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广东卷 回到原点
作者:《扬子楼市》地产评论员 刘莉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从去年4月中旬“国十条”亮剑开始,楼市调控的举措可谓是源源不断,招招致命,即便进入了2011年,仍在“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调控”,而且还有备用的“政策大棒”高悬在市场头上。
长达一年的坚决而又精准的调控,颠覆了各方认为调控就是“空调”的传统印象,也打压了楼市的野蛮生长,让市场回归到健康理性的原点。 时值六月,正是炎热夏季的开端,若在往年,此时正是楼市“买房如同买白菜、房价共销量齐飞”的季节。犹记得,楼市火爆的时候,市民买房都是靠“抢”,无论江宁还是江北,河西还是城东,只要传出开盘信息,无论深夜还是凌晨,总有购房者提前一两天就奔赴售楼处“安营扎寨”,风雨无阻。 当年土地市场也是高潮迭起,地王频出,虽然“面粉比面包还贵”,不过开发商似乎丝毫不担心,做服装的,开餐馆的,乃至卖猪肉的都开始进军房地产市场,一掷千金大肆圈地。跑土地条口的媒体同行至今都记得,有一次拍地加价N轮,眼看到了傍晚快六点还没分出胜负,于是国土局给大家定了盒饭,吃完再继续拍。 房价更是一天一个样,2007年时,南京有家楼盘就因为“一小时涨价1200元/平方米”而轰动全国。即便这样,买房人的热情依然挡不住,有位老大爷一早出门去买菜,经过一家楼盘时看到售楼处外有人排队,于是他菜也不买了,排队去买房,连户型图长啥样都没看,就花掉了几十万。 这还不算最疯狂的,在早前买房的无不大赚特赚的示范效应下,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掀起了全民投资热,国家发改委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近期就透露,他的一个学生一个人在东莞就买了680套房! 疯狂注定不能长久。去年至今,政府痛下决心,疾风骤雨般的调控组合拳过后,燥热的楼市已经明显退烧,逐渐回归原点。限购限贷的重拳之下,楼市投机投资等需求泡沫被挤压,首次置业以及改善居住的刚需成为市场主流,开盘卖了一半已经算是不错。最让买房人感到欣慰的则是,涨价潮在调控后也是戛然而止,楼市回归理性定价的原点已经是大势所趋。 阅卷点评 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地产媒体工作者,作者亲身经历了南京房地产市场的花开花落,从燥热到冷静,从疯狂到理性,逐渐恢复了本来面目。这是原点的回归,更是新起点的开始。 四川卷 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 要求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总有一种期待 作者:南京中信通信技术部 许学锋
要说我的期待真的太多。
我期待物价不要涨飞快、食品可以放心买、看病可以不要钱、爱情不要成买卖……大部分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能实现是锦上添花,不能实现也无妨。但是有一种期待,我是以无比迫切的心情希望其立刻、马上就能实现的,它决定了我下半辈子的幸福指数、家庭地位、财富基数、社会身份……眼下能集这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期待之源非房子莫属了。
天知道,我对房价可以降下来的期待有多么的迫切。
这样的期待,当然未必人人都会有的。比如我的好友陈扬,他父亲资产数千万,家里的别墅一套比一套大,也许,陈扬的期待就是他能离开家人的庇护,让自己早点单飞。
至于跟我最要好的同事魏星阳,他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期待,他的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领导,结婚前给他在繁华地段、高档小区买了一套140m2的大房子,直接实现终极置业。
我只是个外地来宁的农村孩子,虽然智商尚可,毕业于名牌大学就职于薪水相对较高的公司,无奈家底太薄,全凭自己白手起家,目前一家三代5口人“蜗居”的62m2二手房还是在2006年拿出工作3年所有积蓄,省吃俭用买下来的,至今还有20万的按揭。据说我这套房子原房主在1998年买的时候才2600多元一平方,我买的时候单价已经高达7500元了,整整上涨了将近3倍。
不过和河西现在的房价相比,这个价格早就不值一提。我曾经多少次地祈祷,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我在2006年重新选择,一定选套带学区的大三房,哪怕多借点钱。估计像我这样后悔到肠子都青了的人一抓就一大把。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我迫切地需要换套大一点的三房,我和老婆孩子、妈妈和妹妹就足以填满家里的两个房间,偶然亲朋来访越发显得房子逼仄。但现实无情,城区学区好点、地段好点、小区好点的房子无一不是近2万的单价,按照120m2算就要240万,卖掉现在的房子也才115万,全部首付后125万的按揭分30年还,每个月还款近7000元,未来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如果选择在郊区、户口,就学都将成为问题。
纠结啊,纠结,我只能寄希望于降价,降一点再降一点,能让我们普通市民能有希望改善居住的空间,不再为基本的“住”愁白了头。
阅卷点评
“满纸肺腑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让房价降的迫切与渴望跃然纸上,让人顿生共鸣。
江苏卷
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拒绝平庸
作者: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住宅研究中心主任 史辉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直致力于住宅产品设计研发的设计师,我们难道仅仅是复制,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那么住宅产品应该怎样?应有怎样的社会角色和价值取向呢?
