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听写大会”别成了语文版的“奥数”

作者:华商晨报(西安)     来源:华商晨报(西安)     时间:2013-10-18
13648



 

    这个“十一”开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了,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的今天,“汉字听写”无疑成了新鲜、刺激又让很多人叹息的事情。因为神级选手的存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字越来越生僻。对此,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称,选手太强,中等难度的字词根本难不倒。

    听写节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将文化的现代性危机以最为单纯、直接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个字我会写吗?在为听写大会上的小选手赞叹的同时,大多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忍不住“考”自己一下。当我们一次又一次被那些挂在嘴边的汉字难住的时候,既有尴尬,又有触动。

    “提笔忘字”是个被讨论多年的问题,当观众们看到“神一样的”孩子答出那些难住大人们的答案时,越来越多的人心态开始发生了转变,最初或许仅仅是想“看热闹”,紧接着人们开始“惭愧”,最后开始“反思”。有些汉字,我们自认为应当会写,但较真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不会写,这是这类节目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内在的文化张力。

    然而,随着比赛进程的发展,生僻字越来越多,有些字甚至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而且这样的生僻字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诚如组织者所说,一般的字难不倒选手,只能出生僻字。这样的解释也算合理,既然是比赛,当然要有一定水准,以便一决高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终归是一档有文化味儿的电视节目,而不是奥运会比赛,它最重大的意义不是决出胜负,而是文化传播,是让那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汉字变得鲜活起来。

    所以,为了难而难,为了难倒选手而生僻,并不会让节目变得更好看,反倒削弱了节目的汉字普及意义,丢失了其最为核心的文化内涵,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在这方面有一个现成的例子,那就是备受诟病的“奥数”。最初那些参加奥数比赛的孩子,也曾被人们奉为“神一样的存在”,现在那些曾研究蓄水池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呢?为了难而难的题目,最终打造的不是“神一样的选手”,而是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笑话。

    如果听写节目在生僻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恐怕最后打造出的也不会是汉字高手,而是生僻字高手。学以致用,是知识最本源的魅力,脱离了生活的炫技,恐怕最终会让观众再次走回到“看热闹”的心态,相信这也是节目组不希望看到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最初笔者身边的朋友在谈及听写节目的时候,大多议论哪个字自己会写哪个字没写上来,而如今谈论的却是,连如此生僻的字都会写,太神了。

    十年二十年以后,没有人会去关心现在的选手们是否还会写这些生僻字,而是更多的人们是否会写那些“理所应当”会写的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华商晨报(西安),来源:华商晨报(西安),来源地址:)

上一篇3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看不懂作文了

下一篇语文老师质疑汉字听写大会有些字一辈子用不上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