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高职生学语文有没有必要?

作者:天津日报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13-10-25
14378

    天津频道 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微博上倡议,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他甚至主张中考和高考去除英语科目,提高汉语测试比重。同时,他呼吁救救汉语。微博发出后,立即引发众多网友讨论,一时间很多人抛出“汉语危机来了”、“学生应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等观点。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职业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记者走访发现,在全市26所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语文课,不少理工科学生甚至对开设语文课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目前,大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这些特别看重“动手能力”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底有没有必要学习语文呢?

    校园走访

    多数学校不开课 授课老师多兼职

    本市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高职院校,发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却在选修课中开设了一些与其相关的课程。“我们学校的确没有设置大学语文课,但是却设置了文学鉴赏和应用文写作两门语文类课程供学生选修。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性不大,应更重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梁宇栋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语文课程在学校整体教学中不占主要位置,那些还开语文课的学校也就大多采取外聘兼职语文教师授课的做法。“今年,学校决定开大学语文选修课,但是就这门课程来说,目前只有一个专职老师,其他为外聘的兼职老师。”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吴明霞说。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曾经的语文专职教师目前已经“转行”,“学校现在基本上不开语文课,我们这些还没退休的老语文教师,只能改教其他科目。”来自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的“礼仪课”教师王欣无奈地表示。

    选修?必修?

    多数学生不感兴趣

    虽然大部分学校取消了语文课,但是翻开这些学校的总课表,不难发现,应用文写作、国学、文学欣赏等一系列与语文相关的课程都被列为了选修课。但令很多语文老教师颇为伤心的是,“现在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

    走访中记者发现,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对语文课重视程度要远低于文科类院校。在工科类院校,以选修课形式存在的语文类课程,不仅选修的学生人数有限,而且即便有的学生选了语文类课程,也会频频逃课。“选修课就是那么回事,期末的时候老师让写篇优秀鉴赏文章的读后感,随便写写交了就能得到学分,所以很少有人是因为真的喜欢语文而去选修的。”数控专业大二学生于剑直言。“那如果是必修课呢?会认真听课吗?”对于记者的问题,于剑回答说:“必修肯定会好点,不过我觉得语文这东西也得看兴趣,如果天生对文字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是应用文写作,还是美文欣赏,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随后,记者制作了“你愿意上语文课吗”的问卷,走进5所高职院校对1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走访。调查数据显示,在100名受访的学生中,只有21名学生选择了喜欢语文课,其中,15名为女生。
 
 学生人文素养不高
    毕业后方知语文重要

    目前,职业院校面临招生难,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这种不认可,除了表现在认为高职学生学历比本科学生低一等外,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综合素养普遍不高。

    “高职学生中有许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上看,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特别是那些常年与‘机器’打交道的理工科类学生,部分人的人文素养并不高。”采访中,一家模具生产企业的人力主管告诉记者。

    这位人力主管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赞同。“工作后我才发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多么重要。”现就职于一家服务外包企业的曹静,2011年毕业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在今年夏季公司举行的竞聘中,年轻的曹静脱颖而出,成为公司里最年轻的“中层”。“我不知道语文课的学习是否真的有用,但是在校期间两年语文课程的学习,的确丰富了我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原因分析

    语文课为何易被高职院校“冷落”?

    原因 1

    地位尴尬 受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校学习三年,除去实习、实践环节,真正在校上课的时间只有两年,大量的公共课以及专业课几乎占据了学生们的整个课表。虽然大家都知道‘语文’重要,但是跟那些必须得开设的课程相比,它的地位非常尴尬,自然也就是可有可无了。”采访中,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务处长坦言。而他的话无形中透露出,其实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的态度并没有像采访中许多校领导和老师说的那么重视。

    据了解,目前除顶岗实习外,三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总课时在1600至1800之间,而例如《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等公共必修课,占到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生在入校第一年时,几乎所有的课时都被公共课所占据。而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专业课教学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人文素养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专业技能。如果当课时已经紧张到必须要消减专业课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学校会首先考虑撤掉‘语文’这样的学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职院长表示。

    原因 2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适应

    其次,高职院校选择裁减掉“语文”学科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体系。

    采访中,在记者开展的面向10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中,也只有21名学生对语文感兴趣。面对记者的问题“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时”,有学生反问记者“该学的以前都学得差不多了,大学语文还要学些什么呢?”“提到语文课,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总结中心思想和背诵课文。从上小学一年级,这两样好像就没离开过语文课。当我们进入大学校园后,我不知道这样的训练对我们的成长或是今后的就业有什么帮助。”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汽车管理系大二学生小陈说。

