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3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看不懂作文了

作者:秩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3-10-17
13285
3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看不懂作文了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太强大啦!我这个三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竟然‘沦落’到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了。”昨天,一位网友发帖吐槽称,学生的作文中频频出现“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不明觉厉”“男默女泪”等网络语言,向学生询问时,却被“鄙视”了。这位老师有些苦恼,“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里乱用网络语言,是不是害了他们?”

  看不懂网络新词,老师被“鄙视”了

  昨天,有南京网友在论坛吐槽,称教了30年语文,竟然“沦落”到看不懂学生的作文。比如,有学生在周记里写道:“看到学校焕然一新,真让人感到喜大普奔。”还有一位女生写电视剧观后感:“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虽心怀好感却因差距太大,只能‘十动然拒’。”这位老师翻遍词典,也没搞清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他把学生叫来询问,学生一副“你落伍了”的表情,没想到老师竟然连“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语“喜大普奔”都不知道。

  这位老师上百度搜索,发现网络词语还真不少,诸如“细思恐极”“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男默女泪”“累觉不爱”“人艰不拆”“地命海心”等网络“新成语”。

  “看了解释觉得合情合理,让人忍俊不禁。而且这些‘成语’在网络上已经非常流行,特别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键盘上输入‘XDPB’,搜狗拼音输入法会自然跳出‘喜大普奔’这个词语。”这位老师不禁感慨,网络时代,新创词语层出不穷,而且逐渐被大众接受,甚至上了报纸、电视。但是,他也担心,“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中乱用网络语言,是不是害了他们?”

  金陵科技学院的张老师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持反对态度。她认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虽然流行,但应该有规范,否则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例如‘杯具’这个词现在更多是‘悲剧’的演绎,但在现实生活中,‘杯具’也有自己的意义,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来说,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运用,会给孩子们的语言文字学习带来混乱。”

  江苏高考没有禁用网络语言

  但老师看不懂,你就惨了

  也有老师认为,语言的使用本来就是推陈出新,富有生命力的。参与高考阅卷的一位高校老师说,“语言的变化很快,过时的会被淘汰,没有生命力的,慢慢就不再会被人使用了,写作文本来就要考验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如果能用网络用语生动准确地表达观点,倒也无可厚非。”

  他回忆,计算机刚开始普及时,有个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菜单”一词,来比喻把一个东西罗列出来,当时,阅卷的好几个老师都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一交流,发现是一个新潮的计算机用语,又觉得那个比喻用得非常贴切,所以反而会增加印象分。

  这位老师表示,“生活中的语言本来就丰富多彩,如果能活用,岂不是更好。”他表示,目前,在江苏高考阅卷中,并不会对网络用语设立禁区。

  现代快报记者从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江苏各类考试中,一般都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答”,并没有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不过,多位老师提醒,如果使用的语言过于小众,阅卷老师看不懂,在高考中可能被判为错别字。所以虽无禁令,但请慎用。

  喜大普奔

  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多用于嘲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

  细思恐极

  意指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词语出处现今无从考证,其用法主要是营造一种迟缓加混乱的效果。

  不明觉厉

  是“虽不明,但觉厉”的缩句,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该缩句出自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的角色对白,表面词义用于表达菜鸟对技术型高手的崇拜,引申词义用于吐槽对方过于深奥,不知所云。

  人艰不拆

  表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的歌词。该词常出现在网友回帖中,楼主直接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面对的真相,回帖网友感同身受,只是一时没法面对。

  男默女泪

  2010年初在网络上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其发源地为百度李毅吧。全称为“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多用来形容某篇文章的主题,多与情感爱情有关。

  累觉不爱

  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秩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

下一篇“听写大会”别成了语文版的“奥数”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