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革命历史小说

从题材的角度看,革命历史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和极重要的位置。因而,50年代开始,就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出现。1960年,茅盾在中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报告使用革命历史题材这一概念时,不仅指《红旗谱》、《青春之歌
中国文学史 2011.02.23
加载失败

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写作《创业史》之前,出版有长篇《种谷记》(1947)和《铜墙铁壁》(1951)。50年代,柳青较长时间生活在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参与了当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这期间,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写(收入《皇
中国文学史 2011.02.23
加载失败

赵树理的“评价史”

对赵树理小说和他的文学观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看法且相距甚远。即使是左翼文学界之中,评价也并不一律,且时有变化。在40年代,最早、而且系统地对赵树理的小说给予很高评价的,是周扬发表于1946年的《论赵树理的创作》(注: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
中国文学史 2011.02.23
加载失败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对于赵树理等的创作,是否可以看作一个小说流派,人们的观点并不一致。不过,在50年代,文学界确有催成山西小说作家形成创作流派的努力。1956年7月,周扬到了山西,明确提出有意识地发展有特色的文学流派。当年10月,山西的文学刊物《火花》创刊,对赵树理等
中国文学史 2011.02.23
加载失败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在五六十年代,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无论是作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在小说创作中都居首位。这种情况,既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小说传统的延续,更与当时文学界对表现农村生活的重要性的强调有关。不过,与以前的包括被称为乡土小说在内的农村小说相比,这
中国文学史 2011.02.23
加载失败

形态的单一化趋向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出现多种艺术形态。不同的小说形态的名称,有的来自作家的宣言,有的是各时期不同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归纳。因而,它们之间不可能有类型学分类尺度上的一致性。但诸如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分析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京派小说,通俗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小说体裁的状况

在小说体裁上,这一时期趋向于关注它的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重视。小说批评界十分重视短篇的边界,因此,短篇小说的中篇化,是常被批评界提醒注意的现象。从1949年到1965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在当代,小说题材(文学的其它样式,如诗、戏剧等也一样)的选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题材(注:关于题材的概念,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作家选取他充分熟悉、透彻理解、他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作为自己加工提炼的对象,这就是题材;二、指的可以作为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小说家的分化

广义地说,50到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不过,仍存在有着更确定诗体模式的、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1950年石方禹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政治抒情诗

广义地说,50到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不过,仍存在有着更确定诗体模式的、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1950年石方禹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写实性的、叙事倾向的诗,在五四新诗诞生时就受到重视和提倡。30年代的左联诗歌中,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后来,写实、叙事倾向,成为40年代解放区诗歌最为重要的潮流。事实上,解放区诗歌存在着不同的写作路向和不同的诗体样式。大致说来,活动于晋察冀的诗人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九叶”诗人的命运

在40年代,由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等所构成的诗派,无疑是当时中国最富活力的诗歌群体。这些各有自己创作特色的青年诗人,围绕着《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而集结。他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现实和诗歌前景。他们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普遍的艺术困境

五四以来的新诗诗人,在进入50年代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诗界上隐失。这一情况的直接的原因:一是对新诗传统的选择所导致的主流的窄化,将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之外;另一是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与此时确立的写作规范发生的冲突,导致一些诗人陷入创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50-70年代诗的路向选择

在40年代后期,左翼诗歌要求诗和激荡的社会生活有更直接联系,在情感和语言上打破个人的狭窄范围,成为诗界的强大潮流。解放区诗歌的影响日见扩大(主要指以民歌作为创造的基础,表现农村社会变革的叙事诗,如《王贵与李香香》、《赶车传》、《死不着》等),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左翼文学界内部分歧的性质

中国左翼文学界内部的矛盾、冲突,有着复杂的原因。自30年代初开始,文学与政治集团关系的密切,以及文学运动和文学组织的政治权力化,是冲突愈趋激烈的重要原因。进入50年代以后,一体化的文学体制和格局,使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性质,发生重要变化。 不过,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加载失败

对文学规范的质疑和挑战

在五六十年代,团结文学规范的确立,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在经常性的,即政策制订、理论阐述和文学创作、批评之中。(注:如筹备第二次文代会时,对于建国后文艺工作的成绩和问题的估计,以及产生这些问题原因的分析,冯雪
中国文学史 2011.02.22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