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在今天的语义中,风骚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女人,形容女人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至迟在明清之前,风骚一直都是褒义词。 最早的时候,风和骚其实是两部文学作品的简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国风》共分十五部,分别是周代各个地区民间歌谣的汇集,风即是歌谣之意;骚是指屈原的《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就用来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骚是忧愁的意思。《国风》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离骚》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后人于是就用风骚来借指诗歌和文学,比如高适: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即秋日的情怀和兴会激发了诗人写出诗文。 在漫长的语言流变中,到了明清时期,风骚一词渐渐引申出风光、光彩,进而又引申出风流放荡,再引申出举止轻佻的意思。这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明清时期的市井社会已经成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就日益增长。加上印刷术的普及,大量的通俗话本小
文学常识 2012.11.01
加载失败

人物故事:哲人王国维,诗人郭沫若

刘半农,曾经送过鲁迅一副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朋友们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自己也为之首肯。所谓托尼学说,是指托尔斯泰和尼采;这两人都是十九世纪思想界的彗星,著作宏富,对于社会影响极大。鲁迅在学生时代,很受这两家学说的影响。和鲁迅相先后,也受着尼采、叔本华学说的影响的,还有王国维(上文略已提及)。 近人缪钺极推崇王国维,许为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骄散文,亦无不精工。其心中如具灵光,各种学术,经此灵光所照,即生异彩。论其方面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方法之谨密,文辞之精洁,一人如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确非虚誉。他的史学、考古学,鸿博渊深,为一代大师,较之清代学人,可与顾亭林、王船山、汪中、章实斋并驾。在文学这一方面,他是第一个注意中国的戏曲的人;他酷好元曲,以为可与楚骚、汉赋、
文学常识 2012.11.01
加载失败

“立冬”养生:4种萝卜换着吃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养生食疗专家提醒,俗谚有云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立冬是一年中进补的重要时机,此时多吃萝卜,可以润肺止咳、健脾防干。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中医食疗保健专家徐大成介绍,胡萝卜包含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壮元阳、安五脏。胡萝卜含的―胡萝卜素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对皮肤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使人的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 徐大成提醒,胡萝卜宜用油炒,或将胡萝卜切成块,与肉类一起炖。但注意在烹饪过程中不可放醋,因为醋会破坏―胡萝卜素。 秋末冬初,很多市民肺部不适,尤其近期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粉尘颗粒污染物,导致痰多咳嗽等症状。南京中医药大学食疗保健专家郭海英介绍,白萝卜有一定润肺止咳功效,对肺部健康颇有好处。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冰糖和蜂蜜都有润肺、养肺功能,和萝卜一起搭配,少了白生萝卜的辛辣之气,多了冰糖和蜂蜜的香甜。 立
文学常识 2012.11.01
加载失败

司马迁:一个让世人眼含泪水的人

司马迁,是一个让世人眼含泪水的人。 司马迁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却首先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我的视野。在《中国文学史》中,司马迁占据了近二十个页码,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们比肩。司马迁自己可能绝难想象到,他会出现在两千年后的文学史里,并处于崇高的位置。司马迁能进入文学史,不在于语言有多华丽,技巧有多高超,而在于他的《史记》及他本人的遭遇,最好地阐释了关于生死、成败、人性、命运、苦难等最重要的人生命题。 在宫刑来临时,司马迁显得是那么的弱
文学常识 2012.10.31
加载失败

觥筹交错话酒令

酒的魅力,在我国其实不完全在于酒本身,还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附加的娱乐功能。酒令就是国人在酒席上助兴取乐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除了能够使人欢愉畅饮、气氛融洽、增添友谊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多种多样。本文试举几种酒令形
文学常识 2012.10.30
加载失败