去解析这问题,我们需要去回归到住宅的本质,去寻求住宅价值的标尺。住宅本身应该是人文的,它服务于人的身心,满足人们的归属感。因此每个住宅产品都会根据项目的性格要求,各有侧重的塑造不同的建筑风格,营造不同的居住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进程让我们面临着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住宅产品更应该在节约环保上迈出领先的步伐。
房地产开发竞争如此激烈,因此更加需要开发商能够聚焦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居住空间的深度解读,以及对产品的文化提炼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提升客户的居住感受,从而提供差异化的宜居产品。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无锡太湖新城。在建筑规划理念上,为了根据项目的现状条件,将之充分利用,我们引入了“社区客厅”理念,营造生活便利的氛围;将城市绿化带作为社区绿地,使之成为开放的休闲绿地;将基地中被城市道路分割形成的五个地块自然形成五个组团,在尊重城市规划的条件下每个组团相对独立,用建筑进行对称的围合,形成“私家庭院”,并将住宅底层架空,每幢用半封闭连廊相接,使庭园中人的视觉与城市关联。由此产生有序的链接:“社区客厅”——“入口大堂”——“景观廊道”——“私家庭园”——住宅大堂——住户这样一个完整空间序列。
房地产的发展根植于城市的成长,而面对土地资源的局限性,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高品质的住宅产品,才能不辜负这片土地,才能满足人们的安居乐业之需求。
未来的优秀住宅产品应该是能够给人们提供人文生活环境的生态建筑,它的发展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共生,运用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阅卷点评
拒绝平庸,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容易下笔难。作者从建筑师的角度,提出房地产的发展应当根植于城市的成长,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共生,语言平实,却字字切中肯綮。
#p#副标题#e#
安徽卷 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时间在流逝 作者:江苏香溢置业副总经理 张良 流逝的不仅是时间。恒变的一定是楼市。 2010年的春天,当地产人沉醉于枝头春意闹的和煦春风里时,预料之外的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横空出世。一时间,吹乱一池春水,落红无数。花开易见落难寻,街前愁煞地产人!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不期而遇。无可奈何之日,小园香径,多了许多徘徊又徘徊的地产人的身影。 虽然流火的七月如愿给了这个市场些许暖意,但未到金秋,严冬就又逼近。真个是啊,秋风秋雨愁杀人!长风万里,送走了秋雁,愁绪满怀际,抽刀难断东流水,举杯不销愁。多舛的楼市,很难给地产人以更多的理性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更多给予地产人的,是疲惫地应对,苦苦的求索。 这年的冬天,来的似乎比以往平时更晚一些,但似乎并不是非常的寒冷。驿外断桥边,腊梅花初开。 可是,又一次可是,报春的,未及盛放,就又遇风雪。幽幽一缕香,只能在深深旧梦中荡漾了。于是,地产人慨叹,,它带给恒变的市场的,究竟会为何物? 2011,又是一年春来到。本以为,吹面不寒杨柳风,可是,春风骀荡,却春寒料峭。原应是开到荼縻花事了,孰料花事已了,芬芳仍未见。不经意间,我们进入了初夏。可堪期待吗?今年的榴花开得能红些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恒变的市场中,流逝的岁月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能做什么呢?地产人在过去的近三年的时光里,在不停地“被功课”的同时,也在不间歇地思索,再思索:肯定不变的,是外在的变化;这个,我们无从改变,只有适应、适应、再适应;应该不变的,是我们内在的坚定与执着,坚定于地产的明天,执着于真诚地与客户对话,这个,我们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 转眼,又到粽叶飘香时,夏季即将来临。我们可以期待,我们还可以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在炎炎夏日里,为精神找一片清凉地,与内心对话,与市场神谈:问世间,房为何物,直教人,一生相许? 阅卷点评 作者古诗词功底深厚,文笔优美,深刻地阐述了在时间的流逝中,虽然市场的外部条件不断在改变,但是作为地产人,与购房者真诚对话这一点必须坚持、再坚持。 上海卷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不会过去 作者:天正集团南京置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营销总监 顾红艳 端午驾车去曲阜拜谒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特地在孔庙的“鲁壁”前留影。