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的戏剧创作已陷入衰退状态。虽然传奇的体制在向杂剧靠拢,开始多样化,愈加灵活自由,给剧作家驰骋才华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天地,但仍未能阻止这种低落下滑的趋势,传奇和杂剧的创作已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其原因除了剧本赖以上演的昆曲雅化甚至僵化而失去广大观众,使剧作成为纯粹的案头读物之外,也与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专制日益强化大有关系,它使戏剧创作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这时期的作家,从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中取材,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描写男女风情的作品居多。主要有夏纶《新曲六种》,在各题下直接标举“褒忠、阐孝、表节、劝义、式好、补恨”的主旨,用戏曲创作图解自己的观念。张坚《玉燕堂四种曲》,除《怀沙记》写屈原自沉汨罗江外,其他三种《玉狮坠》、《梅花簪》、《梦中缘》皆写男女爱情故事,时人合称为“梦梅怀玉”。他主要是模拟风情喜剧旧套,追求场上效果,却缺乏创造性,成就不大。唐英《古柏堂传奇》17种,多数是杂剧,5种属传奇,都没有触及深刻的社会问题,甚至宣传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他的剧作语言通俗,情节生动,曲词不受旧格律的束缚。唐英自蓄昆曲家班,熟悉舞台演出,剧本常依据“乱弹”和民间传说改编,如从乱弹《张古董借妻》改编《天缘债》,从《勘双钉》、《孟津河》改编《双钉案》(又名《钓金龟》),并吸取民间戏曲表演的特色,浅俗单纯,易于上演,他的《十字坡》、《面缸笑》、《梅龙镇》等,后来被改编成京剧《武松打店》、《打面缸》、《游龙戏凤》等在各地演出,这种情况,在清中期的戏剧家里为数不多。
成就较大并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是蒋士铨,他与袁枚、赵翼齐名,具有经世济民的抱负,通过戏曲创作,写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或社会习俗等,不肯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他说:“安肯轻提南董笔,替人儿女写相思。”(《题憨烈记诗》)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最有名,而以《桂林霜》、《冬青树》《临川梦》三种受人重视。《冬青树》取材于文天祥、谢枋得以身殉国的史料,表彰其抗元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痛击卖国投降的留梦炎之流,具有凄怆沉痛的悲剧色彩。《花朝生笔记》说剧本“事事实录,语语沉痛,足与《桃花扇》抗手。先生殆不无故国之思,故托之词曲,一抒其哀与怨”。虽有溢美之辞,但写实和沉痛感情的抒发,是相当明显的。《桂林霜》以吴三桂谋叛,广西巡抚马雄镇不肯投降,与侍妾家人全部殉难,歌颂一门忠义气节,表现褒忠斥叛的道德观念。《临川梦》写汤显祖的主要生平事迹,它以“四梦”中的主要人物和为《还魂记》而死的娄江俞二娘穿插剧中,构思新颖奇特,以汤氏人品才华和壮志难酬寄寓本人的遭遇与愤懑,和杂剧《四弦秋》以白居易和琵琶女沦落天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一样。他的剧作“吐属清婉,自是诗人本色”。人物刻画细致,语言娴雅蕴藉,以诗歌的才情写作曲辞,优美丽富有文采,有汤显祖的遗风。
乾隆年间出现的《雷峰塔传奇》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剧,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其后更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经典剧目之一。
有关白蛇精化为白衣娘子,后被镇于石塔之下的传说,其雏形最早见于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到了明代,这个故事在讲唱文学、小说以及戏剧作品中逐渐丰满起来。明末冯梦龙的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里就收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篇,其中白娘子与许宣(在后来的传奇剧里也称许仙)的爱情故事已基本定型。而明人陈亦龙也曾作传奇剧《雷峰记》(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具品》),惜已佚失。
蕉窗居士黄图?必的《雷峰塔传奇》写成于乾隆初,分上、下两卷,每卷16出,凡32出。“一时脍炙人口,轰传吴越间。”(《看山阁全集·南曲》卷四)该剧较之以往同类作品在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诸方面均有所突破。它以浓郁的神话色彩和强烈的悲剧性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多情善良的白娘子的艺术形象。白娘子身上的“妖气”已被减少到最低限度,白蛇精的身份几乎被弱化为一个单纯的符号,仅仅意味着她来自某个非人间凡俗的世界。正是在这一标志来历符号的掩护下,使她可以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异于常人地大胆追求爱情和理想生活。这种处理为世人所接受,到乾隆中叶,民间艺人陈嘉言父女将其修订为40出的梨园演出本,情节臻于完善。乾隆三十六年(1711)徽州文人方成培又对梨园演出本增删改编,“虽稍为润色,犹是本来面目。”(方成培《雷峰塔·水斗》总批)这些剧作热情讴歌了白娘子为争取理想的实现所进行的顽强不屈的斗争和表现出的献身精神,200年来一直受到观众们的喜爱,许多地方剧种都进行了移植,成为全国范围内常演不衰的传统剧目。
杂剧作家以杨潮观《吟风阁杂剧》为代表。杨潮观(1712~1791)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他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时,于卓文君妆楼旧址筑吟凤阁,遂以阁名作其杂剧的总名。共有32个短剧,每剧一折,每折之前有小序,说明作者意图,主题明确。剧本多以史传记载为素材,加以想象点染和褒贬美刺,寄托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想,其中部分创作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如《汲长孺矫诏发仓》,写汲长孺奉命往河南救济水灾,从权矫诏,持节发仓,救活数百万灾民,歌颂他关心民众疾苦的精神,其中可能包含作者捐俸拯救杞县灾民的生活内容。《寇莱公思亲罢宴》写寇准生日大摆宴席,老婢刘婆向其哭诉当年其母贫苦生活,靠针黹度日,寇准听后,罢宴自责,写得“淋漓慷慨,音能感人”,成功地表现出寇准的孝思和戒奢崇俭的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剧目。《东莱郡幕夜却金》表彰东汉杨震的清廉正直,《穷阮籍醉骂财神》借阮籍抒发胸中块垒,其他写魏征、雷海青、鲁仲连等的剧目,从不同角度反映作者对政治问题的看法,有济世之心。但他的目的在于宣传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为封建制度补罅弥漏,内容虽然广泛,却充满了讽谕劝惩和说教的意识,影响了创作的深度。《吟风阁杂剧》在体制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力求创新,大多数剧本构思新颖,故事简洁完整,宾白流畅,曲词爽朗生动,富有诗意,有一定成绩,缺点是舞台效果不佳,案头化的文人气息太重。
其他杂剧作家有以名人轶事抒发个人胸臆的桂馥(1736~1805),其杂剧《后四声猿》,包括4个短剧:《放杨枝》、《投溷中》、《谒府帅》、《题园壁》,分别以白居易、李贺、苏武、陆游四位诗人的故事抒发文人不得意的苦情和烦恼,注意人物心理刻画,曲词华丽流畅,尚有戏剧性。舒位杂剧《瓶笙馆修箫谱》、周乐清(1785~1855)杂剧《补天石传奇》八种和张声?《玉田春水轩杂剧》等,演述古人轶事传说,或追慕,或感慨,或翻古代憾事,皆缺乏激情深意,又大都是脱离舞台的案头之作。戏曲艺术的发展,只有等待“花部”的地方戏出来接力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行霈等,来源:中国文学史,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