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女性作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其作品在数量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也是中国女性写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进行简要评述。
1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张洁发表于1982年第2期《收获》上的《方舟》是有意识探讨女性问题的作品,其目标直指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对待。女主人公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事业,几乎都是反传统角色的化身。然而这个“方舟”也不是真正的避难所,她们躲开了丈夫,却逃避不了整个社会,这就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悲哀,正如小说题记中所说的:“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①
张辛欣1983年发表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反应的则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纯粹的“性别问题”。它更集中地体现男女两性在需要通过竞争获得自我实现机会之时,实际可能遭遇的两性空间冲突。认为女人对于“天赋平等”、“竞争”机会同样有充分的权力意识,要求实现自我而不愿意做出牺牲。
2男权文化传统的解构
在《玫瑰门》里,铁凝试图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发现女性的悲剧是超政治的“性别”悲剧:司漪纹年轻时的意外失身使其从此沦入罪恶深渊,接纳了丈夫的一切折磨。文革时她献出房子和财宝,但无人理睬。这一切表明,女性在主流社会和文化中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揭示了男权文化中女性生命的无地位无价值。司绮纹一生都在努力进入传统家族和现代社会秩序,却不断地被排挤拒绝,究其根源是男权社会对底层妇女的压迫。这预示着女性作家们试图摆脱或改变男性历史对女性存在的漠视,开始用逐渐强大起来的笔,自觉书写自己的历史。
王安忆的“三恋”率先突破禁区,肆意言说女人真实的“性”体验,大胆书写女人的性爱意识,颠覆了男权社会里两性关系中男人处于操纵、主控地位的性别秩序。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绘女性的私生活,是女性作家文革后以性爱题材为主的小说首创,也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为唤醒女性意识的充分表现。
3私人欲望写作的狂欢
林白是个体性别意识很强的作家,《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多米与外部世界的战争,是女人自己的战争,即作者所谓的“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②这是一份新颖独特的自白,以极其坚决彻底的女性姿态刺激着文坛。在林白笔下,性意识的反复强化使其作品不可避免地成为“个人”的经验,一种呈现出女性英雄叙事特征的书写方式,这种书写方式执著于女性个体的突围。
“新新人类”作家卫慧、棉棉则“用身体检阅男人,用皮肤思考”,以女性私人化的笔法和“身体写作”的态度,来直露地宣泄女性的欲望,描写女性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卫慧的《上海宝贝》描写了女主人公倪可情感爱情和生理需要的对立和颠覆,体现了纵欲、虚无颓废和无法自持的生存观念。躯体写作的出现是女性中国封建文化反抗性压抑的产物。女权主义作家反叛男性主义文学传统,认为只有女性自己的性话语这把闪着寒光的利刃,才能刺中男性叙事中心的要害。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深远而强烈的。女性在被公众的注视中满足了自己融入公众空间的欲望,反过来这又满足了男性窥视欲,背离了女性拒斥男性及男性文明的最初目的。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坛上横空出世的一道触目而亮丽的风景。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自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之后的又一轮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女权启蒙,借助其强大的思潮推动,女性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以及社会进步是女性主义文学价值追求的最根本目的所在。注释①张洁.方舟.收获,1982(2).②张洁.方舟.收获,1982(2).
参考文献
[1]荒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J].广东社会科学,2005(1).
[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4]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文艺理论68
上一篇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