孔子第九代孙孔鲋生逢秦始皇焚书坑儒,便将《尚书》、《礼》、《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鲁恭王拆除孔府旧宅,发现了这批书籍。这批书籍与后世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儒学经典一样光照后世,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领悟,任凭世事沧桑,总有一些思想、典籍、印记如血脉相承,它们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仍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滋养,正如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关于打倒“孔家店”、掘坟曝尸的任何痕迹,导游的说辞里一句也没有提及,就好像麻姑一挥手中的拂尘,烟消云散,近在40多年前的浩劫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砸碎的石碑可以复制,焚毁的诗书可以再版,而且,竟然有人已在孔子墓前放置了功德箱。难道真如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一方面我们在埋怨,历史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考据正史野史,也难得真相;同时我们也选择性地记忆,把愿意留下来的强化甚至美化甚至虚夸,把不愿意见到的删除、掩埋甚至歪曲。若干年后,后来人更无从考证当今了。 “一切都会过去”可以理解成人处困境时的达观,南京人挂在嘴边的“多大事啊”也算是一种佐证;但也可以理解成泥沙俱下的一种掩饰和搪塞,让人麻痹,不要执着于对现状的不满,“哎呀,你们不要这样那样的,都会过去的”。 可是雁过留声,水过留痕,一切真的都会过去吗? 回程途中去徐州看那些汉家烟阙,走过龟山汉墓长长的甬道,触摸石头打凿出来的墙壁、立柱,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端详长袖善舞的陶俑、泥胎微笑的眼神,人会恍惚起来。有人立志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有人说要追求长乐未央,也有人说喜欢金屋藏娇……破碎了的是秦砖汉瓦,留下来的是生生不息的属于我们的文化源流。 落下了职业病,到哪里都喜欢拍建筑的照片,心里还拿它们和现在的房子比较,金声玉振的牌坊、勾心斗角的斗拱、蟠龙翻腾的立柱自然不是什么寻常人家都有的,毕竟千百年风雨侵蚀,在唐槐宋柏的掩映下也能站到今天供人敬仰,不知现今那些更宏伟更壮观的楼堂能留多久,好在我们的定向爆破技术还不错,20年后就可以拆掉重建。 每个人都站在他自己的那个小小的坐标上看过去,看未来。 要是说,一切都过去,在过去的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会遗忘什么?如果说一切都不会过去,又留下了什么?这个绕口令一样的题目,不会时时纠缠着我们。但是偶尔会思索一下,有时候茫然,有时候清晰。 阅卷点评 作者思路开阔,视角独特。看似发思古之幽情,实质抽丝剥茧,解剖现实。尽管思维发散,却始终紧扣主题,文采斐然,实属难得之佳作。 重庆卷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学生说“她就和我们的妈妈一样”。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情有独钟 作者:南京城开集团副总经理 曹湘宁 拿下城开御园开发用地的当天,我们回公司开了一个会,会议结束之后,“建一个一步到位的房子”的想法就被确立下来,这也是后来城开御园在推广中提及的“终极置业”。 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提及房地产的大陆电视剧,对于其他情节没有太多印象了,但是当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大概意思是说,中国的老百姓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买到的却只是七十年产权的低质房。 产权时限这个事情姑且不论,作为开发商,我们所能做的,是把房子本身优化优化再优化。 如何“一步到位”被御园项目组反复研讨,从紫金山、玄武湖这些跟项目有关的关键字里,我们把“科技”、“生态”、“舒适”确立成御园项目的主基调,为此,项目组一干人远赴德国进行了考察,除了坚定了建造科技住宅的信念之外,更是幸运地邀请到德国KOOPX(誉德)建筑设计集团作为御园项目的产品设计公司。 在产品确立下来之后,很多业内的好友提出善意的质疑,谁都知道,精装修房的施工成本等各方面都要比毛坯房要繁琐很多,何况还是科技住宅。但是在明故宫这块地上,南京城开集团建造出一个低密度的多层物业,为的是让居住者与土地更为亲近、与历史更为亲密,也因此坚定地“舍易求难”,选择以超越目前市场主流的高科技节能住宅为发展方向,前者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后者,则是出于对未来的责任。 而作为一个南京本土企业,对于南京的感情和解读自然是有自己的固执和坚持的,也因为是本土企业,对于南京的气候条件,对于南京人的居住习惯会有更深刻和透彻的理解,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加之科技系统的构建,城开御园已经逐步实现了我们最初的“一步到位”和“终极置业”的理想。 