校方及全体师生的一致拥护和支持。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下险棋了!毛泽东首先组织起一支由百余名健壮胆大的同学参加的志愿军,作好出发准备,并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即:手持自制木枪等“武器”,兵分三路潜出学校,悄悄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以形成对溃兵的包围之势。而后,他持学校公函前去南区警察局借人,请求他们派员增援。
  晚饭后,第一师范的100余名学生志愿军一律穿上平日操练时的军装,同“借来”的20余名荷枪实弹的警察一道,在操场集合,由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做战前动员——就这么一百多号人。
  毛泽东亲率一支队伍,迂回到北洋溃军正面,准备阻拦其进路。其他两路则分别包抄溃军的后路和东路,警察则扼守学校背后的制高点——妙高峰山头。沿途上,又有一些学生发动起来的农民和工人夜校的学员,手持农具、木棒、铜锣和大鼓等,陆续加入到队伍中来。深夜,各路队伍已各就各位。这时敌情出现了:影影绰绰的溃兵队伍沿着铁路线向北进发。当这支溃军进入到学生和警察等潜伏的地域不远时,毛泽东立即命令埋伏在山头上的警察鸣枪三响。霎时间,只见写有“桂”字、“湘”字和“粤”字的灯笼,一起点燃。漫山遍野,灯火通明。随后,毛泽东又令警察放了一阵排枪,其余持木枪的同学则在洋油桶里大放爆竹。远处,则军号阵阵,锣鼓喧天。一场“激战”就这样打响了。——我在《地雷战》看过桶里边放鞭炮迷惑日本鬼子,没想到毛泽东早就用过这招。
  过了一会,毛泽东命令停止打枪,并让几个同学用桂林话一遍遍高喊:“傅良佐已经跑了,桂军已经进城了!……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吧!……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就放你们回家!……”
  溃兵在这黑乎乎的夜间,根本不知毛泽东队伍的虚实,被漫山突如其来的枪声、炮声、锣鼓声、呼喊声镇住了,顿时大乱。
  由于不知城内虚实,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毛泽东摸透了溃军的心态,趁势急派代表前去交涉。不一会,只见溃军队伍中纷纷举出了白衬衣,表示愿意投降缴械。
  毛泽东速派人将他们引到一师的前坪,命令他们放下武器,随后又令他们全体后退十步。3000余人居然都很听话。全校师生见状,简直喜出望外。当晚,在安排好溃军的食宿后,一师师生倾巢出动,一齐前来收拾枪支。他们扛的扛,抬的抬,将缴获的武器全部运进学校,堆了满满一礼堂。
  次日,毛泽东等人又向长沙商会筹集遣散溃兵回家所需的经费。商会本就惧怕溃军留在城里,这会严重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十分高兴地捐出了一大笔钱。 毛泽东给溃兵每人分发五至七元大洋,并亲自将他们送上开往武汉的火车。几千人的乱兵,就这样叫二十四岁的毛润之给耍了个服服贴贴做鸟兽散。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学校保住了,整个长沙城也躲过了一场溃军的洗劫。年仅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勇略过人,率领区区一百多号人,虚张声势,攻心为上,楞是缴了几千条枪,吓跑了几千溃兵,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事后,第一师范的师生还有长沙的警察,都夸毛泽东这个小子“一身是胆”,并送他一个绰号叫“毛奇”,奇人,奇才啊!
  事后,他的同班同学邹蕴真曾经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不假思索,当即有理有据地回答道:“败军若有意劫城,当晚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闲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言语中充满自信。毛泽东的胆识、见地、智谋真是不服不行!多年后,毛泽东在与友人闲谈时也说过此事,笑着说,要说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这平生“第一次”指挥的军事行动,简直是传奇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毛主席的一生,不就是传奇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王国维:冬烘加火腿

下一篇探秘青年的曹操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