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老师精炼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真是陶冶情操。尤其是漂亮之极的板书,苍劲有力,错落有致,更让我们羡慕不已。就在那段时间我们班掀起了练习书法的热潮。都是模仿老师的字体练的,我们都称之为“周体”。一直到现在,我已经工作多年,老师的字还记忆犹新。
可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育,大有取代黑板的趋势。就从我们学校来说吧,学校虽然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但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居多,平均年龄不足35岁。年轻的教师们接受能力强,观念比较新,因而用多媒体上课的较多。有的一堂课下来不用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更有学校强调无纸化办公,无粉笔课堂。课堂板书真的就不需要了吗?
板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可以说是教师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常规武器。据说板书出现在中国,从京师同文馆的班级授课算起也有140年,难道就因为科技的发展有了完全可以替代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式了吗?难道板书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价值了吗?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本身的意义要通过书写来表达,书写赋予汉字以灵性,以传神。或苍劲有力,有如正德君子立于庙堂之上,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或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有如一杯香气四溢的花茶,沁人心脾;或龙飞凤舞,驰骋挥戈,让人感受到惊电飞流的酣畅淋漓。而语文课的职责就是教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师都不身先垂范的写好汉字,都要靠电脑上的输入法的话,那么我国的汉字又有多少人会去一笔一画地写呢。那方块字的魅力就减去了一大半。那我们以后只能看着古人的书法而妄自嗟呀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板书,应坚守黑板这不大的地方,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师。
板书虽然简洁,但它既是讲课内容一种提纲挈领的概括,又是学生学习的脉络。板书的内容如同一棵大树的树干,各个零碎的知识点就如同树上的片片树叶,看板书就可以站到一定的高度将这些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一棵茂盛的知识大树。另一方面,学生总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当学生思想开小差回来思维重新进入听课时,一看黑板就可以知道教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
板书的功能还在于它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教学的停顿就形成了课堂的空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身上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点到为止,有意“空白”,有意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或者留点时间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利用板书制造的停顿长短、频率、出现的时机,就是教学的节奏美。
多媒体课件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观,一会是色彩艳丽的文字,一会是制作精良的动画,总之把要讲的知识极其生动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充满了新奇,十分兴奋。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便容易导致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收。而且稍纵即逝的课件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给学生留下多少痕迹。而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长时间的留在黑板上,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还有,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如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突然而至的灵感,或是学生的一个颇有深度的提问,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教师板书就带有较大灵活性,可以随时将课堂上出现的新内容体现在板书上。而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而板书则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上的使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因而受到如此多的教师的钟爱,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板书有很多多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我们的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忘了还有一块不大的黑板,这个孕育了多少人才的摇篮,可以弥补多媒体的缺陷。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坚守这个方寸之地。
(作者单位:江苏黄桥中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