阅卷点评 从文中可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科技住宅”的。全文语言平实流畅,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将一段开发史娓娓道来。 天津卷 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任选两种,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镜子 作者:南京万唐置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斌 是个神奇的物件,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于楼市而言,有两面镜子可作为我们的重要工具: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可望人眼不能及之遥远;显微镜,可察人眼不能及之细微,二者各有妙用。 为稳定楼市,政府出台限购令、限贷令,房地产投资需求、改善需求被限制,随后国内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大跌,跌幅30-70%不等,已经有人用熊市来形容当下的房地产市场。毋庸置疑,限购和限贷这两限令不取消,大部分开发商的现金流都将吃紧。但就此断言熊市来临,未免失之偏颇。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望远镜来看看欧美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之前,是一直向上发展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之前,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人均GDP在6000-10000美元之间时,市场稳定发展。我们的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果明年两限令逐步退出,市场会重新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两限令退出之前,要想跑赢大市,超越竞争对手,则需要用到显微镜。 首先,我们要用显微镜来放大、解剖标杆企业的优点。比如产品,我们服务的一个项目近期要上市。为了把产品做好,我们搜集了十几个一、二线城市类似项目的资料,然后重点考察、研究万科、龙湖、华润这三家标杆企业在上海、重庆的项目。对目标项目分专题解剖研究,从建筑立面、房型到景观、建材设备部品等逐个专题研究,历时四年,考察十六次,拍照五千张,考察资料详尽全面。接下来,同样用显微镜来控制我们的品质,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每个细节、每种材料都仔细推敲。比如项目外墙的线条用的是米色的涂料,为了调出适合阴天、晴天等各种气候特点的米色,我们先后与设计院、效果图公司、模型公司、材料供应商调出了二十多块色板来比较,最终在颜色非常接近的色板中找到了我们想要的米色。凡此种种,都是为了项目的产品品质,为了业主们最终在家里生活惬意、舒适。还有一年多,这个历时六年的项目就要竣工封园,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 但愿大家都能用好自己的镜子,为业主,也为我们自己。 阅卷点评 作者文采飞扬,令人击节叫好。文章以望远镜展望未来楼市的发展前景,以显微镜来比拟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比喻恰如其分,文句表现力强。 湖南卷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作者:上海世联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理 聂志勇 从之前的卖方市场到现在的淡市,从万众期待的“大家好,我来了!”到现在开发商们几乎都要大吼一声:“”楼市已经出现悄然转变。 我们从一级市场的表现就可以发现:回顾2011年推出的28幅地块,其中大半底价成交,还出现了延拍、流标。业内对楼市后期态度保守,对土地市场的影响也不乐观。 现阶段的“限购”和紧缩信贷政策让开发商如芒在背,纷纷推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楼王”,但若想撬动市场的潜在购买力,思考如何在价格上做文章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显然句容的某郊区大盘开盘劲销1800多套给了南京楼盘很大的启发,这么多房源已经分流了大部分的购买力,如果依旧选择在房价上死扛到底,无疑会给整个二季度的业绩蒙上一层阴影。另外,在紧缩政策下,一旦开发信贷和个人信贷受限形成合力,这种压力传导给房价,企业的资金链将更趋紧张。 从城东的楼盘以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开盘后,南京豪宅的价格战便宣告打响,一家豪宅项目开盘均价直降2000元/平方米,在不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销售近200套,总金额约7个亿。而刚需盘在开盘定价上也尽量理性,从销量上反馈的成绩明显。