国学典故:楚才晋用

蔡声子是春秋时代蔡国一位出色的雄辩家与外交家,他关于楚国之才为晋国所用的评论鞭辟入里,流传至今。 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蔡国出面调解楚国和晋国的矛盾,蔡声子在晋楚之间游说。当他离开晋国又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木与他长谈。子木问了晋国情况之后,又问,晋国的大夫同楚国大夫比起来,谁更贤明多才呢?蔡声子的回答明确而又出人意料: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但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子木问,晋君难道没有重用宗族和姻亲吗?蔡声子说,当然有,但算起来还是任用楚人更多些。现在楚国经常滥用刑罚,楚国人才逃亡到四周的国家,成了那些国家的主要谋士为之服务,反过来危害楚国,无法挽救和医治,这就是说楚国不能任用贤人。 蔡声子进一步举例说明,楚申公子仪之乱,楚大夫析公受牵连逃到晋国,晋国视之如宝,楚晋之战,析公被安排在晋君的战车后面,当谋士。那时,晋军支持不住,将要逃遁。析公说,楚军心里轻
文学常识 2012.10.30
加载失败

苏东坡:唤马为牛

【原文】 东坡公①元祐②时登禁林③,以高才狎侮④诸公卿,率有标目⑤,殆⑥遍也,独于司马温公⑦不敢有所重轻⑧。一日相与⑨共论免役差役利害,偶不合。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⑩! (选自《调谑编》) 【注释】 ①东坡公:苏轼。 ②元 祐 :宋哲宗年号。 ③禁林:翰林院别称。 ④狎侮:轻慢戏弄。 ⑤率有标目:一般都有绰号。 ⑥殆:几乎。 ⑦司马温公:司马光,宋哲宗朝宰相,身后被追封为温国公。 ⑧重轻:品评。 ⑨相与:一起。 ⑩司马牛:原指孔子的弟子,这里用牛来比喻司马光倔强、不讲理。 【链接】 司马光曾写过一本叫《家范》的书,目的是教育子女,整肃门风,但他又绝非呆板严肃之人。有一年上元节,他夫人想看街灯,走前向他打招呼。他说:家里不是有灯吗?夫人笑道:街上人多热闹,名为看灯,实为看人嘛!司马光眼皮一翻说:莫非老夫是鬼呀? 苏东坡更是个幽默的谦谦君子,但君子们也有发火的时候。在原则面前,他们都毫
文学常识 2012.10.30
加载失败

成语典故:百折不挠

【词义】 百:概数词,言其多。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 【用法】 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坚强,气节刚毅高尚。也作百折不屈、百折不回。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汉代蔡邕《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高明卓异,为众杰之雄,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典故】 桥玄是东汉时期一位性情刚毅、嫉恶如仇的人。汉灵帝时,桥玄担任尚书令。那时太中大夫盖升仗着自己与灵帝有私交,而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财。桥玄于是上奏汉灵帝,要求免去盖升之职,并抄没他的家产。然而,灵帝非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职。桥玄非常气愤,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了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他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口玩耍。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并想以此勒索桥玄的财物。消息传出去后,校尉阳球同河南府尹、洛阳县令马上率兵将桥玄的家包围起来,但是却不敢进攻,担心把强盗逼急了
文学常识 2012.10.30
加载失败

“勾”与“钩”的用法大不同

钩用作名词的时候,指形状弯曲的钩子。口语中多把名词性的钩、钩说成儿化词,例如:敌人上钩儿了挂钩儿衣钩儿渔钩儿。钩也指汉字的笔画,例如横钩竖弯钩。钩还指钩形符号,如对钩儿我这道题做对了,老师给我打了钩儿。而勾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作名词。 钩做动词的时候,表示钩住钩取等动作。例如手钩住树杈想法儿把掉下去的东西钩上来、用拐棍把床底下的鞋钩出来。这种用法的钩容易误写成勾。例如:勾手指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用法,应当写成钩手指。 掌握了钩字的用法,我们一起看看勾字有哪些用法。勾一般作动词,主要有以下用法: 1.指把某种词语标示出或删除。例如:把文章中描写鲜花的句子勾出来把重点词勾出来把多余的词语勾掉。 2.表示画画儿时画出轮廓。例如:几笔就勾出远山的轮廓。 3.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上的缝隙。例如:勾墙缝。 4.用淀粉等调和使变黏稠。例如:勾卤勾芡。 5.表示引出。例如:这件事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6.表示结合在一起。例
文学常识 2012.10.23
加载失败