    曾经在本市一所职业院校兼职语文教师的辛凤告诉记者,在大学校园中,真正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的确很少,“学生们对于语文教学并不陌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拼音、字词,到后来的造句、背课文,欣赏名篇以及学习古汉语,大家早已适应了曾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难道我们还让这些学生去背诵课文或是默写古汉语吗?曾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现在的高职学生显然不适应。”辛凤说。而事实上,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否真的有帮助”这个问题,受访的很多高职院校老师都表示“不好说”。

原因 3
    高水平师资数量有限

    既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们在感兴趣的同时,还能提升其人文素养?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辛凤坦言,难度不小。“其实,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内容的语文课,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不一样的语文课。不过这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现在高职院校更看重懂技能的‘能工巧匠’,又有谁会下大力气去招聘一个高水平的语文老师呢?”

    针对目前各学校纷纷开设有关语文的选修课,有高职院长表示,这些选修课跟必修课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学生、老师的重视程度,还是学校的考核机制都不能跟必修课相提并论,所以应把语文教学真正地纳入到学校的公共课中,这样会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可是,如果真的把语文课纳入到学校的公共课体系中,那么师资数量有限很可能成为高职院校开设语文必修课的“拦路虎”。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如果要面向今年5000余名新生开展大学语文课程,那么至少需要7至8名语文老师,“目前学校语文老师的数量肯定是不够的。”校长董刚坦言。

    观点集萃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

    高职语文教学不能功利化

    高职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高职办学以技能为主,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高职也要讲究素质教育。

    我认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应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以及审美的情趣,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充实、更丰满、更健全。在语文教学中可突出国学教育。同时,应通过对写作与口语的重点训练,提升学生交流、沟通与分析事物的能力。

    针对大学生的语文教育,应兼具文学性与工具性,而不是功利化地只教给学生怎样写通知、怎样写告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在校上了多少门课,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最后的那一纸文凭,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大学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温锁林:

    高职应把语文设为必修课

    当前高职院校不仅应该开设语文课,而且还应该大大提高对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时所发挥的功能的认识。

    语文是一个人的人生成长甚至是职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一门学科能够胜过语文课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太过偏重,要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至于高职院校如何开设语文课,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对语文课的重视,应将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而不仅仅是设置为选修课,这种形式形同虚设。而且要加大语文课的课时,建议开设两个学年的语文课程,分为四门课程来开设,包括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文学鉴赏、传统文化礼仪礼节,而且语文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开设一些操作性强、训练性强的课题,让学生得到切实提高。

 天津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任凯:
    重点是提升语文课教学有效性

    在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语文课作为文化基础课,一直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性支撑。这是因为:

    其一,语文课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倾听、理解、思维和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即信息与情感的准确接收、处理和输出能力,具有无可争辩的工具价值。

    其二,语文课还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道德文明历史悠久,把这些深厚的优秀文化、文明积淀传承给学生,让其发扬光大,语文课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讨论语文课的设置价值或者语文课时的增减,而是如何提升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

    鉴于此,我们认为,唯有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教育规律改善现行语文课教材和教学方法,才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出路。

    青年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诸杰:

    高职语文应注重赏析类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开设和建设大学语文类课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高职教育开设大学语文类课应该注重赏析类课和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从中培养其阅读理解力、应用写作力,特别是能从阅读赏析中领悟中国文化的内涵,逐步由文学知识、语言修养、美感品质的积淀中升华为人生的高雅志趣。具体可通过必修、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入到整体培养体系。例如,一些院校便通过开设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必修课程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赏析》、《中国民俗》等通选课程来加强大学语文类课程的教育,起到了一定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此外,还应通过组建能适应高等教育需要的优质教育团队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质量。

    中国语言能力测试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赵红弢:

    学好语文有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当前职业院校开设语文课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学生走入职场,降低学生成长成本,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当前,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首选。能说会干、善解人意已经成为职场的基本要求,但这种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来自于扎实的语文训练和积累。目前,一些企业员工的失败案例充分说明:这些员工语文功底薄弱,真成了听不懂、说不明、写不出的交际障碍者,结果误事、误人、误己。因此,学好语文对学生将来成功走入职场顺畅沟通、表情达意、善解人意、办事如意,都将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天津日报,来源:天津日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初中语文“对比教学”的几点“关键”思考

下一篇文学对孩子的心灵养育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