于是,多家楼盘折戟3、4月份之后,5月成了二季度开发商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5月份南京的房价整体环比下降了0.17%,但是成交量却环比大涨了47.2%,可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在“红五月”闪耀的数据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月其实是降价和优惠迭出的一个月。江北重回7000档房价,江宁出现8000档均价,城南、仙西板块相继出现降价楼盘。包括河西高档房的热销,也是在房价出现下调的情况下出现的。 我们认为,虽然5月成交量大涨,但市场并没有整体向好的趋势。 阅卷点评 作者在紧扣题旨的前提下,“摆事实,讲道理”,以充实的数据和案例,向开发商证明“在价格上做文章”是推动销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全国卷 以“期待成长”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期待成长 作者:苏垦机构董事长 经纶 如果说一个孩子有点“漂”,实际上就是在说这个孩子的性格是外向的,并且过于好动,或者过于张扬。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通常我们会希望他能够变得沉稳一些,或者内敛一些,这就是我们对他的成长期待。如果把房地产也当作一个孩子的话,我们的期待也是一样的。 有很多方面可以折射出房地产这孩子“漂”的性格。房价就是个典型的指标,这些年来,房价不是上窜下跳就是一路窜升,用南京话来说,就是“兴得一头忽子”;少数房地产大腕的日常话语可以算作是这种性格的人格化表现。尽管许多时候人不糙,理也不糙,但表述方式却会失之含蓄,无意中就刺激到人们的神经,伤害了人们的感情,疏忽之间,就会引来一只飞驰的皮鞋。各种房地产的营销推广方式可谓风骚独领、演绎殆尽,但也似乎有点过了。听说老街坊里的大爷、大妈都知道了,每年除了政府要开“两会”之外,房地产也要开“两会”,一个是房展会,有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还有好拿的;另一个是报告会,房产公司的骨干会像当年的英雄人物,在讲台上边现身说法。房地产广告则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动不动“少数人、少数人”,多数人也不能只是看客啊;动不动“成功人士、成功人士”,难道打个高尔夫就算成功了;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房地产的产品,中肯地说,这么多年了,在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和不断地“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住宅的品质可谓进步不小,但是这种进步本身也还是带有那种漂的个性,“这孩子”就是有些好在人前显摆,好穿名牌,内功或者基本功好像重视得还不够。常常是会解奥数难题了,但是在四则运算上还会经常出错。造新房子的有这个问题,结果连改造旧房子都学会了,热心于给旧房子“戴个洋帽子,穿件新衣服”,住宅内在环境、设施却改变不大。 房地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特征?这自然是与它成长的家境相关。从1998年算起来,除了少数几次挨了“家长”的打之外,其它时间内言谈举止一向是高歌猛进,一路阳光。房子卖得太好了,心气就会傲了,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改进了;投资买房的人多了,提改进意见的业主也就少了,因为房子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黄金白银。既然大环境如此,心性和举止上浮一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现在这个成长的环境已经有所改变,尽管这种改变令人心有不甘,但细细体味,也应该会体会到一种促进转换的信号。熊猫打败段王爷靠的是什么功夫,他师傅说得很明白,要靠静心。现在房地产也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智、冷静的成长环境,房地产的新成长也就值得期待了。 限购令后,业内流行着一种观点:住宅地产不好做了,可以转做商业地产。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商业地产呢?也不可能发展商个个都去做商业地产,与其把商业地产当作是商业地产,还不如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抛开物质内容的差别,商业地产的运作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较慢、较细的开发方式,并且更加注重人文需求与物质结构的高程度契合,更加提倡大范围内的多行业合作,也更加重视研究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趣味。这也许就是房地产应该沉下心来要做的事情。 阅卷点评 作者作为南京楼市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对这个行业的深厚感情和透彻感悟在字里行间清晰可辨,读来让人不时会心一笑,又意境不俗、含义深刻,极富感染力。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