“帖”与“贴”用法有别

从字形上看,帖与贴都是形声字,帖的形旁是巾,意思与绢、帛等丝织品有关;贴的形旁是贝,意思与钱财、货币等有关。下面通过对比,一并将这两个词的用法梳理于此: 一、用作名词时,两者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帖有两个读音,一是读作tiě,因为从巾,所以其意思与写有文字的纸张有关,比如,邀请客人的请帖、写着字的小纸片的字帖儿、网络上流行的帖子;二是读作ti,比如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 字帖。贴读作tiē,从贝,其意思与补偿的钱财有关,如补贴、津贴等。 二、用作动词时,一般只用贴而不用帖。有以下几种意思: 1、表用糨糊等将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东西的表面。例如,在信封上贴好邮票把宣传画贴在墙上把这段话剪贴下来等。 2、表挨近、紧挨。例如,贴身保镖贴近生活贴心的朋友等。 3、表钱物的贴补。例如,哥哥每月贴他零用钱。 三、用作形容词时,二者可通用,但仍倾向于帖字,表顺服、安定、稳妥之意。如服帖与服贴。 四、用作量词时,两者
文学常识 2012.10.23
加载失败

中秋的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文学常识 2012.09.29
加载失败

外国中秋习俗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只是时间、名称、风俗及活动方式各有特色。 朝鲜中秋节叫“秋文节”。也称“秋夕”“嘉徘”,与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佳节。当天,他们以松
文学常识 2012.09.29
加载失败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
文学常识 2012.09.29
加载失败

关于月饼

中秋月饼 起源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
文学常识 2012.09.29
加载失败

端酒杯与捧书本

这样的酒杯是万万不可端的。 贾府中的焦大,论苦劳,伺候贾府几辈子;论功劳,从小跟着贾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但是后来有一天他居然骂人了。骂就骂吧,问题是他骂了大总管赖二后,又骂贾蓉;骂就骂吧,问题是他骂了贾蓉后又骂了贾府全家老少几代人;骂就骂吧,问题是他骂得难听。他说: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他为什么今日如此大胆?因为喝了酒。最后被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这端酒杯可交出了一笔不小的学费啊,光端酒杯不捧书本有时人就会变得胆大妄为、粗俗不堪,真的是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文学常识 2012.09.26
加载失败

作家笔下的秋

一夜秋风,黄叶尽落,枝条横空,地上留下退潮的沙岸,天空中悬挂着一张版画。脚踏上去,柔软、弛松,响起哗哗的潮的回声;树把空间留下,让你以思想,以感情去填满、充实。这时候,会感到和谐,幽静中洋溢着温暖和喜悦。唔,远方仿佛有一束弦,正弹着柔美的细音,而朝日的火球上,刻下了疏林的剪影。那黑色的线条,恰似深秋肃穆沉静的夜。 郭健英《秋潮》 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 冯骥才《秋天的声音》 不知注意到了没有,大草原秋天的一大特产阳光!它是那样丰盈、充沛、纯净而明丽,它又是那样富丽堂皇,豪华
文学常识 2012.09.26
加载失败

《论语》的温度

印象中总以为孔子是一个板着脸孔训导人的长者,有的是人生的阅历,有的是说不完的规矩,但是细细品味,发现这个老人其实还是很温和的,如邻家的蔼然可亲的爷爷,细细的向你倾吐着他心中对你的那一份渴望,絮絮叨叨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温暖的体贴情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说、乐、君子从学习到做人,逻辑严密,层层迈进,缓缓道来,老人将之结合的天衣无缝,不知不觉间让你觉得学品与人品的重要。你有足够的学,才会有朋从远道赶来与你切磋琢磨。既然切磋,就难免有见解各异,面红耳赤。是排斥异见,唯我独尊,还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抑或让岁月见证,让时间去评判?在这个天平上,孔子做出了很好的选择!他要我们当一个君子。老人对君子的阐述是脚踏实地的,是触手可摸的。他对君子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在不被理解时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接纳,毋须生气,不必发怒,因为这世界不
文学常识 2012.09.26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