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此同时,诗文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
小说、戏曲创作繁荣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嘉靖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经济已相当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术也随之繁荣。李诩曾指出,隆庆、万历时期,“满目坊刻,亦世华之一验也”(《戒庵漫笔》卷八)。这是更快传播小说、戏曲的物质条件。广大群众对小说、戏曲的爱好和需要也不断增长。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少市民的子弟也入学读书。王世懋《二酉委谈》里就描写过景德镇市民子弟入学读书的情况:“民既殷富,子弟多入学校,然为窑利所夺,绝无登第者。”这种既有文化又不参加科举的市民知识层,极有利于原来植根于市民阶层的小说、戏曲的流行,因而促使书商印行这类作品:“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畜而人有之,痴□文妇,尤所酷好。”(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凌蒙初在《初刻拍案惊奇》里说:“肆中人见其(指小说)行世颇捷。”在《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里又说,刻书商“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这种通俗文学流行过程中的商业化现象,又进一步激发了不少文人对小说、戏曲的创作热情。徐谦在《桂官梯》卷四引《劝诫类钞》中说:“万历年间,有才子张某,自命风流,酷爱编选小说,刊行发卖,自谓借人泡影,作纸上机锋,事属子虚,无伤阴德耳。”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认识到小说、戏曲的长处,也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他们看到,小说、戏曲能更广阔地、更灵活地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汪道昆十分赞叹《水浒传》所反映的现实面广阔,作品反映的地域宽阔、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又如百尺之锦,玄黄经纬,一丝不纰”(《水浒传序》)。胡应麟欣赏《水浒传》竟能:“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他们之中有些人还认识到,小说、戏曲更有形象的具体性和感人性的优点。臧懋循指出,戏剧艺术能“随所妆演,无不模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元曲选序二》)。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还举出例证:“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种文艺观显然与当时出现的先进的哲学思潮密切相关。宋元长期受程朱理学统治,至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对程朱理学有所冲击,和以其弟子王艮为代表形成的泰州学派,以至于发展到李贽的“异端”思想,开始肯定人们的生活欲望,肯定人们“好货好色”的本性。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李贽肯定《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之至文”的原因。这时期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这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数量很大,留传下来的就有50至60部之多。它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讲史小说。这种小说有两种倾向,成为通俗演义的形式,或向英雄传奇小说发展。吴门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序》里曾描述过当时创作讲史小说的情况:“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于正史分签并架。”如果将嘉靖至崇祯期间出版的讲史小说逐一排比,就会发现,对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代的历史都有所描写。有名的作品有:余邵鱼的《列国志传》,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谢诏的《东汉通俗演义》,无名氏的《续编三国志后传》,杨尔曾的《东西晋演义》,无名氏的《隋炀帝艳史》,袁韫玉的《隋史遗文》,熊大木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无名氏的《云合奇踪》(《英烈传》)、《承运传》,孙高亮的《于少保萃忠全传》,无名氏的《魏忠贤小说斥□书》、《警世阴阳梦》,乐舜日的《皇明中兴圣烈传》,陆云龙《辽海丹忠录》,无名氏的《平虏传》。《魏忠贤小说斥□书》这类小说,虽然属于“讲史”类,但已是反映较近的社会现实了。
这类小说的数量之多,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特殊现象。中国史籍丰富,除正史外,有大量的野史笔记,它们为创作这类小说提供了素材。创作者利用历史题材,往往按照自己意愿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加工,表达自己思想。这类小说里最为成功的是于描写中虚构成分较多的历史英雄人物小说。如《北宋志传》,通过杨业一家世代忠勇的事迹,歌颂了他们抵抗契丹入侵的斗争精神。全书吸收了不少民间传说,处理事件带有民间色彩,因此,表现出朴素、粗犷的民间风格。嘉靖时期,边患严重。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族的鞑靼部曾大举兴兵,围攻北京。东南地区,倭寇也经常骚扰。因此,这时出现这类小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讲史小说是比较粗糙的,艺术结构不够严谨,情节纷杂无绪,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这些缺点,同有些创作者兼出版商,他们急于求利而粗制滥造的作法也有一定关系。
②神魔小说。最先出现的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西游记》。《西游记》的成功,刺激了不少作者从事这类题材的写作。《西游记》的续书,这时期就有无名氏的《续西游记》,董说的《西游补》。此外,有的作者借历史事件来写神魔战斗,如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无名氏的《封神演义》等。有的对当时流传的神怪故事进行改造加工,如吴元泰的《东游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等。有的根据神话传说进行必要整理,如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等。有的写道仙、禅师的离奇故事,如邓志谟的《许仙铁树记》、《吕仙飞剑记》、《萨真人咒枣记》等。这类小说的产生,同嘉靖以后道教、佛教相继盛行颇有关系。
在这类小说中,成就最大的是《西游记》,其次是《封神演义》,它们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都有一定地位。《西游记》的独到处,不仅塑造了体现民间理想的孙悟空形象,而且赋予这神怪故事以现实内容,使许多神佛形象带有人间色彩,不少描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在形象塑造上,能使人性、神性、动物性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做到妙趣横生。《封神演义》的情况较为复杂。作品一方面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暴君纣王的形象,从而也写出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另一方面,作品又描写了人数众多的文臣武将为他效力,以至奄竖也忠实于他,对这些人物作者不仅不采取嘲讽的态度,还歌颂他们这种“清风耿流千载”的壮烈行动。小说既描写了暴君形象,也强调了忠君思想。
③世情小说。虽然留传作品不多,但其中有著名的《金瓶梅》。到了崇祯年间,描写世情的小说多起来,大抵只是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如《吴江雪》、《玉支玑》等。
《金瓶梅》以西门庆这个典型形象为核心,辐射出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内部上上下下既互相勾结、互相包庇、互相利用又互相明争暗斗的复杂的网状社会关系,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金瓶梅》注意整体艺术结构的完整,注意从日常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注意人物性格之间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为一部暴露小说,《金瓶梅》缺乏思想光辉,其中的淫秽描写更不可取。这时期小说戏曲常多淫秽描写,是当时堕落世风的一种反映。
④公案小说。这类小说没有产生成就很高的作品。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全篇,每回演述一个故事,除少数情节较为曲折外,大部分枯燥乏味。余象斗的《皇明诸司公案传》是搜罗古今一些贤吏折狱的异闻,近似笔记,缺少小说应具有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无名氏的《龙图公案》世传有繁(百则)简(六十六则)两种,都是各篇独立不相连属,只以包公串联全书,较之前代写包公的作品,书中宣传封建礼教气息颇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明代后期文学之小说,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